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电影(精)/给孩子系列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43.08
6.3折
¥
6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戴锦华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19031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68元
货号30929795
上书时间2024-06-0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戴锦华,1959年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担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以及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系兼职教授。主要从事电影、大众文化、女性文学的研究,在学界和电影界名气很大,几乎每一时期的著作和演讲都能产生很大影响。论著有《浮如历史地表》《镜与世俗神话》《隐形书写》《犹在镜中》《雾中风景》《电影批评》《沙漏之痕》等作品,专著与论文被译为多种语言出版。其中《浮出历史地表》获得托京市高校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很好成果奖”;1994年获日本“笹川良一很好青年奖学基金”等奖励。
目录
序:戴锦华 /1
极简电影史 /7
电影鉴赏50 部 /29
补充推荐片单(50 部)
作者简介 /373
内容摘要
电影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学者戴锦华老师说:“看50部精选的电影,如果尚不足改变你的人生,也一定会充分富足你的生命。”应北岛之邀,戴锦华老师和她的团队在世界范围内,遴选出50部经典电影详细解读,串联百年电影时光,精心编选《给孩子的电影》。这是一份成长中不可错过的经典片单,一份大师的电影独家解读,一份如何欣赏电影、读懂电影的学习地图。窥破自己、洞察生命、理解社会、拥抱人生,优秀的电影会是一笔精神财富,它无法变现,但一经拥有,永难剥夺,让电影做孩子心灵和视野的启蒙者和拓荒人。
主编推荐
1.戴锦华送给孩子的电影入门书,让孩子收获:一份成长中不可错过的片单;一份大师讲给孩子的电影定制解读;一份如何欣赏电影、读懂电影的课程
2.学习电影, 是为了更宽的视域、更多的快乐;是为了欣赏电影的魔术表演, 也深入魔术师的密室、暗箱。倾听电影的诉说, 赏析说书人的姿态和音质, 也倾听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思、题内真意;
3.北岛“给孩子”系列畅销300万册2020年重磅新品
精彩内容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读《基度山伯爵》,牢牢地记住了一句与起伏跌宕的情节没什么大关联的话,大意是:读五十本精选的书,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后来,我到北京电影学院任教,在几乎心醉神迷地“沉迷”在电影资料馆里观看电影史著名影片之后,深深地体认到:看五十部精选的电影,如果尚不足以改变你的人生,也一定会充分地富足你的生命。优秀的电影会是一座心灵的影像馆,世界的微缩图,艺术与社会、美与智慧、历史与此刻、洞察与悲悯、批判与反思的所在。那会是一笔精神财富,它无法变现,但一经拥有,永难剥夺。
电影,是人类所创造的第七大艺术,也是人类唯一个确知其诞生日的艺术。其他的艺术样式: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绘画与雕塑)、建筑都诞生于文明之光最初照临人类之时。是艺术与劳动一起,将人成就为人。而直到十九世纪末,电影艺术方才在人类技术发明的大潮间姗姗来迟,尽管它与生俱来地沾染着浓烈的铜臭味与机油味,却毋庸置疑地跻身于人类最伟大的艺术之列,成就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视听与时空艺术。
不错,坐在电影院的黑暗之中望向流光溢彩的银幕,或点击你面前的黑色屏幕使之亮起、闪烁,奇妙的故事便从那扇透明的窗口中自行涌现。但事实上,银幕/屏幕从不是“透明”的。对于电影人说来,银幕画幅更近似于一幅画,流转间的画,创作者在其上用光作画、用光写作。因此,一个可称“古老”的电影观念正是:“摄影机——自来水笔”。电影的创作过程是一次“写作”:以视、听语言写作,以时、空变奏结构。不错,“年轻”的电影艺术孕育、创生于古老艺术的母腹之中。它自文学获取了叙事——情节、人物、视点与主题,自绘画习得了画框、构图、布光设色,自戏剧采撷人物造型与表演、对话艺术,更重要的是,从中获得了场面调度这一重要的电影语言元素,自建筑借来了蒙太奇/剪辑(预制件组装)这一使电影得以塑形的语言元素,而音乐,可以是银幕再现的对象,也是电影的听觉语言。然而,这一切并非简单、直接地将电影成就为一门“综合艺术”,相反,经由运动的摄影机,来自古老艺术的元素魔术般地创生为电影的视听语言与时空结构。变换的摄影机位置生成了电影构图中的景别和角度,而特写和大特写镜头令演员的表演具有了迥异于舞台艺术的意味。对于场面调度这一电影视觉语言的关键——我们间或将电影导演称之为“场面调度者”——而言,早已不仅是剧场之中、镜框式舞台之上的角色与角色、角色与道具间的相对位移,而且是运动的摄影机与运动的人物、变换的景物间的相对位移。一如在剧场中,角色间的对话仍是电影(有声片)的关键元素,但它不仅有着对白、独白、旁白的不同,而且有着声音的画(框)内外的区分。事实上,画外音,不仅是电影艺术重要的听觉元素,而且是电影艺术重要的造型手段,是声音将银幕世界无限地拓展到银幕画框之外。而蒙太奇/剪辑则是电影叙事的精灵仙杖:剪辑不仅将片片段段拍成的镜头、场景、段落连缀成未来的电影,更是在剪辑台、编辑机上点石成金,不仅完成电影的叙事,而且赋予影片以调性、风格和美。而在电影的视觉语言与听觉语言之间,亦非简单的“声配画”,而且是丰富、奇特的声画对位。事实上,我们从银幕/屏幕获得的触动与感动,并非通过透明的窗口窥见了“赤裸”的故事、人物或表演,而刚好是电影的视听、时空叙事所精心营造的心理效果。因此,观影并非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一如面对其他古老的艺术,必须经由有趣却严肃的美育教程。人们之所以认定观影/看电影无须经由学习,一方面是由于电影(及电视、各类视频)造成的视听效应——因此不仅有“热爱”乃至沉迷于影像的人类,亦有迷恋影像的喵星、汪星人或形形色色飞禽走兽;另一方面,则是电影所创造并完善的影像艺术,早已成了二十世纪后半叶的空间与环境构成。
世纪之交,人们甚至将数码转型后的社会文化生态命名为“读图时代”;换言之,在以视听、时空语言编织之影像的包围下,已长成了几代人。电影/影像,给予人们的似真似幻的知识,铺陈了特定记忆的底色,编织着我们情感的基调。在此,人们忘记了,电影中,那些宛如我们的社会、我们生命之风景的影像并非自然风景,而是人文生态。银幕影像可以是目击者、见证人式的记录,也可以是天马行空、子虚乌有的奇观、幻象;其意义的表达,可以是宣言、演讲,更多是几不可“闻”的“腹语术”。学习电影,是为了更宽的视域、更多的快乐,是为了欣赏电影的魔术表演,也是为了深入魔术师的密室、暗箱。倾听电影的诉说,赏析说书人的姿态和音质,也倾听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思、题内真意。的确,银幕/屏幕并不是嵌着纤尘无染的透明玻璃的窗口,也不是静态勾勒出的图画。相反,它更像是一面变幻万千、奇妙迷人的魔镜。事实上,电影出生伊始便伴随一种隐喻性的指认:电影——梦。初创期电影制作公司便自指为“梦工厂”,而直到电影的成熟期,人们才开始使用另一个隐喻:银幕——镜。我们说银幕如镜,当然不是说我们可以在银幕/屏幕上映照出自己的影子,而是说在我们面对着银幕影像的某些时刻,我们间或会混淆了真实与幻象、自我(观众)与他人(银幕上的角色)。我们沉湎于这样的时刻,犹如一个坠入美妙的白日梦中的人。而经由学习,我们将不仅能入梦,也能释梦,我们徜徉镜城,也随时可以碎镜而出。
不错,不同于其他古老艺术,电影自诞生之日起便并非十足“纯洁”“高雅”,电影是艺术,也是商品与工业制品;电影是艺术家的神秘王国,也是资本涌流的文化产业。电影可以是娱乐、休闲、消费,但电影艺术却远未止步于此。20世纪后半叶,电影已向整个世界证
明了自己不仅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艺术之一,而且它的确可以独到地处理任何高深、幽隐、玄妙的人类命题与境遇。我自己一向喜欢的玩笑是,有不止一种电影,也有远不止一种观看电影的方式。有可以只用眼睛去看的电影,流光溢彩、奇观频临,它取悦你的眼睛,抚慰你的心灵,所谓“眼睛吃的冰激凌,心灵坐的沙发椅”。
有需要动用肌肉去“看”的电影,精彩的动作片、战争片、中国的武侠片多在此列,我们会在对银幕世界的沉迷、对角色的认同间不自觉地追随着紧张的情节、激烈的打斗绷紧了全身的肌肉,直到结局出现,影院的灯光亮起,我们才意识到那份淋漓的“酸爽”。当然,如同昔日苏联电影艺术大师普多夫金的笑谈,尚有一些需要用上“肠胃”去“看”的电影:也许是在幻觉中引动你的味蕾和饥饿感的美食影像或令你作呕的“血浆片”。这里,“肠胃”是身体感官的泛指。但是,不要忘记,有很多优秀的电影,我们是必须用头脑去“读”、用心灵去体认的。它们没那么轻松、没那么简单、没那么容易;它们可以是歌、是诗、是灵魂的自讼、是哲人的随笔、是思想者的图绘。它不是迷宫、寻宝故事,甚至没有现成的钥匙或密语让我们简捷快速进入它的世界。然而,常常正是这样的电影可以丰富我们的生命、启迪我们的智慧,赋予我们毕生相随的心灵宝藏。犹记得,当我与电影初坠爱河之时,我已成年。彼时彼地,我心心念念的是,若是我在孩提时代、“青葱”年华便能看到如此多丰富而杰出的电影,我的生命也许便会有所不同?我也许能更早地窥破自己、洞察生命、理解社会、拥抱人生?因此,我和我不同代际的学者、学生们一起撰写、编纂了这本小书,希望和你们——今天的孩子们一起去认识电影、探索电影,让电影和你们一起去展开你们的生命,去赢得中国的未来和世界的明天。
二〇一九年八月北京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