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哲学简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哲学简史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2.62 4.8折 6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郭齐勇

出版社华东师大

ISBN9787567567290

出版时间2018-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1201741280

上书时间2024-06-08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郭齐勇主编的这本《中国哲学简史》旨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详细解读了从《周易》《老子》《论语》到王阳明的经典著作,可以让读者可以学习原汁原味的中国古代哲学智慧。
本书是数千年中国哲学的全面展示,是国学智慧与中国复兴的思考。它思考社会,思考人生,完善自我,介绍了从容应对工作与生活的哲思。

作者简介
郭齐勇,湖北省武汉人,1947年生。武汉大学哲学博士,武汉大学国学院暨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学院院长、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智慧的探索》、《中国儒学之精神》、《中华人文精神的重建》、《熊十力哲学研究》、《熊十力评传》、《文化学概论》、《守先待后》、《诸子学志》(合著)等。

目录

中华文化时空的价值
影响中国的十大思想家
上编:中国哲学简史
  第一章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起源
  第二章  原始儒学的真精神
  第三章  老子、庄子与道家的自然之趣
  第四章  墨子的兼爱情怀与公孙龙子的名辩逻辑
  第五章  《孙子兵法》与《易传》的辩证思维
  第六章  韩非子集法家之大成
  第七章  两汉大一统时代的哲学
  第八章  魏晋时期的玄学
  第九章  慧能与汉唐佛教的演变
  第十章  中国道教的智慧
  第十一章  柳宗元、刘禹锡与汉唐力命之争
  第十二章  张载及其哲学思想
  第十三章  朱熹与理学的发展高峰
  第十四章  王守仁与心学的崛起风行
  第十五章  黄宗羲、王夫之与古典哲学的批判总结
  第十六章  近代以来中国哲学的转型
中编:国学智慧与中华复兴
  国家兴盛与国学复兴
  中国梦的文化底蕴
  儒家道统是中国立国之魂——儒家网专访
  国民的人文素养与中国现代化——文汇报采访
  五经是中国文化之根——兼论五经的智慧
  《中庸》及其现代意义
  儒释道的人生智慧
  《老子》、《庄子》与道家智慧
  精神解脱与社会参与——佛教的当代智慧
  漫议人文与国学教育——兼谈当前中小学教育的病症
下编:哲学经典选读
  《周易》经传选
  《老子》选
  《论语》选
  《孟子》选
  《庄子》选
  大学
  中庸
  《坛经》选
  朱熹选
  王阳明选

精彩内容
 汉代是一个各种学说争相争取国家化的时代。所
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汉代会有各种不同的会议,在这些会议中各种学派相互辩难,以求得在政治上的认可。盐铁会议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董仲舒哲学得到汉武帝的青睐以后,儒家与其他各派在思想领域
内的竞争依然存在。汉武帝作为一个开拓型的强势君主,其军事、政治政策中依然有不少与儒家思想相违背的地方,国家的运行与管理在许多方面依然以法家思想为主导。当儒家学说渐渐趋于强势时,儒生当然会对种种现实政策表示不满。这集中表现在《盐铁论》一书中所展现的“贤良文学”与“御史大夫”之间的争论。昭帝始元六年(前81),掌握权力的法家代表——“御史大夫”桑弘羊,与儒家思想的信奉者们——“贤良文学”,展开了一场关于国家政策的争论,这一争论情况后来被桓宽整理为《盐铁论》一书。
在这场辩论中,“贤良文学”们斥责法家的治国策略,认为应当重仁义轻功利、重民轻君、重德轻刑。在《盐铁论》中“贤良文学”大量引用孔、孟的观点来加强自己的论述,这其中尤其以孟子的观点居多。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对于国家应,实行何种土地制度,“贤良文学”主张孟子所提到的“井田制”。相传井田制是古代的土地分配制度,大致是将一块土地分割成“井”字形的九块,分给八家共同耕种:每家一
块,为私田;中间为公田,共同耕种作为上贡。这种制度的好处,孟子说:“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孟子·滕文公上》)也就是说,给予百姓可以生活的物质基础,并使其相互扶助,共同构建一个稳定和睦的社会。孟子说:“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孟子·滕文公上》),也是这个道理:国家不能够只是知道榨取百姓的利益,而是要实施仁政,使社会稳定,使人民安心。与此相似
,“贤良文学”则说:“理民之道,在于节用尚本,分土井田而已”(《盐铁论·力耕》),这正是直承孟子的思想而来,主张“老有所养”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工不造奇巧,世不宝不可衣食之物”(《盐铁
论·通有》)。这种回复到儒家传统的不尚功利的主张,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使人民得以避免刑罚酷吏的摧残。因为在儒家看来,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人民自己管理、供养自己,不但使社会稳定,并且也避免了各人之间相互的压榨与欺凌。故而在这样的社会中,法家的酷刑就没有了空间和余地,也没有了必要

在汉代,社会刑罚严酷。从秦代以来,法家一直崇尚严厉的连坐制度,即一人犯罪,其家族、乡里都要受到牵连。这样的情况下,造成了人心恐慌,亲人、相邻之间相互揭发。“贤良文学”以孔孟“亲亲相隐”的思想批判法家酷刑主义。“亲亲相隐”是指亲属间不告发彼此的犯罪行为,这一主张也符合现代司法制度中的亲属享有沉默权的原则。孔子曾说“子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