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门回首嗅青梅--李清照词传/知秋书系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2.36
3.3折
¥
3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郑洛依
出版社现代
ISBN9787514359473
出版时间2017-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8元
货号3834363
上书时间2024-06-0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她的名字与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等伟大诗人并行,她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女性。她风姿绰约的一生,香如兰芷的慧心,婉约清丽的词章,无数次让人感动,让人迷失……《倚门回首嗅青梅--李清照词传》作者郑洛依用其细腻的笔触带你走进易安居士的一生,品读婉约词的清丽柔腻、含蓄婉转。
作者简介
郑洛伊,散文作家,专栏作家,生于南国,长于北地,感沾烟火,饱读诗书,娴于笔墨,沉迷于传统文化之美。
目录
前言 愿时光清浅,许你安然
第一章 少年花事心头绕
1.最是难忘少年事
2.花事绕心头,知否知否
3.这个秋日比别处温柔
4.女儿情怀总是诗
第二章 心悦君兮添相思
1.秋千架下的情窦初开
2.心悦君兮愿君知
3.怕相思,又相思
4.凝眸深处,幸得有君在
第三章 别情愁浓负佳期
1.莫让风流负佳期
2.暖风熏春草,却是近黄昏
3.自是花中第一流
4.天上愁浓,人间益甚
第四章 归来也,未错过
1.归来也,不负东君
2.江梅渐好,怎奈风吹瘦
第五章 青州一觉梦十年
1.一个人的白首之约
2.春色深深,惶恐切切
3.武陵人远,新愁又添
4.斜风细雨乱青州
第六章 至亲至疏夫妻
1.酒意诗情谁与共
2.至亲至疏夫妻
3.山高水远,斯人何在
4.易安倜傥,有丈夫气
第七章 梦远不成归
1.踏尽红尘,何处是吾乡
2.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3.被乱世辜负,也被乱世打磨
4.苦就苦在不合时宜
5.一树梅花别样滋味
第八章 半死梧桐倾城殇
1.半死梧桐,失伴鸳鸯
2.最怕,当时只道是寻常
3.纵是伤情却也从容
4.在人事已非的景色里爱你
5.乱世劫,倾城殇
6.美丽的东西没有家
第九章 青鸟不到,生死两端
1.梅花落满荒原
2.他们站在生死的两岸
3.盛世汴京,一场破碎的清梦
4.青鸟不到的地方
5.是谁多事种芭蕉
内容摘要
郑洛依著的《倚门回首嗅青梅--李清照词传》以词为经,写了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人生历程和心灵世界。李清照以其才女之思和独超众类的胸襟见识,写出一首首充满绮丽情思、家国之感、无常之叹的婉约词。作者用浪漫唯美的笔触直切人物内心,展现出这位女词人的绮丽柔情、多舛命运、人世沉浮等,是集词和人物于一体的独特传记。
精彩内容
3.这个秋日比别处温柔双调忆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随手翻看案头的宋词,来不及设防,就跌入了秋思、秋愁、秋怨的圈套。
数百年前宋人的伤流逝、叹别离,被初秋的寒露、暮秋的凝霜裹挟着,不期而至,化作恼人的秋风秋雨、萧索的衰草枯藤、瑟瑟的倦柳枯荷、冷冷的寒江
暮湖、长鸣的残虫孤雁,化作文人墨客点染在砚边纸上的一声叹息。
明快的夏季一消,秋意就浓了起来。唐宋文人的才思在这个季节总是格外敏感,一叶知秋,落叶见愁
,以至于唐宋诗词里的秋境,也笼着浅浅的一层愁色。
想到千年前对着秋风秋月吟诵唱和的宋人,总觉得他们的眉头该是皱着的,嘴角当是垂着的,就连润笔的墨可能也是和着烦恼调出来的,也难怪,连他们吟出的词都带着清冷的凉意: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范仲淹《渔家傲》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晏几道《思远人》读罢这些诗词,当真容易让人心生喟叹:秋风秋雨愁煞人!但是,年轻的李清照自是有些不同。
那时候她还没品尝过“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刻骨相思,也未萌生“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的忧国之殇。她拥有的是与生命共鸣,与天地齐舞的朝气,所以旁人眼中萧瑟的暮秋湖色,于她看来也多了几分蓬勃与可爱。
这幅晚秋湖景由一个远镜头开始:高远的天空下,一片辽阔而旷远的湖水泛起微澜,秋色已深,远远地望过去,塘里的红莲衰萎,昔日空气中浓郁的荷香也淡了些。这些意象似乎也有点泛着冷秋的韵致,但在李清照眼里,这委实是一派令人怦然心动、忍不住想去亲近的山光水色——这风景之妙、之好,“说不尽”,道不穷。
镜头被推近:荷叶虽然早已凋残,但放眼看去尽是饱满的莲子,成熟的季节总能给人些许惊喜不是?
两岸的水草、沙渚上的蘋花受清露洗涤、滋润,与摇曳的莲蓬一起,给人丰盈充实的质感,又让人感受到含翠凝碧的生命力。景色如此令人流连,但游人却不得不离去,百般不舍的词人,婉转地表达了内心的不舍:那眠沙鸥鹭一定舍不得让我走,你看它都别扭地不肯理睬归去的人!
这一页秋日格外温柔,似乎它的下一页不是寒风飒飒的严冬,莺歌燕舞、沁人花香仿佛马上要穿透纸张浸过来了。这首词尽在写景,但字字含情,词人把自己的感情浇灌在客观景物之上,是为“移情”,所
以山水主动与人相亲,花草水鸟都在留客,万千心事都在一“亲”一“恨”之中。
古人说“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移情”之法在古诗词中极为常见,将情寄托于景,即以景移情,正如《双调忆王孙》上下两阕中的末句;将情托拟到物,便为以物移情,原来没有生命和情趣的外物就因此获得了灵魂,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花鸟、
烛泪都因“移情”完成了与文人喜怒哀乐的相通。
这是厚厚的宋词里一页特别的秋色,少了伤感,淡了凄楚,添了一些意气,多了一股盎然,倒显得旁
的秋都是凉的、薄的、苦的、硬的,她李易安的却又暖又浓,又甜又柔,脆生生的让个万物凋零的季节多了几分生气、几分温柔。
中国的古典诗文里,喜秋的作品倒也有一些,如
刘禹锡的《秋词》、王维的《山居秋暝》、杜牧的《山行》,但只几篇,很容易就被“悲秋”的主流淹没了,外国文学中,又何尝不是如此。
P20-2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