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
  • 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
  • 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
  • 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
  • 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5.37 4.2折 59.8 全新

库存1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加]莫妮卡·布里永(MoniqueBrillon)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552372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9.8元

货号31074668

上书时间2024-06-09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目录
第 一章改变  / 001
我们所经历的挫折、疾病、变故、职业的重大转型、惨痛的损失、丧亲之痛,都会激发剧烈的情绪动荡,改变我们对人生的看法,以及对自己在世界中所处地位的认知。
更微妙的是,每一种新的,无论是多么微小的体验,每一次与同类的相遇,无论是直接的相逢还是通过文化媒介的邂逅,甚至是每一次与小动物的接触,都会改变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自身。
所以,每个人收获的成长和途经的旅程都是自成一派、独一无二的,它植根于不尽相同的人生历练和特定的人际关系之中。

第二章心理治疗  / 015
近几十年来,心理治疗实现了长足的发展。今天,各类心理治疗的技术和方法百花齐放,每种技术和实践都有自己的价值。
对于那些想要寻求咨询,却对该领域一无所知的人来说,很难知道自己到底应该求助于哪种心理治疗,哪种方法是基于严谨和公认的数据之上,哪种方法又最适合他们各自的情况。
对心理治疗师而言,在公共服务部门或私人诊所工作的心理治疗师也面临各种各样不同的需求和问题,他们必须思考采用哪种疗法以最适合某个特定的情况。

第三章健康心理和病理心理  / 037
有时候,心理折磨会达到一个人承受能力的极限。出现这种情况时,人会感到萎靡不振,无法适应现实,心情低落消沉。此外,有些人由于各种生理或发育的原因,没有形成必要的能力来应对日常的困难,或者无法正确地使用这些能力。
就目前而言,对健康心理和病理心理提出一个统一的、能够达成共识的概念暂不可能。
在临床实践中,每个心理治疗师都会结合自己的经验,努力从理论上解释自己成功和失败的原因,由此形成与自己的工作方法相协调的理念,而他的这种理念融合了不同理论中的不同方面。

第四章 心理治疗中改变的风云变幻  / 053
能够遵循改变的轨迹并随之不断地进行调整,这需要心理治疗师和来访者这对组合具有灵活性。就像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任由船只被海浪裹挟前行,这会让心理治疗师和来访者感到焦虑。
来访者往往比心理治疗师更清楚自己该走哪条路,因为这个过程是在来访者的内心进行的。此外,最初的痛苦也往往比在治疗过程中开辟新的道路更容易忍受,因为这些新的道路又会为他带来更多的痛苦,而那又是他始终在想方设法回避的痛苦。
如果这两人都害怕走上一条对他们来说似乎更崎岖曲折的道路,那么他们之间就会建立起一种无意识的默契联盟,这可能会成为阻断改变过程的威胁。

第五章 心理治疗的需求与供给  / 069
在自己当下意识范围内的感受中被看见、被听见、被理解,是来访者与心理治疗师建立信任关系的必要条件。
当一个人希望接受心理治疗时,初步的访谈和最初几次的会面将对启动改变过程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中,有几个要素在发挥作用。他如何表现自己?他用怎样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诉求?他的痛苦和动机的本质是什么?心理治疗师应该如何自我定位,最大限度地激活改变的动力?

第六章 治疗框架  / 093
在心理治疗中,框架决定了改变过程能够被触发的环境。
人们往往倾向于将框架简化为心理治疗的组织维度:日程、节奏、收费、付费方式等。然而,框架远不仅限于技术性和形式的维度。它更多的是指心理治疗师的内心倾向,其背后是基于对心理治疗中改变过程的理解而形成的一整套逻辑。
鉴于心理治疗师与来访者将投身的工作的性质,他们的关系很可能会经历震荡、愤怒、争吵和修复的时刻,这需要诚实和互相尊重。因此需要营造一个环境,让来访者能在其中感到足够的自由去感受内心产生的所有情绪,容忍所有浮现在脑海中的想法并将其表达出来,甚至可能是那些攻击心理治疗师的想法。心理治疗师则必须为自己创造有利的工作条件帮助自己保持共情的倾听能力,这样才能克服这些艰难的时刻。

第七章 主体间性  / 119
在心理治疗中,来访者和心理治疗师一起同时追求两个目标。首先,他们从一开始就一个明确的目标达成一致,即治疗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在访谈中,双方都会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并重点关注来访者的人际关系问题、有害的行为或态度、负面情绪、干扰思想、记忆、梦境等所有来访者有意识地表达出来的内容。
在向着明确的目标迈进的同时,双方都心照不宣地关注着在无意识领域发展的关系的氛围,因为两个人都希望这个关系对他们有益。 
隐性目标是共同创造和把控他们之间在意识范围外形成的关系,以便使这场相遇能尽可能地发挥效用。
在追求显性目标时,来访者和心理治疗师肩并肩,一起审阅同一份材料;而在追求隐性目标时,他们面对面,相互观察着对方。

第八章 情感倾听  / 137
任意两个人自首次相遇的最初时刻起,就会开展一种双向的印象交流;一种非语言的、反射性的、隐性的情感交流被激活,两人都会立即以反射性的、无意识的方式做出反应,这就是右脑与右脑之间的交流。
情感倾听有助于支持、重启甚至触发来访者的主体化过程。来访者往往不善于倾听自己的声音,他已经养成了用各种方式来抵御干扰情绪的习惯。为了内化自己的经验,他们必须重新学习或从头学习倾听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更好地处理情绪。为了帮助来访者完成这项任务,心理治疗师必须能够捕获来访者未能觉察的东西。

第九章 苦难的起源  / 153
当来访者前来咨询时,盘踞内心的痛苦证明了他自身内有某些他未能觉察的东西。寻求咨询的目的是解开这个心理功能的谜团,更好地界定原因。即使来访者对自己痛苦的来源并无觉知,但他的某些部分也“知道”一些事情。那些未经思考、未被感知、未被内化的东西也在他的身上留下了痕迹。当他进入一段关系时,这些痕迹会不知不觉地表现出来。
治疗框架鼓励让痛苦所有可能的表现形式展露出来,这将为心理治疗师提供线索,使他能够思考痛苦的起源,并根据来访者的需要对交流进行调谐。     然而,有一点是心理治疗师不容忽视的。他认为自己对来访者痛苦的理解,可能只是他的一种思维建构,因为只有来访者自己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知道”深深烙印在他内心的这种痛苦。

第十章 思考病躯  / 171
在心理治疗中,我们经常会与有各种身体症状的来访者合作,比如过敏、慢性病或者反复复发的轻症。人们往往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与需要接受心理治疗的问题毫不相关。
有时,我们也会遇到一些身患严重身体疾病(甚至是致命的疾病)的来访者,他们咨询的原因是希望在这种考验中获得陪伴和支持,他们中有些人会表示希望赋予自己的遭遇以意义。
在长期的心理治疗过程中,如果我们相信心身医学对健康和疾病的观念,就很难忽视身体上的痛苦。经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痛苦往往会在治疗过程中的特定时刻表现出来。

第十一章 心理治疗中改变的动态  / 189
心理治疗中的改变在关系的框架内发生,并要借由关系才能发生。
心理治疗师和来访者一起做的事情才是推动改变过程的关键。尽管从一开始就确立了目标,但治疗旅程往往像“摸着石头过河”一样,是不精确的、充满惊喜和曲折的旅程,双方都在共同寻找相遇的方式,要真正地确定自己和对方的意图一点儿也不容易。

第十二章 心理治疗的终止  / 213
就来访者的心理功能而言,来访者如果被认为是“痊愈”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痛苦都被消灭了,而是说对其内心世界的多方面探索,使他的心理化能力得到恢复,并且通过对心理治疗师的认同,来访者的转化过程已经重获活力,使其能够对自己的痛苦经历进行整理和转化,从而重获快乐。
通常情况下,这些过程的重启对适应现实、自如工作、调节情绪、改善人际关系、提高自我意识、巩固自尊都有积极的作用。然而,我们觉得很难准确地划定健康、病态和治愈之间的界限,也很难确定对无意识领域的探索应该何时停止。

第十三章 成为心理治疗师  / 227
从事心理治疗需要巨大的个人投入。心理治疗师在情绪层面不断地被刺激,潜在地被建立联系,甚至他的经验、信念、过去和脆弱的领域都被撼动。尽管他的日常生活不可避免地因此受到影响,但心理治疗师必须为他的来访者提供充分和高质量的陪伴。
主体性,即主体的独特性,在心理治疗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每个来访者都会呈现自己的特点、个性以及参与这段治疗关系的方式。心理治疗师必须能够感受到这种独特性,并调整自己的存在方式和与这个独特个体相处的方式,发挥他的创造性、真实性和自发性。
心理治疗师必须同时掌握以下 3 个方面的能力:理论知识、技术能力和软实力。

内容摘要
当我们孤独地支撑到极限,当我们无法赋予苦难相应的意义,当我们内心的痛苦超出了应对和转化的自愈能力,心理治疗如何帮助挣扎中的灵魂?
通过与心理咨询师的定期见面,简短的谈话能让咨询师充分理解来访的经历、处境与感受吗?我们如何走出痛不欲生的状态,改善认知、行为与关系?深度的人格重组真的能实现吗?内在的成长如何推动外在的改变?咨询如何更好地回应来访、发挥作用?咨访关系与向好友倾诉有何不同? 所有的心理治疗都涉及到两个主体,每个主体都有自己的人格、内隐知识、无意识的内心冲突、代际传承和心理功能,所有这些主体性的固有特征都会对改变过程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人类的精神世界如此浩瀚繁复,心理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参悟其中的真谛。
心理学博士莫妮卡·布里永根据四十年的临床经验,以及在神经科学和心理治疗领域前沿的调查研究成果,系统、深刻地回答了“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这个复杂而有意义的问题。
她不仅以中立的角度介绍了不同的流派和技术,更分析了来访者的感受及改变,探讨了咨询过程中的难点与解决方案,同时也展示了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性质及对来访者心理干预措施的目的和效果。
无论是心理咨询师,还是正在经受痛苦想要寻求帮助的人,都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启发。

主编推荐
1.加拿大心理学博士临床从业40年沉淀之作,多角度、全维度剖析心理治疗中的双人舞,是一本通俗、质朴、专业、全面、智慧又温暖的书。
2.当我们孤独地支撑到极限,当我们无法为苦难赋予意义,当我们内心的痛苦超出了应对和转化的自愈能力,心理治疗如何帮助挣扎中的灵魂?如何走出痛不欲生的状态?内在的成长如何推动外在的改变?深度的人格重组如何发生?咨询师如何才能共情来访,更好地发挥作用?咨访关系与向好友情绪有何不同?对于每个主体的人格、内隐知识、无意识的内心冲突、代际传承和心理功能,如何发现它们,促成改变?……关于心理咨询的所有疑问,本书将一一为你解答。
3. 每个人都有可塑性,都有变得更好的潜能!人生中的每次挫折,都是为了深化我们对生命的理解!
4.李松蔚、张沛超、李孟潮、李仑、朱建军、张维扬、侯玉珍、陈晓、陈婕君等各流派心理大咖联合推荐!

精彩内容
 接受改变,就要接受改变的常态化,世间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因此,改变就是任由自己被无情的风云变幻所裹挟。
——弗朗索瓦·鲁斯唐(Fran?oisRoustang)生活即改变从出生到死亡,我们一
直在发生改变。身体在生
长、发育和衰老,而我们的思想也在发生改变。这里我们要讨论的正是这种改变。一生中,我们学习应对突发事件,建立人际关系;我们开发出自己的行为和应对方式,以此适
应环境;这些研习不断地改变着我们对世界和自身的看法。改变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生活即改变。
人格的改变与发展在生命的某些阶段,人会加速发生变化,甚至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能从外部觉察到,也能从自身内部感知到。在生
命的最初几个月中,婴儿会发生巨变。通过与抚养者的交流,婴儿习得了情感沟通的基础知识,这将引导他余生的人际交往方式。若一切发展顺利,他与抚养者之间会逐渐建立起依恋关系,他不再只以自我需求为中心地自恋,而是发展出一种与人交往
的能力,而爱会在其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青少年时期,青春期赋予年轻人生殖能力,让他们感受到本能的冲动,以及交往和情感中的动荡不安,而这为人熟知的青春期
的澎湃和不羁,促使他们逃脱父母的束缚,向成人的性征发展。
从生命初始的前几年直到青春期结束,这些改变促进了人格的发展,这是一种借由所有学习之总和而获得的功能结构。人格
是在脾性的基础上发展的,脾性本身植根于个体独有的生物性,更重要的是,它带有人生最初交往经验的印记,而这也会帮助塑造人的禀性。人格反映了个体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揭示了每个人焦虑、
惶惑的原因,并由此形成自我防御的策略。这些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不属于意识范畴。因此,是人格促使我们做出行动和反应,而我们往往不明白何以如
此,是什么真正激发了自己这样或那样的行为。我们总是可以援引某些理由来为这些行为辩护,但事实证明,这些理由往往与激发行动或反应的根本动机相去甚远。
改变与人生的风云变幻即使人格会在青春期末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在那以后,人仍将继续发生改变。浮沉于世半辈子,人开始感到流年似水,觉得是时候重新规划事业和人际关系了:这是中年危机和忧郁症在作祟。
子女成年离家,自己迈向退休,这都是人生的几个重要阶段,会让人对身份认同和生活意义产生怀疑,内心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衰老、随之而来的身体素质下降和人际关系流失,以及被迫不断地经历哀
悼和告别,都会让个体发生改变。所有这些重要的阶段与业已养成的习惯相冲突,迫使人们重新适应,从而带来情感和身份认同上的重要变化。
我们的改变不仅仅发生
在这些关键阶段。我们所
经历的挫折、疾病、变故、职业的重大转型、惨痛的损失、丧亲之痛,都会激发剧烈的情绪动荡,改变我们对人生的看法,以及对自己在世界中所处地位的认知。更微妙的是,每一种新的,无论是多么微小的体验,每一次与同类的相遇,无论是直接的相逢还是通过文化媒介的邂逅(阅读、电影、戏剧、绘画等),甚至是每一
次与非人类环境的接触(家养动物、野外郊游、自然现象等),都会改变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自身。所有这些改变都有助于塑造每一个独特的个体,因为即使每个人都经历相同的发展阶段,每个人收获的成长和途经的旅程都是自成一派、独一无二的,它植根于不尽相同的人生历练和特定的人际关系之中。
身份认同的改变和构成一生中,我们经历的改变会塑造身份认同,即我们对自己作为一个独特、
自主、鲜明的个体的表征
。与人格不同,一旦成年,人格结构就相对稳定,而身份认同不是一个固定的、一劳永逸的东西。人的一生中,身份认同会不断地起伏波动,当我们遇到新的重要经历、某个人生的阶段或重要考验时,它就会发生变化。正如经历过某些际遇后,我们会感觉自己变了,与从前不再一样了。
P2-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