• 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之道
  • 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之道
  • 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之道
  • 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之道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之道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9.45 5.1折 58 全新

库存8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庄贵阳、周宏春主编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ISBN9787522309163

出版时间2021-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1202540364

上书时间2024-06-09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庄贵阳,经济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二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持完成多项国家ji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科研项目。长期从事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是我国社科界较早从事低碳经济与气候变化政策研究并取得较为突出成绩的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计划”气候变化经济学优势学科建设项目的学术带头人之一。研究成果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和优秀对策信息奖。2019年荣获第二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周宏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产业和政策研究。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92年获博士学位。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八所大学的客座教授,中国社科院循环经济专家,中国科学院生态中心客座研究员,清华大学循环经济专业委员会专家等。出版了《循环经济学》《低碳经济学》等著作。获中国发展奖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以及北京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目录
第一章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及概念内涵
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 
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科学基础
三、发达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四、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意义 
第二章 碳达峰碳中和的实践路径
一、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二、推动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能源革命 
三、降低工业“过程”排放的碳,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四、其他重要领域的碳达峰行动及其方向
五、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六、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对策建议 
第三章 碳达峰碳中和的能源基础
一、以能源转型为核心的“双碳”目标 
二、中国能源转型现状 
三、“双碳”目标下能源转型方向
第四章 碳达峰碳中和的投资需求
一、“双碳”目标带来的投资机遇 
二、碳达峰碳中和新增投资需求重点领域 
三、保障“双碳”目标实现的投融资机制
第五章 碳达峰碳中和的科技创新
一、碳达峰碳中和技术研发将掀起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
二、 碳达峰碳中和技术是覆盖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系统性技术体系 
三、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创新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四、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发展成效与挑战并存 
五、典型技术的发展路径给予未来碳中和科技创新重要启示 
六、未来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的主要方向 
七、碳达峰碳中和技术的推广体系
第六章 碳达峰碳中和下的消费变革
一、把握全球低碳消费变革趋势
二、深入认识低碳消费 
三、低碳消费实践——衣食住行用 
四、培育低碳消费模式中国在行动
五、多策并举点燃低碳消费引擎
第七章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经济社会综合应对
一、研究制定规划,提出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
二、健全应对气候变化的经济政策体系 
三、完善技术政策,支撑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四、推进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建设
五、加大与碳减排相关的绿色低碳发展资金投入 
六、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为相关技术和产业提供支持 
七、完善碳市场发展的制度安排 
八、 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法律法规,依法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九、 创建生态社会文化氛围,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能力
第八章 碳达峰碳中和的碳定价机制
一、碳定价机制 
二、碳市场定价机制的经典案例 
三、碳税定价机制的经典案例
四、中国走向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的碳定价机制展望
第九章 碳达峰碳中和的城市引领
一、城市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
二、低碳城市试点的经验与启示 
三、城市引领全国碳达峰目标实现 
四、打造城市零碳发展新引擎
第十章 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协同
一、碳达峰碳中和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碳达峰碳中和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碳达峰碳中和与社会公平的协同
四、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环境治理的协同 
五、碳达峰碳中和与能源安全目标的协同 
六、碳达峰碳中和与保留传统文化、生活方式的协同
第十一章 碳汇对碳达峰碳中和的作用
一、碳汇常识及其重要意义 
二、林业碳汇对碳达峰碳中和的作用
三、林业碳汇产品生产与交易流程 
四、全国林业碳汇交易进展和项目案例 
五、其他碳汇对碳达峰碳中和的作用
第十二章 碳达峰碳中和的全球合作
一、碳达峰碳中和全球合作背景 
二、碳达峰碳中和全球承诺 
三、碳达峰碳中和全球合作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立足“十四五”时期以及2025年、2030年、2060年三个重要时间节点,结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各项要求,以十二章内容阐述了国际视野下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之道,并从概念内涵、实践路径、能源基础、投资需求、科技创新、消费变革、综合应对、碳定价机制、城市引领、目标协同、碳汇作用、全球合作十二个方面全方位阐释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知识,回答了碳达峰碳中和有什么深刻含义、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出于什么样的战略考量、中国又该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双碳”行动又将对中国和世界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等问题。内容宽而精,行文流畅、简洁、客观、规范,深入浅出,既可作为增强党员干部抓好绿色低碳发展本领的学习参考,也可作为一般读者的碳达峰碳中和普及读物。

主编推荐
1.全面透视碳达峰碳中和,解码中国低碳发展之路,深入探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怎么做
近日,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意见》立足“十四五”时期以及2025年、2030年、2060年三个重要时间节点,明确提出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完善政策机制十方面重点任务。本书结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各项要求,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及概念内涵、实践路径、能源基础到优选合作等多个层面,多方面阐释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知识。
2.系统阐释,透析碳达峰碳中和
民众对碳达峰、碳中和的认知比较模糊,很多知识还停留在概念层面,了解不够全面准确。本书结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各项要求,从概念内涵、实践路径、能源基础、投资需求、科技创新、消费变革、综合应对、碳定价机制、城市引领、目标协同、自然碳汇、优选合作十二个方面多方面、全系统阐释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知识,为各行业读者提供不同视阈下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系统解读,与《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精神高度吻合。
3. 兼具学术严谨性与大众可读性
本书的行文既严谨精准又简明易懂,是科学理论的大众化表达。碳达峰碳中和首先是科学问题,其次是政治问题,与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本书立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基础,阐释了“双碳”目标的政策背景、内涵、意义以及实现路径,观点鲜明、论据充实,行文通俗易懂。本书主编庄贵阳研究员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周宏春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二位主编对应对气候变化、低碳经济都有着精深的理论研究和长期的实践探索积累,保证了本书的品质。

精彩内容
典型样本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一)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内涵碳达峰说的“碳”是二氧化碳(CO2),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无味不可燃的气体。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在燃烧化石能源、发展工业以及农林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滞留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是造成气候变化最主要的温室气体。除二氧化碳之外,具有增暖效应的温室气体还包括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和六氟化硫(SF6)等。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碳达峰是指全球、国家、城市、企业等不同主体的碳排放在由升转降的过程中,碳排放的最高点即为碳排放峰值。碳中和是指全球、国家、城市、企业、活动等不同主体在一段时间内人为碳排放源与通过植树造林、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等人为吸收汇达到平衡的状态。
(二)认识误区和概念澄清对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概念和内涵,社会上依然存在很多误解,需要澄清。
1.将碳达峰理解为达峰前还有排放空间,碳排放还要“攀高峰”目前,一些地方、企业对碳达峰、碳中和的关系认识存在误区,认为达峰前要赶快上高耗能、高排放的项目,达峰后就没有机会了。碳达峰是具体的近期目标,碳中和是中长期的愿景目标,二者相辅相成。尽早实现碳达峰,努力“削峰”,可以为后续碳中和目标留下更大的空间和灵活性。而碳达峰时间越晚,峰值越高,则后续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挑战和压力越大。如果说碳达峰需要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再加一把劲儿,那么实现碳中和目标,仅在现有技术和政策体系下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社会经济体系的全面深刻转型。
2.将碳中和的重点放在“中和”,高估碳汇的作用中国森林碳汇估计为11亿吨二氧化碳,仅占我国二氧化碳年排放总量的大约11%。同期我国已运行的碳捕集和封存与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S/CCUS)示范项目的总减排规模约为每年几十万吨二氧化碳。专家估计,2060年左右我国经过努力,届时通过碳汇和碳移除等地球工程技术可能实现负排放15亿吨左右,远远无法实现碳中和目标。因此,碳减排是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点。
碳中和目标的吸收汇只包括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等人为活动增加的碳汇,而不是自然碳汇,也不是碳汇的存量。海洋吸收二氧化碳会造成海洋的不断酸化,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陆地生态系统自然吸收的二氧化碳是碳中性的,并非永久碳汇。森林生长期吸收碳,但到成熟期吸收能力下降,动植物死亡腐烂后二氧化碳将重新排放到空气中。一场森林大火还可能将森林储存的碳变成二氧化碳快速释放。因此,人为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必须通过人为增加的碳吸收汇清除,才能达到碳中和。
3.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搞运动式“减碳”运动式“减碳”就是指一些地方、企业还没有弄清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内涵,就虚喊口号、蜂拥而上,抢风口、蹭热度、追热点;还有一些地方、企业提出了超出目前发展阶段的不切实际的目标,或为了减碳而采取不切实际的行动。例如,构建零碳电力系统。促进能源系统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领域,但也必须统筹有序推进。如果一味盲目关停煤电,一哄而上发展可再生能源,也可能引起电网的不稳定,影响供电系统的安全。再如,为了增加碳汇在不适合造林的地方造林,结果不仅不能增加碳汇,还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
4.将碳中和理解为只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忽视其他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温室气体不只是二氧化碳,还包括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和六氟化硫等。甲烷的增温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2021年7月24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主题为“全球绿色复苏与ESG投资机遇”的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1北京峰会上,首次明确了2060年碳中和包括全经济领域温室气体的排放。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减排也是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10月15日《蒙特利尔议定书》197个缔约方达成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以下简称《基加利修正案》),就减排导致全球变暖的强效温室气体氢氟碳化物达成一致。我国是氢氟碳化物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制冷需求增长较快,而氢氟碳化物的削减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都密切相关。据《基加利修正案》要求,我国2024年将氢氟碳化物的生产和消费冻结在基线水平,2029年在基线水平上削减10%,到2045年削减80%。我国已接受《基加利修正案》,承诺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相当于进一步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力度。
(三)中国节能减排目标的演进我国一贯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十一五”以来,每个五年规划都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并由国务院制定和实施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
1.“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能源强度目标及完成情况“十一五”规划中第一次提出了节能减排的概念,并设定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的目标的约束性指标。“十一五”期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19.1%,基本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
2.“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二氧化碳强度目标及完成情况“十二五”规划设定了提高低碳能源使用和降低化石能源消耗的目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10年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17%。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十二五”期间,中国实现碳强度累计下降20%左右,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2%,均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此外,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占全球的四分之一,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3.“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能耗总量和能源强度双控目标及完成情况《“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提出“双控目标”,到2020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根据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公布数据,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约为49.7亿吨标准煤,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纲要制定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的目标,完成了能耗总量控制任务。但能耗强度累计下降幅度在13.79%左右,未完成“十三五”规划纲要制定的“单位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15%”的任务。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约22%,超过“十三五”规划制定的18%的目标。
我国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曾提出,到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通过植树造林和加强森林管理,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实际上,截至2020年底,我国碳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48.4%,非化石能源占比15.5%,可再生能源专利数、投资、装机量和发电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风电、光伏的装机规模均占全球30%以上。我国森林碳汇增加全球最快。与此同时,我国还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基本上实现了经济、社会、环境与气候行动协同发展。我国不仅提前完成对外承诺的到2020年的目标,也为落实到2030年的国家自主贡献奠定了坚实基础。
4.“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期、窗口期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0年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到203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十四五”规划设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约束性目标包括: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3.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1%。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进一步明确达峰路径和相关政策对确保2030年前高质量达峰,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打好基础至关重要。
综合来看,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总体上体现了从相对目标(能源和碳强度目标),通过能源强度和总量双控目标过渡,最终转向绝对(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管控模式不断升级,管控范围从化石能源消费转向非化石能源发展、森林碳汇、行业及区域适应气候变化等全方位发展布局。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已在国家和地方层面扎实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