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红与张爱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萧红与张爱玲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2.36 3.3折 3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路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

ISBN9787507841695

出版时间2018-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8元

货号30157478

上书时间2024-06-08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高路著的《萧红与张爱玲》是一本写给文学爱好者的书,萧红和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不可逾越的重镇,要了解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就要读懂她们的命运与抗争。
这是一本写给时代的书,通过萧红和张爱玲两个民国才女的人生际遇和创作风格的对比,展现那个时代人性的苍凉与悲苦。
这是一本写给当下的书,无论是现实中女性的困惑还是创作中文字的风情,这里都有不一样的解读。

作者简介
高路,生于1948年,曾任大学哲学教师。著有《儒家怎么说》《道家怎么说》《法家怎么说》《佛家怎么说》《跟孔子学做人》《跟老子学生存》《跟父母读中国智慧》《孝是最大幸福》《中国价值观》《改变人类心灵的十大哲学观念》等。

目录
前言
意象·作品·人生
萧红的云与张爱玲的月
萧红倾心云,张爱玲钟情月
共同的天空
流动的云与静好的月
萧红的云是动态的,张爱玲的月是静态的
生活样式:漂女萧红,宅女张爱玲
婚恋:本我的萧红,自我的张爱玲
作品:萧红多变,张爱玲稳定
温热的云与清冷的月
萧红的云是暖的,张爱玲的月是冷的
性格:温热的萧红,清冷的张爱玲
文字:文若其人
苦难·灰度·小人物
生死与苦难
生死:生死场中的大众和萧红
苦难:“日日在愁苦之中”
萧红的态度
小人物与灰色人性
普通人:不光是写作对象也是张爱玲自己
人物类型:不干净和小奸小坏
张爱玲的态度
荒凉·苍凉·烙印
荒凉的云
家园的荒凉
萧红,荒凉的一生
祖父与鲁迅
苍凉的月
人生的苍凉
张爱玲,一个苍凉的手势
舅舅与佛朗士
矛盾·困顿·人心
萧红:矛盾的人性与愚昧的人心
坚韧而苟且
善良而多事
节俭而吝啬
宽厚而纵容
敬畏而迷信
病源是愚昧
张爱玲:困顿的人性与自私的人心
传统至上
道德至上
关系至上
现实至上
形式至上
病源是自私
男权·屈从·觉醒
心理上的囚与觉
萧红:心安理得的压迫
张爱玲:理所当然的依赖
情感上的醉与醒
萧红偏重情
张爱玲偏重意
裹挟在男权社会中的云和月
夫:都找了一个花心丈夫
父:都摊上了一个专制粗暴的父亲
母:都跟母亲不和
子:都是无奈的舍弃
童真·精致·真实
童真的云与精致的月
本色的萧红
华贵的张爱玲
心忧的云与妩媚的月
萧红:知我者谓我心忧
张爱玲:我见青山多妩媚
随性的云与理性的月
萧红的随性
张爱玲的理性
绝对的云与相对的月
萧红:红配绿
张爱玲:绿配绿

内容摘要
 萧红与张爱玲,同为中国现代文学重镇,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和各自的生活、创作轨迹,但是她们又有着诸多共同点。在这本《萧红与张爱玲》中,作者高路系统而细致地比较了她们的不同:萧红像云,动态、温热、荒凉而随性;张爱玲如月,静态、清冷、
悲凉而理性。但是她们都是接受了新文化教育的女性,都积极与父权制度、父权文化作斗争。这种抗争贯穿她们的一生。她们以文字为剑,都对族群劣根性进行了反思和批判。

精彩内容
 对于出生以及成长的呼兰县城的家,她是不亲的、疏离的。家里房舍看上去高大结实威风,但内里却空虚,“我家是荒凉的”,这话在《呼兰河传》中说了不止一遍。还有院子,“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这话在《呼兰河传》中说了也不止一遍。与其说那是她的家还不如说是父亲的家。总之她是客,对生养她的家始终保持距离,打小就把自己放逐了,“那块土地在没有成为日本的之前,‘家’在我就等于没有了”(《失眠之夜》)。
亲人中,唯一亲的是祖父。祖父其实不是亲生祖父,萧红的父亲是过继子,幼时送到堂伯父名下做儿子,这位老人便成了萧红念念不忘的祖父。萧红受了委屈,祖父苍老的手抚着孙女头顶说:快快长吧!长大就好了。“二十岁那年,我就逃出了父亲的家庭。
直到现在还是过着流浪的生活。”(《永远的憧憬和追求》)她用的是“逃”。所以家的观念于她并不深切,可有可无。
这说的是后来她与父亲决裂的事情。萧红离家求
学是在16岁,她1911年端午节出生,1927年秋季进入哈尔滨东省特别区立女子第一中学(现萧红中学)读初中一年级。哈尔滨,这座中国最北方的大城市是她出逃第一站。
3年后也就是1930年萧红初中毕业,家里逼婚,她拔脚便走,这回逃得远,到了北平(北京),进入女师附中(原师大女附中,现北京实验中学)读高中一年级。一年后回到呼兰城,不久再次出逃北平。这次逃跑颇有几分惊险,据传是做通了小婶和姑姑的工作,在她俩的掩护下躲在马车的白菜堆里才得的手。
然而好景不长,一个月后又回到哈尔滨。萧红说的20岁那年逃出父亲的家庭应当指的是这一段。还有第三次去北平,那是成名后打算迁去居住,生生被爱人萧军拽了回来。
后来的线索就清晰了。萧红第二次从北平返回哈尔滨,走投无路中结识了萧军,两人同居,一起在哈尔滨生活了将近两年,便前往青岛。离开的原因很简
单,被日本人盯上了,又不甘心做亡国奴。然而青岛也不好待,不足一年,又被人盯上了,只好继续逃,目的地是上海。上海是东方大都市,创业机会多一些,更重要的是此时的萧红和萧军跟鲁迅建立了通信联系,而这位青年作家们的伯乐就住在上海。
果不其然,在鲁迅先生的扶持下,二萧一举成功
,萧红尤为突出。然而好事无双,两人情感裂痕扩大,决定分开一段时间,萧红远走他国,去了日本东京。小住半年,返回上海。萧红是在1934年10月底从青岛到的上海,刨去出国时间,在这里逗留了两年半。
之后便是战火中的逃亡。七七卢沟桥事变,八一
三日军进攻上海,民族抗日救亡运动全面爆发。时值
1937年,萧红26岁。当年9月底,萧红与萧军以及一
群文化人撤往武汉,继续文化救亡活动。1938年初,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