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脉/余秋雨文学十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文脉/余秋雨文学十卷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2.85 4.7折 49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余秋雨|责编:王淑丽

出版社作家

ISBN9787521209693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9元

货号30915675

上书时间2024-06-08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新版自序
文脉大印象
猜测黄帝
感悟神话
发现殷墟
老子和孔子
黑色光亮
稷下学宫
第一诗人
历史母本
丛林边的那一家
魏晋绝响
田园何处
走向大唐
佛教的事
仰望长安
唐诗几男子
乱麻蕴藏
陌生人
断裂
六百年郁闷
十万进士
附:余秋雨文化档案

内容摘要
 《中国文脉》在全书的编排次序上,余秋雨先生对几个特殊问题做了如下解读:书中第一篇《文脉大印象》是全书的引论,勾勒了中国文脉的简明轮廓,这也是余秋雨先生本人特别重视的一篇长论。一切繁忙而无暇阅读全书的朋友,读一读这篇引论也就能够领略大概。
因此余先生把这篇引论,单独作为全书的第一单元。全书的第二单元是三篇长文:《猜测皇帝》、《感悟神话》、《发现殷墟》。三篇文章并不是客观地从头讲述中国文脉,而是把余先生自己也放在其中。在三篇文章中,余先生回顾了自己在青年时代发现中国文脉源头的“惊险过程”,将千古文化之脉与自己的生命之脉产生了一种悬崖边上的对接,并以“我”自己的生命来重新打理中国文脉,从而使全书不再是一部严谨单向的教科书,而是一部“双向生命史”。

精彩内容
 文脉大印象一
本书所说的中国文脉,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
这种潜流,在近处很难发现,只有从远处看去,才能领略大概,就像一条倔强的山脊所连成的天际线。
因为太重要,又处于隐潜状态,就特别容易产生误会。因此,我们必须从一开
始就指出那些最常见的理论岔道——一、这股潜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官方主流
;二、这股潜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民间主流
;三、这股潜流,虽然决定了漫长文学史的品质,但自身体量不大;四、这股潜流,并不一
以贯之,而是时断时续,断多续少;五、这股潜流,对周围的其他文学现象具有吸附力,更有排斥力。
寻得这股潜流,是做减法的结果。我一向主张,研究文化和文学,减法更为重要,也更为艰难。
减而见筋,减而显神,减而得脉。
减法难做,首先是因为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处于文化匮乏状态,见字而敬,见文而信,见书而畏,缺少敢于大胆取舍的心理高度;其次,即使有了心理高度,也缺少品鉴高度,“得脉”者知音不多。
大胆取舍,需要锐利斧钺。但是,手握这种斧钺的人,总是在开山辟路。那些只会坐在凉棚下说三道四、
指手画脚的人,大多不懂斧钺。开山辟路的人没有时间参与评论,由此造成了等级的倒错、文脉的失落。
等级,是文脉的生命。
人世间,仕途的等级由官阶来定,财富的等级由金额来定,医生的等级由疗效来定,明星的等级由传播来定,而文学的等级则完全不同。文学的等级,与官阶、
财富、疗效、传播等因素完全无关,只由一种没有明显标志的东西来定,这个东西叫品位。
其他行业也讲品位,但那只是附加,而不像文学,是唯一。
总之,品位决定等级,等级构成文脉。但是,这中间的所有流程,都没有清晰路标。这一来,事情就麻烦了。
环顾四周,现在越来越多的“成功者”都想以文炫己,甚至以文训世,结果让人担忧。有些“儒商”为了营造“企业文化”,强制职工背诵古代孩童的发蒙语句;有些学者不断在传媒显摆那些早就应该退出公共记忆的无聊残屑;有些当代“名士”更是染上了“嗜痂之癖”,如鲁迅所言,把远年的红肿溃烂,赞为“艳若桃花”。
面对这种情况我曾深深一叹:“文脉既隐,小丘称峰;健翅已远,残羽充鹏。
”照理,古董商人不知文脉,亿万富翁不接文气,十
分正常。但现在,现代传媒的渗透力度,拍卖资金的强烈误导,使很多人接受了这种空前的“文化改写”。
有人说,对文学,应让人们自由取用,不要划分高低。这是典型的“文学民粹主义”。就个人而言,鼠目寸光、井蛙观天,恰恰自贬了“自由”的空间;就整体而言,如果在精神文化上不分高低,那就会失去民族的尊严、人类的理想,一切都将在众声喧哗中不可收拾。
如果不分高低,只让不同时期的民众根据各自的兴趣“海选”,那么,中国文学,能选得到那位流浪草泽、
即将投水的屈原吗?能选得到那位受过酷刑、怀耻握笔的司马迁吗?能选得到那位僻居荒村、艰苦躬耕的陶渊明吗?他们后来为民众知道,并非民众自己的行为。而且,知道了,也并不能体会他们的内涵。因此我敢断言
,任何民粹主义的自由海选,即便再有人数、再有资金,也与优秀文学基本无关。
这不是文学的悲哀,而是文学的高贵。
我主张,在目前必然寂
寞的文化良知领域,应该重启文脉之思,重开严选之风,重立古今坐标,重建普世范本。为此,应该拨去浮华热闹,远离滔滔口水,进入深度探讨。选择自可不同,目标却是同归,那就是清理地基,搬开芜杂,集得巨砖,寻获大柱,让出空间,洗净耳目,呼唤伟步,期待天才。由此,中华文化的复兴,才有可能。
P1-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