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学是什么(精)/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
  • 美学是什么(精)/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
  • 美学是什么(精)/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美学是什么(精)/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7.22 5.7折 48 全新

库存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宪

出版社北京大学

ISBN9787301258965

出版时间2015-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3343836

上书时间2024-06-08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作为人文社科基础读物的一种,《美学是什么》作者周宪以美学是什么为主题,将“伊斯特惕克”、“优美与崇高”、“杜尚的质疑”、“诗可以怨”、“时亦越发有所纵”、“看蒙娜丽莎”等十个小话题,布置成一个个带风景的小房间,让读者阅读本书成为一次愉悦的美学风景的浏览。

作者简介
周宪,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著有:《文化表征与文化研究》(2015)、《从文学规训到文化批判》(2014)、《视觉文化的转向》(2008)、《审美现代性批判》(2005)等。

目录
阅读说明
序一 林建华 让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滋润心田
序二 许智宏 重视人文学科 高扬人文价值
人文素质在哪里?——推介“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丛书 乐黛云
开篇絮语
风景一 伊斯特惕克
  作为生活现象的美学
  作为一门学科的美学
风景二 “初发芙蓉”与“错彩镂金”
  从两个“转向”说起
  南北文化与儒道互补
  “初发芙蓉”与“错彩镂金”
  “初发芙蓉”为上
  自然平淡的美学
风景三 美与崇高
  西方古典美学的渊源
  希腊精神和希伯来精神
  维纳斯与掷铁饼者
  美与崇高
  阴柔与阳刚之美
风景四 杜尚的质疑
  《喷泉》的诘难
  颠覆传统
  何为艺术?
  何为艺术品?
风景五 这不是一只烟斗
  模仿的快感
  从模仿到再现
  “这不是一只烟斗”
  再现、媒介与艺术门类
风景六 诗可以怨
  书艺之道
  情感与艺术
  情感与形式
  情感的艺术表现
  表现和表现主义
风景七 有意味的形式
  形式的意味
  有意味的形式
  形式与形式主义
  陌生化的形式
风景八 时亦越法有所纵
  藐姑射山之“神人”
  艺术家是“倾邪险怪”的人吗?
  天才说与文化说
风景九 看蒙娜丽莎看
  看《蒙娜丽莎》
  进入“谜一样的微笑”
  审美趣味
  意象与意味
风景十 能兴者谓之豪杰
  超越日常生活
  美学精神
  诗意地生存
编辑说明

内容摘要
 所谓审美活动的真谛——审美活动和作为其理论形态的美学,蕴含了一种平等的对话理念。美学不是颐使气指的专断知识,也不是专家权威的自语独白,从柏拉图的《对话录》对到《论语》的语录对话体,这些洋溢着美学精神的文本都是对话性的。周宪编著的《美学是什么》恰似一个带风景的房间,我们通过这个房间去欣赏一祯祯美学的风景,边看边聊。那一个个的小话题,恰似房间里不同朝向的窗户,透过这些窗户,我们瞥见美学风景的不同侧面。相信你最终会把这些局部景观在心里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美学图景。

精彩内容
 “初发芙蓉”为上按宗白华的看法,“初发芙蓉”和“错彩镂金”两种美感或美的理想,在中国美学史上有一个发展变化的历程。在先秦时期,从三代铜器那种严肃整齐、
雕工细密的图形花纹中,我们可以得知,那时“错彩镂金”的美很是流行。这种美学风格的极端代表作也
许是阿房宫和秦陵。前者是“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后者是“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徙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棺,宫观,百官,奇器珍怪,从臧清之”。“合采金石,冶铜锢其内,漆涂其外。被以珠玉,饰以翡翠。”这种追求“错彩镂金”之美的风气,一方面与当时生产力的提高有极大关系,另一方面又与新兴奴隶主阶级的审美趣味有关。当时兴起了一股美轮美奂的建筑热潮,不只是为避风雨,而且追求使人赞叹的华美,日益成为奴隶主贵族的一种重要需要和兴趣所在。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导审美观念,但在主导
审美观念之下,总有不同的其他观点。在先秦时代,反对“错彩镂金”美学观念的思想家大有人在。墨子提倡“非乐”思想,反对劳民伤财的种种艺术和装饰,他认为,衣食住行不应追求过分的华丽奢侈,屋宇的功能在于安住,而非观赏,衣服的作用在于蔽体御寒,而不是视觉快感。奴隶主贵族们宫室台榭雕梁画栋,服饰锦绣文采,舟车刻镂精美,都违反了“以民乐而利之”的原则,因而不足取。更有影响的反对之声来自道家。老子从他的“无为”学说出发,提出了“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的看法,主张“见
素抱朴,少私寡欲”的小国寡民理想。庄子继承了老
子的传统,强调人生的“无己…‘无功”和“无名”,因此他提出了“心斋”“坐忘”的理念,所谓“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意思是说,人应该从各种欲念和要求中摆脱出来,排除各种功利的考虑,达到“无己”的境界。从中我们大致可以窥见,道家美学对“错彩镂金”的美是持拒绝立场的,而他们主张的“自然”“无为”“淡乎其无味”的状态,倒是为另一种美——“初发芙蓉”的美——奠定了重要的哲学根基。
值得注意的是,宗白华发现,一方面,这两种美感或美学的理想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贯穿下来,从古至今;另一方面,他又特别指出,魏晋六朝是一个重要
的转变时期,这时中国人的美感走上了一个新的方向,表现出一种新的美的理想。亦即逐渐形成了认为“初发芙蓉”之美高于“错彩镂金”之美的共识。其实,如果我们回到前引鲍照对谢诗和颜诗的评价,便可发现这种比较并非中立,而是有倾向性的。“初发芙蓉”是“自然可爱”,而“铺锦列绣”则“雕绩满眼
”,孰高孰下溢于言表。以至于后人凡论及谢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大都作为一种诗歌理想境界的典范而大加赞赏。为什么到了魏晋时期中国美学出现了这样深刻的转变?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一般认为,这一时期兴起了玄学,老庄哲学和佛教的流行改变了文化的面貌,“越名教而任自然”成为普遍追求。看看当时人们追崇什么样的人物性格,便可窥见一斑。《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许多关于人物品藻的文字,足见当时为人们赞誉的人物已与春秋时期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形象大相径庭,当时人们关心的不再是人格的完善,而是人物的风采神韵。
世目李元礼,谡谡如劲松下风。
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有人叹王公形茂者,云:“濯濯如春月柳。”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日:“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以上人物品藻可以看出,魏晋时期的美学风尚,是崇尚自然,走向自然、回归自然成为普遍追求,因此美学风格出现了巨大的变迁。宗白华认为,魏晋时期虽然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的时期,但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因而是一个最富于艺术精神的时代。王羲之父子的字,顾恺之和陆探微的画,戴逵和戴顒的雕塑,嵇康的广陵散(琴曲),曹植、阮籍、陶潜、谢灵运、鲍照、谢眺的诗,郦道元、杨街之的写景文,云岗、龙门壮伟的造像,洛阳和南朝闳丽的寺院,无不是光芒万丈,前无古人,奠定了后代文学艺术的根基和趋向。
P58-6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