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减法教育(减负时代家长如何做)
  • 减法教育(减负时代家长如何做)
  • 减法教育(减负时代家长如何做)
  • 减法教育(减负时代家长如何做)
  • 减法教育(减负时代家长如何做)
  • 减法教育(减负时代家长如何做)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减法教育(减负时代家长如何做)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4.54 5.9折 59 全新

库存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于晓冰|责编:董婧

出版社中信

ISBN9787521734577

出版时间2021-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9元

货号31239844

上书时间2024-06-09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于晓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教师,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20余年,教过2000多个学生,同时也是一名10岁男孩的父亲。 他是“减法教育”的践行者,通过减去不必要的负担,提升了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学习兴趣与成绩。通过开设公众号“水寒说语文”,与学生家长和孩子们长期交流互动。 担任开明版语文教材编委,人教版国学教材编委。连续十几年任北京市西城区兼职教研员、中考阅卷题组负责人。在《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基础教育课程》《中学教学参考》《语文报》《作文通讯》等媒体发文数十篇。

目录
推荐序一  顾德希(北京四中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推荐序二  周融荣(于晓冰学生,青年作家,策展人,任职于北京大学)
自序  二十一年,我在教学现场

上篇
第一章  教育做减法,能力做加法
学时做减法,成绩做加法
快是断肠草,慢是还魂丹
英雄问出处,分数问来路
狂热追求高分,既是病态也是无知
课外班绝非灵丹妙药
小升初成绩大跳水,全是吃了短视的亏

第二章  回到常识
常识一:父母比孩子更需要学习
常识二:好的教育,都有边界感 
常识三:孩子才是学习的第一责任人
常识四: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常识五:逆袭不是天上掉馅饼
常识六:热爱是最大的内驱力
常识七:教育不等于管教
常识八: 想象力不是培养出来的

第三章 除了关心分数,还应关心什么
理想: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
自控力:发展自控力的关键在“自”而不在“控”
规则意识:家长是孩子的参照物
质疑精神:会质疑、能质疑、敢质疑
网络和手机:利用好网路才能避免网瘾
假期:不要把假期变成另一个学期
择校:缓解焦虑的关键是扫除未知
升学:升学志愿到底谁说了算

下篇
第四章 “大语文”时代,让孩子爱上阅读
阅读能力和所有学科息息相关
语感是语文学习的第一要务
以考试为驱动的阅读,只有死路一条 
阅读不是“开书单”“做习题”
时时处处学语文
建立一本记忆存折
我推荐这些好书

第五章 语文学习有巧招
别相信网上那些“答题技巧”
学好文言,没有秘诀,但有方法 
现代文阅读能力提升关键
古诗文背诵默写三大常见题型
通过古诗词学写作 
考场作文:心态、选题、审题

后记
附录 2020—2021学年课堂教学及家长交流日志(节选)

内容摘要
一线教师写给中国家长的真心话。
中国一线教师在教育前线深耕20年的经验、观察和思考,提出“宁慢勿快,宁拙勿巧”的教育理念,针对社会热点、家长痛点、老师难点,结合鲜活案例,提出应对方案,扫除家长的教育盲区,道出教育的真谛是“慢工出细活”,而不是拼命“鸡娃”。并且贴合国内现实,绝不假大空,与家长一同寻找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平衡点,共同守护孩子成长。

精彩内容
这几乎是一个人人上补习班的时代,教育培训机构众多,有全国性的“巨无霸”机构,也有专注于某个地方的培训机构;有全科的培训机构,也有专注于某一学科的培训机构。
作为一线老师,我看到的情形是,很多学生早晨七点多到学校,下午五点多一放学,就背着书包赶场一样赶到课外辅导班,都没有踏踏实实吃晚饭的时间。晚饭常常是家长或者辅导班的老师帮助订好了快餐,随便解决。两个多小时的课外班结束,通常要到八点半甚至更晚,回到家通常要九点多,这本该是上床睡觉的时间,但对很多学生来说,四五个科目的家庭作业时间才刚刚开始。
我在所教的班级中做过一些调查,完全没有上过课外辅导班的学生屈指可数,这么多年,我只遇到过三四个这样的学生。大多数学生每周至少有一两个辅导班,多者有五六个,几乎到了每天都有的程度,甚至双休日不止一个,这种情况在毕业班尤甚。
“一对一辅导”“快速提分”“一线名师”,这些是辅导班宣传中最常见的关键词。辅导班宣传广告可以说无孔不入,我每一次开完家长会,在校园门口必然遇到各种辅导机构的小伙子、小姑娘,拿着印有机构LOGO的环保袋和各种印刷精美的宣传页,卖力地宣传。
我在班级中布置过一篇作文,题为“我因拼搏而成功”。
有学生交上来,我一看,开头是这样的:种子冲破岩层的禁锢影响,迎向光明;雄鹰穿过风暴的阴遏影响,飞向云霄;骏马突破缰绳的束缚影响,奔驰原野;海燕则冲向更猛烈的暴风雨。我因拼搏而成功。
再看另外一篇:虽然我现在还只是一株稚嫩的幼苗,然而只要坚韧不拔,终会成为参天大树;虽然我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虽然我现在只是一只雏鹰,然而只要心存高远,跌几个跟头之后,终会占有蓝天。我因拼搏而成功。
不用说,这两个学生一定是同一辅导机构的老师教出来的。我把他们找过来,一问果然如此。学生告诉我,辅导班老师说了,这样一开头就用排比句,可以增强语势,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容易给阅卷老师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是满分作文开头的秘诀。
我跟学生讲,我教你们写作文最关键的三个字是“说人话”。不要不管什么作文,一上来都是“大海如何,小溪如何;青松如何,小草如何;雄鹰如何,骏马如何。最后是我如何”。那些东西和你没有任何关系,别来那些“假大空”的东西,要言之有物。
虽然我告诉学生,我在负责中考作文阅卷时,凡是这样“假大空”的作文,我都要求阅卷老师严厉打击,绝不手软。学生还是不服气、不甘心,说他们的爸妈花了大价钱,给他们请的某辅导机构的名师,怎么可能出错呢?他们还让我上网看一段这位名师的中考试题分析的视频。我看了十分钟,挑出至少五个讲错的地方。
学生和家长都特别愿意相信“十节课搞定中考化学”“二十节课搞定中考物理”这样的宣传,认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达到这么好的效果,这个钱花得值。但有没有人想过,既然课外辅导班能够做到这一点,为什么那些在课外辅导机构兼职的老师,在学校里不这么做呢?干吗还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做实验给学生演示,还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呢?干脆直接告诉学生结论不就得了?
各种课外辅导机构,竭尽“忽悠”之能事。我们家长似乎也越来越明白了,为了免去一层中介的费用盘剥,开始自己“攒班”。十来个人,商量好了,组好班,找口碑好、靠谱的老师过来上课。各得其所,大家都开心!
来看几年前的我和家长的一段短信交流:“于老师,我们攒了个班。听家长说,您讲中考题讲得特别好,我们这几个孩子语文成绩不好,我们都担心将来中考语文成绩拉后腿。您来给我们上课吧,费用您不用担心,一定比补课机构给您的高。”“您哪位啊?我不认识您啊!”“我们是初一学生家长,是听毕业班的学生家长说起您的。”“才初一?!这不才刚刚上初中两个月都不到,没任何必要补课啊。把上课外班的时间,用来踏踏实实读点儿好书,比什么都强,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您还是来给我们上吧,我们都相信您!”“不是上不上的问题,是读书比做练习题重要得多。”“那您就不讲做练习的事情,就讲读书的事情。”“以我的经验,只讲读书,不讲做练习,用不了四五次,你们就会散了,因为太多的人希望立竿见影,马上就出成绩,但读书这事儿是慢功夫,不是短期就能出成绩的。”“我们都不功利,您给我们讲讲读书的事儿也没问题,绝对不会四五次就散了!”“这样吧,你们不是有地方吗?咱们协调一下时间,你们家长都过来,我给你们好好讲讲,怎么学好语文,怎么读书。免费!一小时两小时都行,一次讲不完,可以两次!然后你们踏踏实实在家带孩子,让孩子按照我提示的方法去读书就是了,又省钱,又有效!”“谢谢老师!”结果怎样呢?免费的讲座没有开成。这样的情形,我这些年遇到不止一次了。我看到太多的家长,宁愿每小时花上千块找老师补课,让孩子做各种练习题,但不愿意花一百元给孩子买几本好书来读。
有一种冷,叫“你妈妈觉得你冷”;有一种焦虑,叫“别人的孩子都上辅导班了”。
我经常听到家长之间这样的对话:“您家孩子在哪上辅导班呢?怎么样?老师讲得好不好?”“好!特别好!我们家孩子特别爱听这个老师的课,成绩提高得也很快!”“哦,那您有这个老师的联系方式吧,方便给我个电话吗?我要让我们家孩子也去上他的课。”“好啊,没问题啊!”这样的对话听起来再正常不过,但你有没有意识到这其中的问题呢?我不妨模仿着这段话来一段,看看问题在哪里:“我们家孩子病了,找了个大夫,给开了两副药,吃了很快就好了!”“哦,那真好!哪个大夫,有电话吗?方便的话给我一个,我也联系一下这个大夫,去开两副药,给我们家孩子吃。”“这……”家长总感觉课外辅导班就是灵丹妙药,是太上老君的仙丹、王母娘娘的蟠桃,有病治病,没病强身。一说到辅导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能揠苗助长”“因材施教”,这些最基本的教育常识就都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不过,我虽然举了一些反面例子,但不意味着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也有课外辅导机构的老师,上课风趣生动,学生很爱听,确实能够给学生提供很多帮助。也有些家长确实很明白,知道自己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老师,补足什么样的短板。
那么,那么,要不要上课外班?如何选择合适的课外班?
一个最为基本的思考立足点,是课外班应该满足孩子的需求。
这里面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不要因为别人的孩子上课外班,你的孩子就一定要上课外班;另一个意思是是否上课外班是和孩子协商之后的结果,不是你觉得他应该上,而是孩子自己的真实需要。
课外班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艺术类的,一种是体育类的,还有一种是文化课类的。
先说说艺术类课外班。
上这一类课外班的目的应该是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而不是考级。在选择这一类课外班时,应该特别关注课外班老师对于本学科的认知和理解水平,而不是以性价比为考量因素去选择最便宜的,或者认为最贵就一定最好。
以绘画班为例,如果老师展示给你的是经过他教了一段时间之后,这个孩子画得有多像,我想这样的绘画班不应该报,因为老师教的是单纯的绘画技巧,而不是审美能力。短期看,孩子可以画得很像,但长期看,对孩子审美能力的提高非但没有任何帮助,甚至有害。
不要孩子一学钢琴,就期望他成为下一个肖邦;学唱歌,就期望他成为下一个帕瓦罗蒂;学绘画,就期望他成为下一个毕加索。不要轻易相信“一万小时定律”,固然,下苦功夫可以达到相当的高度,但是必须要承认,艺术创作需要相当的天赋才行。我们普通人学习艺术,不是非要去做艺术创作,而主要是为了提升艺术欣赏水平,所以,完全可以“眼高手低”。孩子长大后去参观各种类型的艺术博物馆时,可以说出个子丑寅卯就好了。去听一场音乐会或者看一场舞蹈表演,能够说出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平时自己也能自娱自乐地画几笔、弹一段,有这样一些能力,就已经足够了。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对一个人一生而言,非常重要。
再说说体育类的课外班。
现在体育纳入中高考,所以体育类的课外班也日趋火爆。甚至有专门针对中高考科目的篮球绕杆、引体向上、实心球八百或者一千米跑的课外班,而我们的家长让孩子参加这些课外班的目的,无非就是短期提高成绩,能够在中高考体育测试中不丢分或者少丢分。
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是大错特错了。要让孩子上体育的课外培训班,绝对不仅仅是要孩子在中高考体育测试中拿到好成绩。应该把目标放在让孩子掌握一两项可以终身受用的体育运动技能,为他一辈子的健康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上。
不要看人家孩子去练跆拳道,就让你的孩子去练跆拳道;看人家孩子学击剑,就让你的孩子去学击剑;看人家孩子打乒乓球,就让你的孩子去学打乒乓球。不妨最初多了解了解,多观察观察,看看你的孩子喜欢什么样的体育项目,适合什么样的体育项目,然后再做出最终的决定也不迟。一旦选择,就坚持下来。在他求学期间,这项体育运动能够成为繁重学习压力的调节剂,在他成年以后,能够成为一辈子健康的保护神,这也就足够了。
最后,要说说文化课类的课外班。
“快速提分”是现在文化类课外班招生时最大的卖点。当然,之所以有这个最大卖点,是因为我们的家长和学生在这方面有最大的需求。
在说如何选择这一类课外班之前,需要先说说这种“快速提分”背后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或者危险。
如果某一个课外班宣传其学生从一模到中高考,单科平均成绩提高至少10分以上,那我建议您关注一下您孩子所在学校上一年的一模成绩和最终的中高考成绩,您会很惊讶地发现,整个学校的单科平均成绩差不多都提高了近10分。您再关注一下全地区的成绩,也会发现同样的现象。那么,问题来了,是全体同学都参加了课外补习班,所以成绩才提高了那么多吗?
显然不是。之所以全校或者全地区分数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不是短时期内全体学生应试能力发生飞跃的结果,而是因为一模的阅卷标准总体偏紧,而正式中高考时,阅卷标准总体偏松。这样做的原因很容易理解:平时是训练,要从严要求;而中高考作为最终的结果,可以适当从宽。
如果某一个课外班宣称可以在十节课或者二十节课内讲完初中化学或初中物理,那么一定要提高警惕。在课外班,老师可能仅仅用三五分钟似乎就讲明白了某个知识点,但只是告诉了学生结论,并没有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但学校里的老师在课堂上要用一节课、两节课甚至更长时间,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地激发学生思考讨论,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虽然看起来是浪费了很多时间,但这个时间“浪费”得真的非常值得。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探索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兴味盎然,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当然,课外班也有难处。如果不这样宣传,很多家长或者学生认为钱花得不值,他们就是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最好的效果”。所谓最好的效果,就是拿到好分数。就语文来说,很多学生和家长会有这样简单的判断:一节课能讲三篇甚至五篇阅读的老师,要比三节课才讲一篇阅读的老师更好,更有效率。不仅仅在课外班这样,在学校的课堂上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教育的急功近利,应该说,各方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对是否选择文化课的课外班的态度是,首先要让孩子在学校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听讲,积极向老师提出这样或者那样的疑问,争取在学校的学习中能够最大化地解决问题。
我们有一些家长,费了很大的气力,好不容易让孩子上了心目中理想的学校,结果却放着学校的优质资源不去利用,反而再花大价钱去找课外班来补课,甚至不关注孩子在学校上课的情况,反而更关注孩子在课外班上课的情况——因为觉得课外班花的钱多,就让孩子一定要好好听,要有大收获才能回本。这种做法真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随着近年来国家各种深化教育改革政策的出台,考试也有大幅调整的趋势,从原来的着重考查死记硬背知识点,转向着重考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样的能力,真不是“刷题”就能够解决的。
家长要和孩子以及学校的老师充分交流,明确孩子的短板在哪里,然后再去有针对性地补课。比如,以中考物理为例,要明白是电学的部分有问题,还是光学的部分有问题,或者是力学的部分有问题,甚至,还应该更为细致,比如力学部分的哪一个更细的环节有问题。每一次发现问题,要让孩子带着问题找老师,而不是被动地等着老师来教,这样就避免了已经会的问题反复听,既浪费了时间,浪费了金钱,又没有达成效果。
曾经有一位学生和我说:“作为一个学生,我从小没上过文艺类以外的课外班。有几次看班上同学都去听某个老师的课,我也有了去试试的念头,结果一节试听课上完,再在学校听老师讲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已经会了,自以为是,一节课完全不认真听,一瓶不满半瓶子晃荡。自此以后,我完全没有任何上课外班的念头了。”学习的动力在于对新知识的好奇心,不要把孩子的好奇心都磨没了。
总之,家长要做的,就是努力从根本上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的课外班。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