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版李四光随笔穿过地平线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07
0.4折
¥
24.8
全新
库存8201件
作者李四光
出版社南方
ISBN9787550135734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4.8元
货号30809806
上书时间2024-06-0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李四光为科学界的一面旗帜。——周恩来
目录
\\\\\\\\\\\\\\\\\\\\\\\\\\\\\\\\\\\\\\\\\\\\\\\\\\\\\\\\\\\\\\\\\\\\\\\\\\\\\\\\\\\\\\\\\\\\\\\\\\\\\\\\\\\\\\\\\\\\\\\\\\\\\\\\\\\\\\\\\\\\\\\\\\\\\\\\\\\\\\\\\\\\\\\\\\\\\\\\\\\\\\\\\\\\\\\\\\\\\\\\\\\\\\\\\\\\\\\\\\\\\\\\\\\\\\\\\\\\\\\\\\\\\\\\\\\\\\\"看看我们的地球
从地球看宇宙
地球年龄“官司”
天文学地球年龄的说法
天文理论说地球年龄
地质事实说地球年龄
地球热的历史说地球年龄
地球之形状
地壳的概念
浅说地震
燃料的问题
现代繁华与炭
大地构造与石油沉积
地史的纪元
地质力学发展的过程和当前的任务
启蒙时代的地质论战
地层工作的要点
三大冰期
中国地势浅说
侏罗纪与中国地势
沧桑变化的解释
古生物及古人类
人类起源于中亚吗
读书与读自然书
如何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
风水之另一解释 .
延伸阅读
★本书名言记忆
相关名言链接
作者名片
名家点评
读后感例文
知识考点
参考答案\\\\\\\\\\\\\\\\\\\\\\\\\\\\\\\\\\\\\\\\\\\\\\\\\\\\\\\\\\\\\\\\\\\\\\\\\\\\\\\\\\\\\\\\\\\\\\\\\\\\\\\\\\\\\\\\\\\\\\\\\\\\\\\\\\\\\\\\\\\\\\\\\\\\\\\\\\\\\\\\\\\\\\\\\\\\\\\\\\\\\\\\\\\\\\\\\\\\\\\\\\\\\\\\\\\\\\\\\\\\\\\\\\\\\\\\\\\\\\\\\\\\\\\\\\\\\\\"
内容摘要
本书采用文学随笔的形式来综合反映李四光的治学、做人的品质及高雅的文化艺术素养。将他不同时期写作的机具有学术性、趣味性、可读性的论著、随笔小品、谈艺录精选成集,希望能让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地质力学的发展,中国科学家的治学精神。
精彩内容
\\\\\\\\\\\\\\\\\\\\\\\\\\\\\\\\\\\\\\\\\\\\\\\\\\\\\\\\\\\\\\\\\\\\\\\\\\\\\\\\\\\\\\\\\\\\\\\\\\\\\\\\\\\\\\\\\\\\\\\\\\\\\\\\\\\\\\\\\\\\\\\\\\\\\\\\\\\\\\\\\\\\\\\\\\\\\\\\\\\\\\\\\\\\\\\\\\\\\\\\\\\\\\\\\\\\\\\\\\\\\\\\\\\\\\\\\\\\\\\\\\\\\\\\\\\\\\\"看看我们的地球导读:在美丽的地球上,我们经历着春夏秋冬的交替,感受着风云雨雪的变幻,深深地热爱着我们脚导下的土地。可是,你了解地球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吗?它的表面是由什么构成的?它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子?我们要怎样去探索它?……相信你对这些问题充满了好奇和期待,那就让我们做好准备,开启一场对地球的认知之旅吧!
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的九大行星 (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在2006年8月24日第26届国际地天文联会中通过决议,冥王星被划为矮行星,从太阳系九大行星中除名,所以现在太阳系中仅有八颗行星。行星,太阳系天体的一类。指围绕太阳运行、质量足够大、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并能通过引力清空轨道附近碎物的天体)之一,它是一个离太阳不太远也不太近的第三颗行星。它的周围有一圈大气,这圈大气组成它的最外一层,就是气圈。在这层下面,就是有些地方是由岩石造成的大陆,大致占地球总面积的3/10,也就是石圈的表面。其余的7/10都是海洋,称为水圈。水圈的底下也都是石圈。不过,在大海底下的这一部分石圈的岩石,它的性质和大陆上露出的岩石的性质一般是不同的。大海底下的岩石重一些、黑一些,大陆上的岩石轻一些,一般颜色也淡一些。
石圈不是由不同性质的岩石规规矩矩造成的圈子,而是在地球出生和它存在的几十亿年的过程中,发生了多次的翻动,原来埋在深处的岩石,翻到地面上来了。这样我们才能直接看到曾经埋在地下深处的岩石,也才能使我们想象到石圈深处的岩石是什么样子。
随着科学不断地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了解是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了,可是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眼睛所能钻进石圈的深度,顶多也还不过十几千米。而地球的直径却有着 12000多千米呢!就是说,假定地球像一个大皮球那么大,那么,我们的眼睛所能直接和间接看到的一层就只有一张纸那么厚。再深些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去侦察呢?有。这就要靠由地震的各种震波给我们传送来的消息。不过,通过地震波(地震发生时所产生的波动。分纵波和横波两种,前者速度比后者快)获得有关地下情况的消息,只能帮助我们了解地下的物质的大概样子,不能像我们在地表所看见的岩石那么清楚。
地球深处的物质,与我们现在的生活关系较少,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还是石圈的最上一层。我们的老祖宗曾经用石头来制造石斧、石刀、石钻、石箭等从事劳动的工具。今天我们不再需要石器了,可是,我们现在种地或在工厂里、矿山里劳动所需的工具和日常需要的东西,仍然还要朝石圈里要原料。随着人类的进步,向石圈索取这些原料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了,并且向石圈探查和开采这些原料的工具和技术,也越来越进步了。
最近几十年来,我们从石圈中不断地发现了各种具有新的用途的原料。比如能够分裂并大量发热的放射性矿物,如铀 (yóu)、钍(tǔ)等类,我们已经能够加以利用,如用来开动机器、促进庄稼生长、治疗难治的疾病等。将来,人们还要利用原子能来推动各种机器和一切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要它们驯服地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这样说来,石圈最上层能够给人类利用的各种好东西是不是永远取之不尽的呢?不是的。石圈最上层能够供给人类利用的各种矿物原料,正在一天天地少下去,而且总有一天要用完的。
那么怎么办呢?一个办法,是往石圈下部更深的地方要原料,这就要靠现代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矿和各种新技术部门的工作者们共同努力。另一个办法,就是继续找寻和利用新的物质和动力的来源。热就是便于利用的动力来源。比如近代科学家们已经接触到了的好些方面,包括太阳能、地球内部的巨大热库和热核反应热量的利用,甚至于有可能在星际航行成功以后,在月亮和其他星球上开发可能利用的物质和能源,等等。
关于太阳能和热核反应热量的利用,科学家们已经进行了较多的工作,也获得了初步的成就。对其他天体的探索研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并在最近几年中获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有关利用地球内部热量的研究,虽然也早为科学家们所注意,并且也已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步入大规模利用地热的阶段。
人们早已知道,越往地球深处,温度越加升高,大约每往下降33米,温度就升高1℃(应该指出,地球表面的热量主要是靠太阳送来的热)。就是说,地下的大量热量,正闲得发闷,焦急地盼望着人类及早利用它,让它也沾到一分为人类服务的光荣。
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很明显,要靠现代数学、化学、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以及其他科学技术部门的共同努力。而在这一系列的努力中,一项重要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
地球内部那么深,那样热,我们既钻不进去,摸不着,看不见,也听不到,那么怎么能了解它呢?办法是有的。我们除了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对地球的内部结构进行直接的探索研究以外,还可以通过各种间接的办法来对它进行研究。比如,我们可以发射火箭到其他天体去发生爆炸,通过远距离自动控制仪器的记录,可以得到有关那个天体内部结构的资料。有了这些资料,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从而为我们利用地球内部储存的大量热量提供可能。
在这些工作获得成就的同时,对现时仍然作为一个谜的有关地球起源的问题,也会逐渐得到解决。到现在为止,地球究竟是怎样来的,人们做了各种不同的猜测,各人有各人的说法,各人有各人的理由。在这许多的看法和说法中,主要的要算下述两种:一种说,地球是从太阳分裂出来的,原先它是一团灼热的熔体,后来经过长期的冷缩,固结成了现今具有坚硬外壳的地球。直到现在,它里边还保存着原有的大量热量。这种热量也还在继续不断地慢慢变冷。另一种说法,地球是由小粒的灰尘逐渐聚合固结起来形成的。他们说,地球本身具有热量,是由于组成地球的物质中有一部分放射性物质,它们不断分裂而放出大量热量。随着这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地分裂,地球的温度,在现时可能渐渐升高,但到那些放射性物质消耗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逐渐变冷下去。
少年朋友们,从这里看来,到底谁长谁短,就得等你们将来成长为科学家的时候,再提出比我们这一代科学家更高明的意见。
我相信,等到你们成长为出色的科学家,以及跟着你们学习的下一代和更下一代的年轻科学家们来到世界的时候,人们一定会掌握更丰富更确切的资料,也将更广泛更深入地了解地球本身和我们太阳系的过去和现在的状况。这样,你们就有可能对地球起源的问题,得出比较可靠的结论。
也可以相信,再经过多少年,人类必定会胜利地实现到星际去旅行的理想。那时候,一定会在其他天体上面发现许多新的生命和更多可以为我们所利用的新的物质,人类活动的领域将空前地扩大,接触的新鲜事物也将无穷无尽。这一切,都必定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使人类的聪明才智比现在不知要高多少倍,人类的寿命也会大大地延长,大家都能活到一百几十岁到两百岁或者更高的年龄。到那个时候,今天那些能够活到七八十岁的老人,在这些真正高龄的老爷爷眼前,他们也就像你们的教师在今天的老人面前一样,要变成年轻人了。
少年朋友们,你们想想,这么大的变化,多有意思啊!
我们不能光是伸长脖子,窥测自然界奇妙的变化,我们还要努力学习,掌握那些变化的规律,推动科学更快地前进,来创造幸福无穷的新世界。
成长启示:我们目前对地球的认识是有限的,但关于地球的知识是无限的,对于地球的探索也是没有止境的。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为日后更广泛地探索地球、更好地保护地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要点思考:1.我们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对地球的内部结构进行探索研究?
2.关于地球起源的问题,人们做出了哪些猜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