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你为什么来到这个城市?你想看清这个城市的什么?
唯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
然而,欲望无处可藏……
书写新北京的新阶层,直面新北京的新问题
不同于任何“京味小说”的新世相:雾霾之下,生存之中
看“京一代”继续《跑步穿过中关村》、在《耶路撒冷》跋涉
作者简介
徐则臣,男。197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徐则臣被认为是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大家》),其作品被认为“标示出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可能达到的灵魂眼界”(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授奖词)。根据中篇小说《我们在北京相遇》改编的《北京你好》获第十四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电视电影奖,参与编剧的《我坚强的小船》获好莱坞AOF最佳外语片奖。部分作品被译成德、英、荷、日、蒙等外语。现为《人民文学》编辑,上海作协专业作家。
目录
正文
内容摘要
入围茅盾文学奖的70后实力作家徐则臣最新力作!
徐则臣著的《王城如海(精)》讲述海归、大学生
、保姆、快递员的新北京故事……一个真实的北京,不管它如何繁华富丽,路有多宽,楼有多高,地铁有多快,交通有多堵,奢侈品名品店有多密集,有钱人生活有多风光,这些都只是浮华的那一部分,还有一
个更深广的、沉默地运行着的部分,那才是这个城市
的基座。一个乡土的基座。
精彩内容
他扬起下巴,让吉列剃须刀继续往下走。然后卫生间的玻璃碎了,他的手一抖。
罗冬雨穿着睡袍走进厨房,余松坡正在比画窗户上剩下的玻璃和碎掉的那部分之间的大小。可以看作是奇迹,这扇窗玻璃只碎掉下面的一部分,上头还齐崭崭地留在那里,茬口切割一般的整齐。罗冬雨打了个哆嗦,把睡袍的下摆裹紧了,遮住露出来的一线光腿。她醒来是因为余果咳嗽。这孩子对雾霾和冷空气都过敏,一有风吹草动就咳。咳嗽第一声罗冬雨就醒了,下意识地看窗户和空气净化器。窗户紧闭,空气净化器还在工作。但余果还是空荡荡地咳。听不见痰音,只能是受了刺激。她听见厨房的门响,穿上睡袍就起来了。果然是冷风和雾霾。
“待会儿就收拾。”她说的是地上的碎玻璃。
“保留现场,”余松坡说话的时候能感到喉结在手底下艰难地蠕动,“出现了恐怖分子。”他想把这个清早弄得轻松一点儿。他很清楚,这幽默不是为了宽慰罗冬雨。而是缓解自己的焦虑。惹事了,但他搞不清惹下的事对正在演的戏和自己的艺术生涯有多大影响。他确信自己是个优秀的戏剧导演,他也确信自己不是一个优秀的戏剧演员,他的表情已经跟刚才的幽默貌合神离,所以他如实地补了一句,“有人砸了咱们的窗户,我马上报警。”他把纸巾从伤口上拿下来,血还在往外渗。
“我去拿创可贴。”罗冬雨转身去找药箱。睡袍摆动,余松坡看见她光滑圆润的脚后跟。他把厨房的百叶窗也拉下,雾霾锁城,两个好看的脚后跟是多么奢侈。
从房间里出来,罗冬雨已经换上了家居服。她在穿衣镜前给余松坡贴创可贴。先用酒精棉球消毒,余松坡痛得暗暗抽冷气。他仰着脖子,目光向下只能看见罗冬雨头发缝中白净的头皮。沙宣洗发水的味道。
不管他和祁好用什么牌子的洗发水,罗冬雨都坚持用沙宣,她自己买。散发着好闻味道的黑发中间那道笔直的头缝,让余松坡发现了别样的性感。他突然想抱一抱这个在他们家做了四年保姆的女孩子,或者被她抱一抱。跟欲望无关,是脆弱。好女人总能让男人感
觉自己是个孩子。他有点觉得自己不容易了,媒体和舆论对他的新戏似乎已经不是感不感冒的问题了。
“该嫁了,小罗。”他说。
“等一下。”罗冬雨说。她是让他别说话,喉结上下蹿动影响她操作。
余果在咳嗽。她把创可贴的两端按了一下,去冰箱里取出昨天调制的萝卜蜂蜜水。霍大夫说,别没事就给孩子吃药。两周前她和祁好带余果去看传说中的中医霍大夫。余果咳嗽一个半月,北京能跑的医院都跑遍了,能吃的药也都吃遍了,还是咳。祁好朋友的朋友介绍了霍大夫。霍大夫很神,他的神不在只有三十二岁就成了传说,也不在他七岁成了盲人,也不在他极少开常规的药方,只以食疗和推拿手法祛病;他的神在于听完罗冬雨详尽地罗列了余果一个半月来的病情与反复,以及余果的日常细节之后,慢悠悠地转向只能偶尔插上几句话的祁好,更加慢悠悠地悦:“你这当妈的得上点心啊。”他一个年纪轻轻的瞎子怎么就断定我不称职?回家的车上祁好一路都在流眼泪。他们在霍大夫跟前没有透露出半点私密的信息,三个人自始至终都没给对方任何称谓。霍大夫把过脉,说当如此如此。开出的唯一方子是,咳嗽时喝萝卜蜂蜜水。管用,这几天余果几乎不咳了。但从昨天下午开始,雾霾卷土重来。
玻璃一碎,余果在睡梦中也有了反应。
照祁好出门前拟定的食谱,罗冬雨做好早餐。跟
一个多月来的每一天一样,余松坡在早饭桌上都要解决很多问题,家里的,剧组的,媒体的,好像是余果咳嗽以后他才开始忙的。今天他没法送孩子去幼儿园了。当然他也没送过几回。余果现在上中班,一年半里送接都算上,他进幼儿园也不超过十次。祁好稍微要多一些,逢年过节给老师送礼物这事也让保姆来办,有点不合适。在饭桌上余松坡拨打110报了案,砸了厨房又砸卫生间。肯定有预谋,姑息只能养奸。
作为在美国待了二十年的“海归”,这点法律意识还是有的。有话法庭上说,谁都别在背后耍小动作;砸玻璃,简直可笑到下流,不能忍。不过他一会儿就出门,录口供只能罗冬雨代劳了。还有,警察来过之后,赶紧给物业打电话报修,冷风受得了,雾霾受不了。看过那个新闻吗?科学家做了实验,小白鼠吸了一礼拜的霾,红润润的小肺都变黑了。黑了就黑了,回不去了。不可逆。罗冬雨记下了。饭后,余松坡在玄关前换鞋时问:“你祁姐啥时候回来?”罗冬雨摇摇头,机票不是她订的。
这几天余松坡的胃口欠佳,最爱吃的煎土鸡蛋早餐也只切了蛋白的三分之一。祁好拟的食谱:蛋黄不吃,胆固醇高。罗冬雨吃掉了蛋黄和剩下的蛋白。牛奶(脱脂的),麦片粥(降血脂),烤全麦面包片,西红柿。据说奥巴马早餐也是这些。余松坡多一样,辣椒酱:“老干妈”。这是漂泊海外的后遗症。罗冬雨刚来的时候,余松坡在饭桌上讲过,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念戏剧专业的研究生时,有段时间忙论文,顾不上到餐馆里洗盘子搞创收,穷得揭不开锅了,见到彩票信息就两眼发绿。有一天在校园的海报栏里看到条消息,纽约华人留学生协会搞了一个问卷活动,既像脑筋急转弯又像有奖竞猜,回答精妙者有奖。他拿了头奖,三个月的生活费一下子解决了。有道题他答得让所
有评委都击节。问:华人留学生心目中最慰乡愁的女神是谁?他答:陶华碧。陶华碧是“老干妈”的创始人,这一款辣酱不仅解决了所有留学生的吃饭问题,还抚慰了背井离乡的悲愁。不管能不能吃辣的,老干妈都让他们尝到了祖国的滋味。
罗冬雨把余家的早餐食谱推荐给父母、弟弟和男朋友,没一个当回事。父母在苏北农村,早饭一年到头只有两款:春秋冬三季是稀饭馒头或饼外加一碟咸菜,来客人了就多炒个鸡蛋;夏天是白开水馒头或饼
外加咸菜。弟弟毕业后留在北京,每天工作到后半夜,早上起来就该吃午饭了。男朋友韩山送快递,作息倒是规律。作为前厨师,余家的早餐他唯一感兴趣的是编外的“老干妈”。较起真来,韩山用鼻子“哼”一声,这不是营养和饮食习惯的差异,是城乡差别、
中西差别。是阶级的问题。余松坡两口子都是纽约的海归。
尽管没耽误余松坡的早餐,罗冬雨知道自己还是起迟了。晚了半小时。照她的习惯,若无特殊情况,余松坡和祁好早晨看见她的第一眼,必是一个洗漱完毕、清清爽爽的罗冬雨,而不是这样,蓬头垢面、睡袍一放松就露出两条光腿。的确遇到了意外,前天半夜余松坡发病了。(P4-8)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