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寻意:从文本解读到课程设计(大教育书系)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1.88
2.8折
¥
42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李竹平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70221844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2元
货号31284056
上书时间2024-06-0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目录
前言 文本解读的三种重要价值创造 / 1
第一辑 文本解读的实施理念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 / 3
文本解读从“素面相对”开始 / 8
文本解读是一个“寻意”的过程 / 11
“还原”方法和技术在文本解读中的运用 / 17
比较策略在文本解读中的运用 / 22
文本解读如何服务于课堂需要 / 26
第二辑 单篇文本的解读案例
《大青树下的小学》:这样开启三年级的母语学习生活 / 35
《现代诗二首》:品味画面情趣,内化诗歌语言 / 46
《海上日出》:“亮光”变化背后是不屈的“力量” / 50
《蟋蟀的住宅》:读懂两个“伟大的工程” / 58
《桂花雨》:“桂花雨”里的乡思乡愁 / 62
《父爱之舟》:父爱如舟,舐犊情深 / 68
《四季之美》:从文字之美到意境之美 / 75
《只有一个地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 81
《牧场之国》:读懂“动态”中的宁静之美 / 87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明确文体学习价值,精心设计思维活动 / 93
第三辑 单元整体的解读实践
一上四单元:为儿童开启有情有趣的母语学习生活 / 103
二下五单元:理解人物想法,积极思辨探究 / 110
三上六单元:创设境遇,整体设计,让要素目标落地 / 116
四上一单元:建构有联系的母语学习生活 / 121
五上一单元:要素关联,整体设计 / 126
五上六单元:细节与场景中的深情 / 132
六上二单元:聚焦场面描写,感悟革命精神 / 136
六下二单元:任务驱动,从世界名著中汲取丰富营养 / 142
第四辑 文体解读的课程价值
中国神话教学新思考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之神 / 153
古诗词:朗诵与情感领会 / 160
儿童诗:童心的独白 / 169
小说:聚焦人物形象 / 180
童话:遵循“幻想逻辑” / 185
说明文:信息的整合与呈现 / 190
散文:贯通全文意脉 / 197
后记 / 204
内容摘要
文本解读和课程设计,都是语文老师的看家本领。特级教师李竹平巧妙地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并认为语文教学是一个寻意的过程。这个过程,则由文本解读生发,指向“一节课或文本本身学习的解读”“单元整体目标有效落实的解读”“教师课程创造和建构的解读”。本书从单文实践、单元解读、群课设计三个维度出发,通过作者的代表性课例,向一线教师呈现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的范本。
主编推荐
由点及面,点面结合:单篇课文+单元整体+群课设计,多方面展现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课程体系;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课文文本解读深度落实于一线课堂之中,理论与课例融合,方法与实践并举,为老师呈现文本解读服务于课程建构的典范之作;厘清课标,生发课程:紧扣统编语文教材课标,深入解读从一上到六下的学段总体目标,将不同学段的语文要素落地于课堂设计之中,发现语文教学的寻意之旅。
精彩内容
文本解读的实施理念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文本,或者说“课文”,是语文教学最主要的凭依。
识字就能读书,但只能读懂比较浅显的文本,或者文本中比较浅显的内容和意义。例如,一个小学未读完的人,能基本读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能基本读懂《射雕英雄传》,但所懂的仅仅是其中浅显的内容和意义,即能从字面上知道大致讲了什么内容,有最直接的情感体验。至于“课文”或小说字面背后的意思,作者如何构思,还有语言形式的奥妙,这样的读者往往是能力不逮的——当然,他们也没有探究这些的心理需要。如果请这样的读者做阅读理解题,最大的可能是几乎无从下手,因为阅读理解与“粗知大意”不可同日而语。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能遇到过类似的事实。学习《月是故乡明》(统编版五年级下册),学生自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月是故乡明?有的学生能够读懂文章是围绕月亮这一意象来构思和组织材料的,有的学生只是盲目地从文章的某个段落提取一个不完整的信息,或者笼统地说作者觉得故乡的月亮比他乡的更明亮。可以说,学生这种理解能力的差异,就是文本解读能力的差异。
就阅读教学而言,语文教师缺乏文本解读的能力,就像指挥官在战场上,只分得清敌我,却弄不明白战场上的情势一样,只能瞎指挥,浪费了不少炮弹,牺牲了不少士兵,最后只落得个一败涂地。笔者曾经听过一个教师上课,课文是《乡下人家》(统编版四年级下册),整节课老师提了无数次问题,实际上却只有一个问题:这一段写了什么啊?学生每读完一段,教师就问一次,学生实在学得了无趣味。面对教师如此提问,与其说是不会回答,不如说是懒得回答。结果,教师便在课堂上重复唠叨每段每句写到的事物……一节课听下来,叫人怀疑教师自己是否读懂了课文。接着可以想象,这位教师教任何一篇文章,大概都是此般模样。这,就是缺乏文本解读能力的可怕表现。比这种稍强一点的,是用教参来代替自己的解读,课堂上牵着学生印证教参上的结论。
其实,很多教师刚刚走上教学岗位,面对一篇课文都会有过这样的疑惑:这么简单的文章,有什么可教的嘛?正是因为缺乏文本解读的意识和能力,才会有这样的疑惑。如果教学多年后,还有这样的感觉,那就让人不得不为他们的学生担忧了。
误尽苍生是语文,根本就是教师缺乏文本解读的能力和自觉。照本宣科,依赖教参,甚至自欺欺人,皆因不知文本解读为何与何为。
毫无疑问,文本解读的能力,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
什么是文本解读?就是运用一定的策略、方法,从不同维度理解具体文本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解读就是发现文本意义的过程。教师的文本解读,是在发现文本意义的基础上,进而提炼出文本的学习价值,同时对如何用“这一个”文本落实具体学习价值做出设想和规划——所以,教师的文本解读,更确切的说法是“文本教学解读”。文本解读是确定学习目标的基础,是选择学习内容的前提,是设计和组织学习活动的依据,是评价学习成果的重要参照。可以说,没有文本解读,课堂上的语文学习就不可能发生。
文本为什么需要解读?任何一个文本,对于读者来说,都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对象,都是外在于读者的;甚至,对于作者来说,已经被书写定型的文本,也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外在于我们的客观存在物,都需要一个理解的过程,才能发现它的意义和价值。从这一点来说,哪怕再简单的文本,我们都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展开真诚而深入的对话,读懂它,读透它,最终为我所用。
为什么说文本解读或者说文本教学解读是教师的看家本领?我们知道,教材中的文本,或者并非来自教材但为了母语学习的目的拿到课堂上使用文本,都是为了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存在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此“心”既指向对文本本身的了解,也指向对文本之于课堂价值的判断,还指向对课堂上如何与文本展开多主体、多维度对话的策略、方法的选择等。若要立此“心”,必得从文本解读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