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喧嚣,我很好
  • 世界喧嚣,我很好
  • 世界喧嚣,我很好
  • 世界喧嚣,我很好
  • 世界喧嚣,我很好
  • 世界喧嚣,我很好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世界喧嚣,我很好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3.23 2.7折 49.8 全新

库存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梁实秋

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6057377

出版时间2021-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8元

货号31289050

上书时间2024-06-09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
中国有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优选纪录,并呈现了一时“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人读梁实秋”的奇迹。主要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译作《莎士比亚全集》《沉思录》。
梁实秋是华语散文的一代宗师,与周作人、林语堂并称为现代闲散小品文的三大代表作家,是第一代以古文与白话文结合的形式言志派的先驱者之一。
梁实秋的散文,都体现出一种清雅脱俗情怀,闲逸超然气息。读他的散文,轻惬、舒压,文笔简约、平实,字里行间充溢着对人性思考的深刻与超脱,所求亦可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之境。妙在文中,意在言外。在妙语连珠里领略众生万象,于会心一笑中看清千百人生。一直以来,都得到广大读者的深切喜爱。"

目录
辑壹内心湛然 无往不乐
002快乐
005了生死
008时间即生命
010沉默
013中年
017送行
021寂寞

辑贰人间食色 至味清欢
026爆双脆
028芙蓉鸡片
031西施舌
033瓦块鱼
035铁锅蛋
038酱菜

辑叁所谓世间 那就是你
042槐园梦忆(Ⅰ)
048槐园梦忆(Ⅱ)
067槐园梦忆(Ⅲ)
081槐园梦忆(Ⅳ)
091槐园梦忆(Ⅴ)
108槐园梦忆(Ⅵ)
124槐园梦忆(Ⅶ)

辑肆我看世间 一切有情
136猫的故事
139猪
143一条野狗
146树
149盆景
153雪

辑伍人心不同 各如其面
158请客
162谦让
165讲价
169洋罪
173好汉
177幸灾乐祸
181“旁若无人”

辑陆花看半开 酒饮微醺
186饮酒
190下棋
193喝茶
197写字
200读画
203放风筝

辑柒似水流年 浅忆为安
210胡适先生二三事
217关于徐志摩
220忆周作人先生
227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230悼齐如山先生

辑捌酣睡写读 不复它求
236漫谈读书
239读书苦?读书乐?
248好书谈
251书房
255影响我的几本书
269学问与趣味

内容摘要
愿你此生尽兴,赤忱善良!
面对只有一次的一生,你要如何来过?真正的智者都是悲观的积极主义者,明白对于无奈人生最大的报复就是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梁实秋先生的一生,爱得深情却不滥情,吃得儒雅尤忌饕餮,挤厂甸,逛书摊,放风筝……唯从己心,即使处于困苦环境亦能欢喜过活,“雅兴不失”,将自己活得尽兴,可谓一位道地懂生活爱生活的文化大师。
全面收录《中年》《送行》《猫的故事》《喝茶》《好汉》等60篇梁式散文精华之作,多角度多面性呈现,力求完美还原梁实秋先生的精神世界与生活志趣。
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心中自在,平静而活。不逐流,不随波,心中有坚守,眼眸有星辰;不怨羡,不责难,向着自己喜欢样子前行,现在这样就很好。生活大致平静,心中偶有波澜。

主编推荐
"★央视力荐!韩寒的写作模范,周国平的文学偶像,余光中、林清玄、冰心、季羡林等备崇推荐!梁实秋2021全新散文选集!
★梁实秋之女梁文茜亲自审定!
★梁实秋毕生散文精华选集!
迄今为止最全面,最经典,最值得珍藏的梁实秋散文精选集!篇篇锦绣,经典集萃,最能代表梁实秋的作品风格和思想智慧,既收录梁实秋先生经久流传的典藏篇目,亦囊括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经典篇目,横跨梁实秋六十载散文随笔创作精粹。
★耗时一年,精心选编
以迄今为止大陆出版最全面最权威的现存文献——鹭江出版社2002年版《梁实秋文集》全15册为参考底本,其编委会成员由冰心、季羡林、臧克家、舒乙(老舍之子)等大师组成。
附众多权威版本参考对照,多角度多面性精心选编,严谨校勘,力争完美还原并完整呈现梁实秋先生的内在精神世界和其生活志趣。
★《舌尖上的中国》创作灵感之源
梁实秋是位文雅的懂生活爱生活的文化大师,“美食的味道即是文化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和记忆的味道”,他爱美食,写美食。很多京城名馆,本身都没有留下珍贵史料,却被他这位很道地的“吃货”隔着海峡给记了下来。梁式谈吃小品文,可谓“一部贫民版的米其林指南”。
同时为《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为本部优秀作品的制作和呈现提供了灵感之源。
★愿你此生尽兴,赤忱善良!
★全新工艺,精美典藏!"

精彩内容
1.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2.以一般人而言,最简便的修养方法是读书。
3.内心湛然,则无往而不乐。
4.人生的路途,多少年来就这样地践踏出来了,人人都循着这路途走,你说它是蔷薇之路也好,你说它是荆棘之路也好,反正你得乖乖地把它走完。
5.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
6.“美食者不必是饕餮客”——美食者重在食物的质,而非量。
7.菜根谭所谓“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的趣味,才是最令人低徊的境界。
8.人辛勤困苦地工作,所为何来?夙兴夜寐,胼手胝足,如果纯是为了温饱像蚂蚁蜜蜂一样,那又何贵乎做人?
9.沉默,是这个时代的最后一项自由。
10.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地忙起来。
11.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转为烦恼。
12.树是活的,只是不会走,根扎在那里便住在那里,永远没有颠沛流离之苦。
13.人苦于不自知。
14.我感到了我自己的渺小。这渺小的感觉便是我意识到我自己存在的证明。因为平常连这一点点渺小之感都不会有的!
15.弱者才需要同情。
16.有时候,只要把心胸敞开,快乐也会逼人而来。这个世界,这个人生,有其丑恶的一面,也有其光明的一面。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随处皆是。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雨有雨的趣,晴有晴的妙,小鸟跳跃啄食,猫狗饱食酣睡,哪一样不令人看了觉得快乐?
17.我常在欣赏盆景的时候,联想到在游艺场中看到的一个患侏儒症的人,穿戴齐整的出现在观众面前,博大家一笑。又联想到从前妇女缠足,缠得跖骨弯折,以成为三寸金莲,作摇曳婀娜之态!
18.我不要你风生虎啸,我愿你老来无事饱加餐。
19.叔本华的哲学是:痛苦是积极的实在的东西,幸福快乐是消极的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所谓快乐幸福乃是解除痛苦之谓。没有痛苦便是幸福。
20悲观不是消极……悲观是从坏的一方面来观察一切事物,从坏的一方面着眼的意思。悲观主义者无时不料想事物的恶化,唯其如此,所以他最积极的生活。
21.“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笋煮肉”。
22.常听人说:“若要一天不得安,请客;若要一年不得安,盖房;若要一辈子不得安,娶姨太太。”23.“与朋友交,久而敬之”。敬也就是保持距离,也就是防止过分的亲昵。要注意的是,友谊不可透支,总要保留几分。
24.鲁迅死前遗言“不饶恕人,也不求人饶恕。”那种态度当然也可备一格。不似鲁迅那般伟大的人,便在体力不济时和人类容易妥协。我僵卧了许多天之后,看着每个人都有人性,觉得这世界还是可留恋的。不过我在体温脉搏都快恢复正常时,又故态复萌,眼睛里揉不进沙子了。
25.有人八十岁才开始学画,也有人五十岁才开始写小说,都有惊人的成就。“狗永远不会老得都了不能学新把戏的地步。”何以人而不如狗乎?
26.只有神仙和野兽才喜欢孤独,人是要朋友的。
27.人老也就罢了,何必成精!
28.我看世间一切有情,是有一个新陈代谢的法则,是有遗传嬗递的迹象,人恐怕也不是例外,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如是而已。
29.中年的妙趣,就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作自己所能作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科班的童伶宜于唱全本的大武戏,中年的演员才能担得起大出的轴子戏,只因他到中年才能真懂得戏的内容。
30.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中年科班的童伶宜于唱全本的大武戏,中年的演员才能担得起大出的轴子戏,只因他到中年才能真懂得戏的内容。
钟表上的时针是在慢慢的移动着的,移动得如此之慢,使你几乎不感觉到它的移动。人的年纪也是这样的,一年又一年,总有一天会蓦然一惊,已经到了中年。到这时候大概有两件事使你不能不注意:讣闻不断的来,有些性急的朋友已经先走一步,很煞风景,同时又会忽然觉得一大批一大批的青年小伙子在眼前出现,从前也不知是在什么地方藏着的,如今一齐在你眼前摇晃,磕头碰脑的尽是些昂然阔步满面春风的角色,都像是要去吃喜酒的样子。自己的伙伴一个个的都入蛰了,把世界交给了青年人。所谓“耳畔频闻故人死,眼前但见少年多”,正是一般人中年的写照。
从前杂志背面常有“韦廉士红色补丸”的广告,画着一个憔悴的人,弓着身子,手拊在腰上,旁边注着“图中寓意”四字。那寓意对于青年人是相当深奥的。可是这幅图画却常在一般中年人的脑里涌现,虽然他不一定想吃“红色补丸”,那点寓意他是明白的了。一根黄松的柱子,都有弯曲倾斜的时候,何况是二十六块碎骨头拼凑成的一条脊椎?年青人没有不好照镜子的,在店铺的大玻璃窗前照一下都是好的,总觉得大致上还有几分姿色。这顾影自怜的习惯逐渐消失,以至于有一天偶然揽镜,突然发现额上刻了横纹,那线条是显明而有力,像是吴道子的“莼菜描”,心想那是抬头纹,可是低头也还是那样。再一细看头顶上的头发有搬家到腮旁颔下的趋势,而最令人怵目惊心的是,鬓角上发现几根白发。这一惊非同小可,平夙一毛不拔的人到这时候也不免要狠心的把它拔去,拔毛连茹,头发根上还许带着一颗鲜亮的肉珠。但是没有用,岁月不饶人!
一般的女人到了中年,更着急。哪个年青女子不是饱满丰润得像一颗牛奶葡萄,一弹就破的样子?哪个年青女子不是玲珑矫健得像一只燕子,跳动的那么轻灵?到了中年,全变了。曲线都还存在,但满不是那么回事,该凹入的部分变成了凸出,该凸出的部分变成了凹入,牛奶葡萄要变成金丝蜜枣,燕子要变鹌鹑。最暴露在外面的是一张脸,从“鱼尾”起皱纹撒出一面网,纵横辐辏,疏而不漏,把脸逐渐织成一幅铁路线最发达的地图。脸上的皱纹已经不是熨斗所能烫得平的,同时也不知怎么在皱纹之外还常常加上那么多的苍蝇屎。所以脂粉不可少。除非粪土之墙,没有不可圬的道理。在原有的一张脸上再罩上一张脸,本是最简便的事。不过在上妆之前下妆之后,容易令人联想起《聊斋志异》的那一篇《画皮》而已。女人的肉好像最禁不起地心的吸力,一到中年便一齐松懈下来往下堆摊,成堆的肉挂在脸上,挂在腰边,挂在踝际。听说有许多西洋女子用赶面杖似的一根棒子早晚混身乱搓,希望把浮肿的肉压得结实一点,又有些人干脆忌食脂肪忌食淀粉,扎紧裤带,活生生的把自己“饿”回青春去。有多少效果,我不知道。
别以为人到中年就算完事,不,譬如登临,人到中年像是攀跻到了最高峰。回头看看,一串串的小伙子正在“头也不回呀汗也不揩”的往上爬。再仔细看看,路上有好多块绊脚石,曾把自己磕碰得鼻青脸肿,有好多处陷阱,使自己做了若干年的井底蛙。回想从前,自己做过扑灯蛾,惹火焚身,自己做过撞窗户纸的苍蝇,一心想奔光明,结果落在粘苍蝇的胶纸上!这种种景象的观察,只有站在最高峰上才有可能。向前看,前面是下坡路,好走得多。
施耐庵《水浒》序云:“人生三十未娶,不应再娶;四十未仕,不应再仕。”其实“娶”“仕”都是小事,不娶不仕也罢,只是这种说法有点中途弃权的意味,西谚云:“人的生活在四十才开始。”好像四十以前,不过是几出配戏,好戏都在后面。我想这与健康有关。吃窝头米糕长大的人,拖到中年就算不易,生命力已经蒸发殆尽。这样的人焉能再娶?何必再仕?服“维他赐保命”都嫌来不及了。我看见过一些得天独厚的男男女女,年青的时候愣头愣脑的,浓眉大眼,生僵挺硬,像是一些又青又涩的毛桃子,上面还带着挺长的一层毛。他们是未经琢磨过的璞石。可是到了中年,他们变得润泽了,容光焕发,脚底下像是有了弹簧,一看就知道是内容充实的。他们的生活像是在饮窖藏多年的陈酿,浓而芳冽!对于他们,中年没有悲哀。
四十开始生活,不算晚,问题在“生活”二字如何诠释。如果年届不惑,再学习溜冰踢毽子放风筝,“偷闲学少年”,那自然有如秋行春令,有点勉强。半老徐娘,留着“刘海”,躲在茅房里穿高跟鞋当做踩高跷般的练习走路,那也是惨事。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科班的童伶宜于唱全本的大武戏,中年的演员才能担得起大出的轴子戏,只因他到中年才能真懂得戏的内容。
送行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黯然销魂者,别而已矣。”遥想古人送别,也是一种雅人深致。古时交通不便,一去不知多久,再见不知何年,所以南浦唱支骊歌,灞桥折条杨柳,甚至在阳关敬一杯酒,都有意味。李白的船刚要启碇,汪伦老远的在岸上踏歌而来,那幅情景真是历历如在目前。其妙处在于纯朴真挚,出之以潇洒自然。平夙莫逆于心,临别难分难舍。如果平常我看着你面目可憎,你觉得我语言无味,一旦远离,那是最好不过,只恨世界太小,惟恐将来又要碰头,何必送行?
在现代人的生活里,送行是和拜寿送殡等等一样的成为应酬的礼节之一。“揪着公鸡尾巴”起个大早,迷迷糊糊的赶到车站码头,挤人群里面,找到你的对象,扯几句淡话,好容易耗到汽笛一叫,然后鸟兽散,吐一口轻松气,噘着大嘴回家。这叫做周到。在被送的那一方面,觉得热闹,人缘好,没白混,而且体面,有这么多人舍不得我走,斜眼看着旁边的没人送的旅客,相形之下,尤其容易起一种优越之感,不禁精神抖擞,恨不得对每一个送行的人要握八次手,道十回谢。死人出殡,都讲究要有多少亲友执绋,表示恋恋不舍,何况活人?行色不可不壮。
悄然而行似是不大舒服,如果别的旅客在你身旁耀武扬威的与送行的话别,那会增加旅中的寂寞。这种情形,中外皆然。MaxBeerbohm写过一篇《谈送行》,他说他在车站上遇见一位以演剧为业的老朋友在送一位女客,始而喁喁情话,俄而泪湿双颊,终乃汽笛一声,勉强抑止哽咽,向女郎频频挥手,目送良久而别。原来这位演员是在做戏,他并不认识那位女郎,他是属于“送行会”的一个职员。凡是旅客孤身在外而愿有人到站相送的,都可以到“送行会”去雇人来送。这位演员出身的人当然是送行的高手,他能放进感情,表演逼真。客人纳费无多,在精神上受惠不浅。尤其是美国旅客,用金钱在国外可以购买一切,如果“送行会”真的普遍设立起来,送行的人也不虞缺乏了。
送行既是人生中所不可少的一桩事,送行的技术也便不可不注意到。如果送行只限于到车站码头报到,握手而别,那么问题就简单,但是我们中国的一切礼节都把“吃”列为最重要的一个项目。一个朋友远别,生怕他饿着走,饯行是不可少的,恨不得把若干天的营养都一次囤积在他肚里。我想任何人都有这种经验,如有远行而消息外露(多半还是自己宣扬),他有理由期望着饯行的贴子纷至沓来,短期间家里可以不必开伙。还有些思虑更周到的人,把食物携在手上,亲自送到车上船上,好像是你在半路上会要挨饿的样子。
我永远不能忘记最悲惨的一幕送行。一个严寒的冬夜,车站上并不热闹,客人和送客的人大都在车厢里取暖,但是在长得没有止境的月台上却有黑查查的一堆送行的人,有的围着斗篷,有的戴着风帽,有的脚尖在洋灰地上敲鼓似的乱动。我走近一看,全是熟人,都是来送一位太太的。车快开了,不见她的踪影,原来在这一晚她还有几处饯行的宴会。在最后的一分钟,她来了。送行的人们觉得是在接一个人,不是在送一个人,一见她来到大家都表示喜欢,所有惜别之意都来不及表现了。她手上抱着一个孩子,吓得直哭,另一只手扯着一个孩子,连跑带拖;她的头发蓬松着,嘴里喷着热气,像是冬天载重的骡子;她顾不得和送行的人周旋,三步两步的就跳上了车。这时候车已在蠕动。送行的人大部分都手里提着一点东西,无法交付,可巧我站在离车门最近的地方,大家把礼物都交给了我:“请您偏劳给送上去罢!”我好像是一个圣诞老人,抱着—大堆礼物。我一个箭步窜上了车,我来不及致辞,把东西往她身上一扔,回头就走。从车上跳下来的时候,打了几个转才立定脚跟。事后我接到她一封信,她说:那些送行的都是谁?你丢给我那一堆东西,到底是谁送的?我在车上整理了好半天,才把那堆东西聚拢起来打成一个大包袱。朋友们的盛情算是给我添了一件行李。我愿意知道哪一件东西是哪一位送的,你既是代表送上车的,你当然知道,盼速见告。
计开:水果三筐,泰康罐头四个,果露两瓶,蜜饯四盒,饼干四罐,豆腐乳四罐,蛋糕四盒,西点八盒,纸烟八听,信纸、信封一匣,丝袜两双,香水一瓶,烟灰碟一套,小钟一具,衣料两块,酱菜四篓,绣花拖鞋一双,大面包四个,咖啡一听,小宝剑两把……

媒体评论
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实秋像一朵花。
——冰心

读大学的时候从安徽老家来到北京,一下子就被梁实秋的《雅舍谈吃》给迷住了。美食在作家的笔下早已超越了它本身的概念,它更是一种文化底蕴的代表。后来参加工作,拿着菲薄的工资,我专门去把《雅舍谈吃》里写到现在能找到的美食尝了个遍。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

我写短文的模范是梁实秋的文章,梁实秋很幽默,他影响了我很多。
——韩寒

他的谈吐,风趣中不失仁蔼,谐虐中只有分寸,十足中国文人的儒雅,加上西方作家的机智,近于他散文的风格。
——余光中

今人的散文,我喜欢梁实秋的,读起来真是非常舒服,他追求的也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境界。
——周国平

他的学术文章,功在人民,海峡两岸,有目共睹,谁也不会有什么异辞。
——季羡林

我再大一点,对近代文学史有了兴趣,发现梁先生也和人吵过架,在整个社会都淹没在一种声音的时候,梁先生对文学自由坚持的声音犹如繁星中让我们看到了一轮新月。
——林清玄

梁教授待人接物,无一不胜过壮年人,他生活有规律,守时,爱惜光阴和进取的精神,许多年轻人也要自叹不如。每次见到梁教授,看他温文儒雅的笑容,聆听他的北平乡音,谈人生,谈文学,甚至说笑话。他那充满睿智的见解,实在令人钦佩。
——小明(台湾作家)

他有胡适先生的温厚亲切,闻一多先生的严肃认真,徐志摩先生的随和风趣。
——梁锡华(香港作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