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学史导论(精)/大家小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文学史导论(精)/大家小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0.67 3.0折 36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罗庸|校注:杜志勇

出版社北京

ISBN9787200119718

出版时间2016-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6元

货号3612666

上书时间2024-06-08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罗庸从1932年至1950年在北京大学、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教授中国文学史,有20年的历史。他与胡适、傅斯年一起把当时陆侃如、冯沅君研究中国文学思潮变迁的阶段推进到文体发生、演化的研究阶段。进而罗庸又在《中国文学史导论(精)》中,提出从中国文化史研究中国文学史,从文学发展的历史来预见文学发展的未来,并论述了中国文学史的"宗趣论"、"方法论"、"史料论"等,使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系统理论。

作者简介
罗庸(1900—1950),蒙古族,原籍江苏江都,生于北京。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1924年在任职,同时在北大、北师大等学校兼课。1927年秋应鲁迅之邀,到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任教;1931年到浙江大学;1932年起回北大任教。抗日战争中在西南联大,曾任联大中文系系主任。联大结束后任教于昆明师范学院;1949年赴重庆,到梁漱溟创办的勉仁文学院任教。1950年病逝于北碚。
他是当时知名的文学研究专家,兼擅诗词骈文,所填写的《满江红》,被作为西南联大校歌传唱。他讲课音调铿锵,风趣幽默,深受学生喜爱;尤其是他的杜诗专题课是联大最叫座的课程之一。但他留下的著作非常少,所著《习坎庸言》和《鸭池十讲》均是学生整理的演讲稿。

目录
第一编 中国文学史导论
  导言
  上编文学史方法论
  下编中国文学史发凡
  中国文学史发凡(续)
第二编 中国文学史上的几个
  新问题与新见地
  甲中国旧来何以没有文学史
  乙过去三十年的中国文学史
  丙中国文学史的展拓与发明
第三编 《(九歌)解题及其读法》提要
  缘起
  甲《九歌》名原
  乙《楚辞》中之《九歌》
  丙《九歌》读法试探
  附闻一多:《什么是九歌》(节略)
第四编 国文教育五讲
  论读专书
  文学史与中学国文教学
  国文教学与人格陶冶
  感与思
  战后的国语与国文

内容摘要
 阅读大家经典、感受大家风范、欣赏古典诗歌、
探寻诗意生活。
罗庸著的《中国文学史导论(精)》从中国文化史研究中国文学史,从文学发展的历史来预见文学发展的未来,并论述了中国文学史的宗趣论、方法论、史料论等,使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系统理论。

精彩内容
 1.传统与创造韩退之古文运动,若追溯根源,应从李华、萧颖士、元结、独孤及、柳冕、梁肃说起。自他们以来,已经开了古文运动的风气,不过这些人习于北朝的陈规,还是东汉以来的传统,不过与初唐盛行的南朝文体不同罢了。到了退之,根本六经、《孟子》,发为载道一派的文章。这种精神,是继承传统的;可是他自身有些养气功夫,所以有生气,有魄力,能运用唐朝的活语言,又能融合当代的传奇文体,又是创造性的。所以讲古文运动,都归功于退之,因为他既能继承传统,复有创造。
2.变与常文学宗派和风格,有可变的,有不可变的。同一
儒家思想下的文学家,其面目亦有不同,其不同处即是“变”。所谓可变,就是在每时代下有他的时代面目和独特精神,这叫做同中求异。可是若干不同的文学家,也可以归纳为一个类型,这叫做异中求同,就是“常”。同中求异,要在文字以外探讨。如杜工部为儒家思想,朱晦庵、王阳明也是儒家思想;可是三人各有其独特的面貌,这就是治文学史者所不可囫囵的地方。
3.单纯与复合文学家的思想,有单纯的,也有复合的。单纯的易明,复合的就不易研究。如杜工部每饭不忘君,拳拳忠爱之心,这是儒家思想;可是也杂有道家思想,如诗中丹砂一类的话。陶渊明从有悠闲旷远的人生观
看,是道家思想;可是“贞志不休”,“与道污隆”,又是儒家思想。所以研究文学,除注意时代精神外,作者思想之单纯与复合,也须研究,这又和研究者之学养深浅有关了。
(四)从时代风会明作家之成就文学史上,很容易提倡英雄主义,把文学上一切的成就归功于个人,这是忽略了时代风会的关系。时代风会,含义甚广。不仅只是时代背景和作家身世等问题。而一个作家的成功,往往是承前人之累积,无法跳出时代风会之外。研究一个作家,如能先从他的时代风会着手,则他的个人成就才看得出来,这里又有三个小题目:1.无名作家与失败作家凡一种文体其创始者必是无名作家,大部分的《诗经》、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都是无名氏作品
。这才真是有名作家的基础。其次,从有些作家的所
以失败,才可以见出成功作家的何以成功。我们拿《诗经》来看,如四言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但这中间也有试作三言六言九言诗的,何以曹氏父子和建安各家的五言诗,能于成功?孔文举的六言诗,归于失败?又何以三言和九言诗,不甚流行?若能探究失败的原因,则时代风会的基础和作家成功的文学条件,才说得清楚。
2.作家之三类型历代成功作家大概不出于三种类型:一为开山创造者。此类作家能开创某种体裁和改革一时代的风气:如鲍明远的《代白芝舞歌辞》《拟
行路难》等,开放了七言诗的格调,达到成功;温飞卿、柳者卿的小令慢词,由教坊作品过渡到士大夫作品,奠定了词的基础;又如曹氏父子变汉民间乐府而为文人乐府,又以乐府格式写五言诗;具属此类。此类作家,必须不是华胄出身,必须有尝试精神,否则无此大胆。
二为出奇创胜者。以偏锋取胜,有的成功,有的也失败;变而不离于正则成功,太过则失败。如中唐各家,莫不想易盛唐之辙。元白等新乐府以平易近人取胜,退之的古诗,以散文笔调取胜,孟郊贾岛的诗,以苦寒取胜,李贺卢仝的诗以险怪取胜;韩白郊岛等就成功,至若樊绍述的《绛守居园池记》,过于僻涩就失败了。
三为集大成者。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俱属此类。杜工部之于诗,周美成之于词,都是集大成的。读书愈多,经验愈富,再以时代之风格融汇而出之,就能集大成。
3.共井目与另q才目,共相属于时代,别相属于个人;共相是研究时代的整个作风,范围愈大愈好;别相是研究作家的独特精神,范围愈小愈好。如初唐人能排律,盛唐人能七律,晚唐人能绝旬,这是共相;共相之中,又有作者个人的体貌,这是别相。比较研究,就是剥蕉抽丝一
样,一层深一层,把一个作家的作品,除去其与古人相同的部分,再除去其与同时人相同的部分,剩下来的便是他所独有的“别相”。这别相也许仅只是很少的一点,但若真要说明一个作家的特质,不能举出别相是不行的。
研究一段文学史,或一种文体,或一位作家,假如能充分应用上述的条件,我想是比较容易说得清楚一点的。但说来惭愧.我自己.一分也没有做到。
P22-2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