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叔华自述自画/民国才女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凌叔华自述自画/民国才女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9.66 3.0折 32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凌叔华

出版社中国青年

ISBN9787515320601

出版时间2013-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2元

货号2740496

上书时间2024-06-08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民国才女凌叔华出身名门,父亲凌福彭是当时的北平市市长,与书画文界名流来往密切,凌叔华因此与书画文众多名师大家也颇多来往,并受教于他们,这使得她的书画文章从小就受到绝好的熏陶指导,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青年时代,她又在祖国大地和各个国家四处游历,做画写文,并与英国文学大师伍尔夫等人来往密切,在文画方面都取得突出的成就,其文画用一词概括,可谓“素兰清芬”,赏之生出尘之逸气。《凌叔华自述自画》收录了能见到找到的凌叔华的所有画作,并甄选了她最好读最精彩的谈文品画述平生的散文名篇,以飨文学艺术爱好者。

作者简介
1900年生于北京的一个仕宦与书画世家,古城的灿烂文化和家庭环境启迪了她的天资才华,后在文学创作和绘画方面都取得优异的成就,成为现代著名作家、画家。《小哥儿俩》《花之寺》是其代表作。
童年时,她就拜著名的女艺术家、慈禧太后宠爱的画师缪素筠为师,还受到当时被称为“一代怪杰”辜鸿铭的教育,打下了古典诗词和英文的基础。七八岁时,曾拜著名山水兰竹画家王竹林为师,后又从女画家郝漱玉习画,这使她的绘画技术有了坚实的基础。凌叔华的绘画在国内外有着很高的声誉。她既善工笔,又善写意,墨迹淡远,秀韵入骨,被国内外的名家所称道。法国艺术学院院长、传记作家莫洛亚说她是一位多才多艺、“心灵剔透”的中国女性,“寥寥数笔,便活生生地画出一株幽兰、一茎木兰花,或一串苹果花的蓓蕾”。
凌叔华的散文,“同样具有小说般的隽永趣味,诗词般的玲珑莹丽,画笔般的俊逸矫健,使人读了顿生万壑烟云,有飘然出世之感”(李冰人语)。

目录
引 言 素兰清芬
学画记趣
穿红衣服的人
第一堂绘画课
一件小事
阴谋
贲先生
义父义母
老师和同学
人生点滴
解闷随记
悼花狗
小莹
慰劳汉阳伤兵
后方小景
留恋云南园
艺文掠影
我的理想及实现的泰戈尔先生
回忆一个画会及几个老画家
志摩真的不回来了吗
我们怎样看中国画
二十世纪的中国艺术
回忆郁达夫一些小事情
画海行踪
朝雾中的哈大门大街
泰山曲阜纪游
记我所知道的槟城
爱山庐梦影
敦煌礼赞

内容摘要
 童年时,凌叔华就拜著名的女艺术家、慈禧太后宠爱的画师缪素筠为师,还受到当时被称为文化艺术界一代怪杰辜鸿铭的教育,打下了古典诗词和英文的基础。七八岁时,还拜著名山水兰竹画家王竹林为师,后又从女画家郝漱玉习画,这使她的绘画技术有了坚实的基础。凌叔华的绘画在国内外有着很高的声誉。她既善工笔,又善写意,墨迹淡远,秀韵入骨,曾被国内外的名家所称道。法国传记作家、法国艺术学院院长莫洛亚说她是一位多才多艺“心灵剔透”的中国女性,“寥寥数笔,便活生生地画出一株幽兰,一
茎木兰花,或一串苹果花的蓓蕾”。
凌叔华的散文,“同样具有小说般的隽永趣味,诗词般的玲珑莹丽,画笔般的俊逸矫健,使人读了顿生万壑烟云,有飘然出世之感”(李冰人语)。
《凌叔华自述自画(民国才女书)》选取凌叔华讲述自己的学画经历、文坛画坛交往品评以及海外内旅游见闻的散文共20余篇,她人生各个时期的照片十余帧以及她的绘画作品30幅。
《凌叔华自述自画(民国才女书)》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发行。

精彩内容
 穿红衣服的人①每当想起童年,便能记起这句话:“回首往事,既喜且忧。”不知有多少次我在梦中又把自己变成了可爱的小姑娘,同儿时的伙伴在老地方玩耍。我不知道他们现在是死了还是活着
,也没记住他们的姓名和年龄。反正一样,我喜欢的是他们,又不是名字。
我出生以前,我家就在北平住了许多年。自打爸当上直隶布政使,我家就搬进一所大宅院,说不清到底有多少个套院,多少间住房,我只记得独自溜出院子的小孩经常迷路。由于我那些同父异母兄弟姐妹的生死和新旧佣人的数目从来不固定,家里到底住着多少人,我也弄不清楚。我能清楚记着的是爸、妈、爸的两个妾——我叫她们三妈、五妈。妈是爸的第四房,原配和二妈在我降生到这个家之前就死了。妈生的四个孩子都是女儿,我最小。家里人人都有自己的佣人,爸的秘书、管家、裁缝、花匠也住在家里。整个院落按同样的结构分成大小不同的套院。
差不多每天早饭过后,妈便打发家里的保镖马涛带我出去“逛”一阵儿。妈见他宽厚地笑笑,知道他乐意,嘱咐说:“午饭前带她回来。”“是。”马涛说完,转向我,宽大的起了皱纹的脸上露出了善意温和的笑。他领我出了院子,把我举到肩膀上,就这么上街了。
马涛是我幼年结识的最可爱的人,长大以后,我仍然记着他。
他爱孩子。我描绘不出他的长相,但能清晰地记着他那张充满笑意的脸和愉快动听的声音。他从不带我去我不想去的地方。当我看到大人们把孩子放在椅子上,自己在茶馆里没完没了聊天的时候,总对马涛充满了谢意。
“真有福气,今儿个出‘红差’。”一天,我们在街上走,马涛说。
我朝他手指的方向望去,看到走来一大群人,他们大声说笑着。
“快瞧,那个穿红衣服的人,坐在木笼车里,两匹马拉着,近了,我带你到前面看看。”马涛说着,挤进了人群。
木笼里坐着的是个年轻人,他似乎喝醉了,独自大声而又得意地唱着什么,好像自己是位著名歌唱家。跟着看热闹的人们,像是在戏园子里,不时叫声“好”。他们怎么这么乐?他是个不错的角儿?他干嘛不到戏园子去唱?我想了想问:“他怎么不到台上去唱?他是唱戏的吗?”马涛笑着大声回答:“有这么多的看客,可真够
神气的。他这是被带到天桥斩首。”“什么是斩首?”“他犯了罪,官家要砍他的头。”“你是说就跟杀鸡似的吗?”“大概是一码事,不过砍头可是绝活,咔嚓一声完事。”马涛挥手比试着,声音里带着快乐。他不愿我问得太多,握住我的一只小手,使劲推了推。我们很快就挤到人群头里。我骑着
他特别高兴,都忘了要看的是什么。
“就这儿,这地方真棒。”前面就是空场,马涛停住脚步说,“马上就到。”穿红衣服的人被几个大兵从木笼里拽出来。他豪放地笑笑,动了动嘴,像要说点什么。周围人在热情的笑声中喊过几次“好”了。他大步走到空场中央,昂头挺胸,那神情活像是刚征服了敌国的大王。我赞佩地注视着他。
过了一会儿,有几个人抬来一张桌子,点上香、
烛。那人站在桌子前面。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