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人传(12-16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名人传(12-16岁)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4.05 4.4折 32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罗曼·罗兰|译者:张冠尧//艾珉

出版社人民文学

ISBN9787020119899

出版时间2003-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2元

货号3879529

上书时间2024-06-09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罗曼·罗兰著的《名人传(12-16岁)》,书中的三位传主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的伟大人物,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艺术家的共通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在忧患困惑的人生征途上历尽苦难与颠踬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凸现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从而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他凭借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托夫》获得1913年法兰西学院文学奖,后因其“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与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而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他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把不同时期写就的三部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汇集成一册,题为《英雄传记》,也就是为我们今天所称道的世界衔己文学的典范之作《名人传》。

目录
卷首语
贝多芬传
米开朗琪罗传
  引言
  米开朗琪罗
  上篇  搏斗
    一  力
    二  力的崩溃
    三  绝望
  下篇  放弃
    一  爱
    二  信念
    三  孤独
  尾声
    死
  这就是他神圣的痛苦生涯
托尔斯泰传

内容摘要
 《名人传(12-16岁)》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为三位举世闻名的文学艺术大师谱写的英雄史诗:第一位是身患残疾、孤独贫困,从未享受欢乐,却创造了欢乐奉献给全世界的作曲家贝多芬;第二位是生于忧患,受尽磨难,给人类留下不朽艺术品的雕塑绘画大师米开朗琪罗;第三位是不肯安于富贵,愿为天下黎民献身的俄罗斯小说家列夫·托尔斯泰。本书着重描写了他们凭着坚强的毅力,勇于承受磨难,勇于挑战困难,终于攀登上生命巅峰的人生历程。

精彩内容
 这种悲苦的情绪流露在当时的几部作品里,如作品第十三号《悲怆奏鸣曲》(1799),尤其作品第十
号《第三钢琴奏鸣曲》中的“广板”。奇怪的是,并非所有作品均如此,还有许多乐曲反映的是青年人无忧无虑的情怀,像充满欢欣的《七重奏》(1800)、
清澈明净的《C大调第一交响乐》(1800)等。毫无疑问,心灵需要时间来适应痛苦。它那么需要快乐,所以没有快乐的时候,只能自己来制造。现实太残酷时,它便回到过去的生活中去。昔日快乐的时光不会一下子抹掉,即使欢愉不再,其光辉也会久久留存。
贝多芬在维也纳孤苦伶仃,往往遁人对故乡的回忆中寻求慰藉。此时的思想都深深印着这样的痕迹。《七重奏》中带变奏曲的“行板”,其主题便是一支莱茵地区的歌曲。《C大调交响乐》也是关于莱茵的作品
,一首青年人满怀梦想的诗篇,既欢快又为爱情而苦恼,令人感觉到有一种取悦心上人的愿望与希冀。但在某些段落和引子里,在某几种低音乐器的明暗对比和古怪的谐谑曲中,我们会多么激动地在那张青春的脸上看到未来天才的目光!那是波提切利的《圣家庭》中婴儿的眼睛,从中已可窥见未来的悲剧。
除了肉体的痛苦,他还受着别的困扰。韦格勒说过,他看到的贝多芬总是充满爱的激情。这种爱看来始终十分纯洁,其激情与欢愉之间无任何联系。现在人们往往将两者混淆,只能证明大部分人对爱的无知以及这种爱的罕见。贝多芬内心多少有点清教徒的色彩,他讨厌下流的谈吐和思想,对爱情的神圣深信不疑。据说他不能原谅莫扎特,因为莫扎特不惜糟蹋自己的天才去写《唐璜》。他的挚友辛德勒很有把握地说,“他一生洁身自爱,从未有过越轨的行为。”这样的人注定要上爱情的当,成为其牺牲品。果然如此。他一再为情颠倒,不断憧憬着幸福,但很快又情场失意,随之而来的便是痛苦的煎熬。如果要对贝多芬丰富的创作灵感追根溯源,就必须到轮番出现的爱情和骄傲的反抗中去寻找,直到年事已高,与生俱来的激情逐渐消退,他才无可奈何地怏快作罢。
一八〇一年,他钟情的对象似乎是朱列塔·圭恰迪尔。他那支著名的《月光奏鸣曲》(作品第27号,1802)因题献给这位女士而使其芳名不朽。他给韦格
勒写信说:“现在我生活有意思多了,和别人来往也
多了……这种变化完全是一位可爱而有魅力的姑娘促成的;她爱我,我也爱她。两年以来,我第一次享受到幸福的时光。”可是他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首先,这段爱情使他更深地感觉到自己残疾的可悲,而艰苦的生活条件也使他无法娶他所爱的人。其次,朱列塔风骚、幼稚,而且自私,给贝多芬带来了不少烦恼。一八〇三年十一月,她竞嫁给了加仑贝格伯爵。
这样的爱情使人的心灵受尽折磨,贝多芬原已饱受疾病的摧残,经此变故,精神竟濒临崩溃。一生之中,只有这一次,他似乎已经到了死亡的边缘。他悲观绝望,从他留给兄弟卡尔和约翰的《海利根遗嘱》便可以看出,《遗嘱》上标明:“等我死后拆看并执行。
”那是撕心裂肺的痛苦呼喊,也是抗争的呼喊,听见
的人无不为之动容。他几乎想自杀,但他那种百折不挠的道德观念阻止了他。不过他病愈的最后一线希望也破灭了。“连一向支撑我的非凡勇气也无影无踪了。啊,主啊,给我一次真正的欢乐吧,哪怕只一天!
我听不见深沉的欢乐之声已经太久了!啊,上帝,什
么时候我能再听见呢?……永远也听不见吗?……不,这太残酷了!”P12-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