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的故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字的故事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9.73 3.8折 52 全新

库存3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唐诺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90567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52元

货号30860208

上书时间2024-06-09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0 登高丘·望远海
1 字的黎明
2 造字的困境暨文字生产线的出现
3 象形的字
4 指事的字及其他抽象符号
5 转注·假借·不再创造的新文字
6 找寻甲骨文里的第一枚时钟
7 最本雅明的字
8 低贱的字和一页完整的性爱生产图示
9 可怕的字
10 奇怪的字
11 简化的字
12 死去的字
13 卷土重来的图形字

内容摘要
文字本性喜欢游山玩水,人间四下浪荡。
《文字的故事》是专业读书人唐诺的文字学,百科全书式的文字通识读本。真正人的活动是用字而非造字。那么,文字究竟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未来它又将走向哪里?书中,唐诺用诗意的想象带领读者重返大造字时代,在远古先民造字的生命现场,展开对文字这种“极坚忍世故的动物”的生命历程、本质与意义、责任与困境,及未来命运等问题的深度思索。一个个习见的字被还原出它们不可能相同的温度、色泽与记忆刻痕,鲜活灵动。同时,唐诺将丰富的社会学、人类学、符号学、语言学等知识熔铸其中,对语言、命名、时间、历史、记忆、自由等人类重大主题展开思索,一幅幅由文字绵延开来的历史与文化画卷也由此展开,阔大深邃又亲切可感,磅博优美且发人深省。
文字的故事,即文字与时间、空间、历史、人类角力的征程。这是一部讲述文字历史与命运的寓言,也是一部文字学视角书写的思想文化随笔。

主编推荐
★唐诺的文字学,百科全书式的汉字小史,磅礴有趣的文字通识读本。一本会让人由衷爱上文字的书。文字漫游者唐诺,甲骨文大街上的寻踪推理之旅。伟大的字、聪明的字、低贱的字、可怕的字、美丽的字、最本雅明的字、遗民的字、卷土重来的字……重返字的黎明,寻找甲骨文的枚时钟,发掘甲骨文令人惊叹的美。
★一部讲述文字历史与命运的寓言,文字学视角书写的思想文化随笔,复活文字之灵魂。文字是极坚忍世故的动物,保证比你坚强。文字是日用之物,还可以是某种消耗品。文字真正的美,是一种于人更切身关系的美。而有时候,没文字真的是好的……唐诺以其纯真的好奇心、阔大的思想视野与诗性的思辨,开掘出文字背后你所未曾思考过的全部真相。口说的飞走,但文字留存。某种程度上,我们都是“文字人”。
★专业读书人唐诺为文字写下的诗意又睿智的情书,在网络语言与影像兴盛的时代,为我们找回对文字久违的亲近和信任。
文字携带着先民的生命记忆与思维线索而来,整体构筑人类认知的丰沃土地,保护文字实质上是保护人类脆弱的生命与智慧。
★荣获台湾地区《中国时报》开卷年度十大好书奖,《联合报》读书人年度很好书奖。
★全新装帧,小开本轻盈便携,打造通识读本的舒适亲近感,适于在日常、旅途中阅读。

精彩内容
0 登高丘·望远海这本小书,就让我们从这个漂亮的字开始。
这是整整三千年前的字,甲骨文,彼时商代的人把它刻在牛的肩胛骨或龟的腹甲上头留给我们(我们这么说是不是太自大了点?),奇妙的是,时隔这么久,我们居然还不难看懂它,这其实是有理由的,和中国文字黏着于具象的有趣本质有关系。
首先,它里头很清楚有个“人”字,,然后在其上端头部特意地加以夸张,尤其是眼睛的部分,形成一个的样子(也就是甲骨文中的“臣”字,意思是随时得睁大眼,非常戒慎戒恐的人),最终,这个伸直身子、睁大眼睛的人还踩上高处,也许是一方大石,也许是个小圆丘甚至更高海拔的某山头,怔怔看向远方。我们当然不会晓得数千年前引颈于广阔华北平原的这个人到底在看什么,有可能是打猎的人正贪婪看着远远的麋鹿成群;有可能是家中妻子有点焦急地等出门的丈夫回来;也极可能只是谁谁不经意走上某个高处,却忽然发现眼前的风景和平日看的不一样了,不由自主地驻足下来;更有可能就只是很平常的,像我们今天任谁都有过的,看着眼前,发发呆,让时间流过去,光这样而已。
人站高处,会忍不住驻足而望,这好像是某种人的本能,也因此,几乎每个此类的观光景点都会设置瞭望台什么的,甚至投币式的望远镜,看得更远。
这让我想起童年时一个朋友过早的浪漫想法,说他很想哪一天有机会站到一个四面八方无遮拦的大平原之上,可以看到整个地平线圈成一个漂亮的正圆形——那是一九七○年以前的往事,当时我们还在宜兰念小学,兰阳平原是个三角形的小冲积扇,三面山,一面太平洋,我们四分之三的视野总是被雪山山脉和中央山脉的余脉给挡着,看不了太远。事隔十三年,不知道老友这个梦想究竟实现了没?
说真的,就一个已经存留了超过三千年的字而言,“望”这字的确还活得极好,生气勃勃。有些字会死去,有些字会在长时间的使用中改变了用途,变得形容难识,“望”字却一直到今天还存留着最原初那个引颈看前方的基本意思。
比方说,同样强调官能知觉的另一个甲骨字,,大耳朵的人,旁边再补上一个代表“口”的符号,意思原来大概是听觉敏锐、可以而且愿意聆听从嚣闹到幽微各种声音的人,让我们想到诸如古希腊苏格拉底这样四下探问、倾听一切,因而反倒如德尔斐神谕所说变成最智慧的人。我们晓得,在人的五官之中,视觉是最方便、最能直接使用的一种,听觉则不是如此,它得更专注才行,因此需要投注进去更多人的意识;而且还得仰赖接听之后的分辨,因此更得大量牵动内心的既有积存记忆,以进行排比、分类和判别。所以说,听觉好的人总比视觉2.0的人更给我们敏锐、睿智、天纵英明的稀有况味,以为不是人人能为之,尤其愈早期愈是如此。在狩猎的时刻,他能比一般人更早察觉兽群何在或危险临身(比方说我们都在电影里看过那种趴在地上、一只耳朵贴地听声音的厉害印第安人),他更可能在那种泛灵崇拜、天地山川鸟兽虫鱼皆有鬼神的时代,成为能聆听万物隐藏声音乃至于神灵启示的人,于是,在那个“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时代,这个大耳之人有机会逐步神圣起来,被视为某种天启式的领袖人物,这个字遂也脱离了原初的素朴现实意思,伟大起来,成为我们膜拜对象的某专用指称。
这个字就是我们今天也还用的“圣”字,从听觉转到智慧,再到最终的德行无瑕不可逼视,一路往抽象、概念的世界走去不回头。
相对地,走上高处睁眼而望,只要健康,无需天赋异禀,是绝大多数人能做而且常常会做的事,所以仍好端端留在我们日常生活行为之中。而且,就像了不起的阿根廷盲诗人博尔赫斯(显然正是一个比较接近“圣”而不是“望”的人)所说的,愈是具象,愈是现实,它愈有机会被装填入更多的情感、心思以及想象。于是,大耳朵的“圣”字升天而去,成为伟大的字、宗教的字;大眼睛的“望”字则留在平凡的生活里头和我们脆弱的人日日相处,成为诗的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