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知识的文学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有知识的文学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3.99 4.4折 32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龚鹏程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05223

出版时间2015-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2元

货号3062180

上书时间2024-06-07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龚鹏程编著的《有知识的文学课》从文学与天文、与岁时、与地理、与饮、与食、与衣、与住、与行、与草、与木、与鸟、与兽、与虫、与鱼的横向角度看文学。打破了一般讲文学要么赏析作品、要么探究作者的范式,摒弃了以时间脉络、以西方文学理论来解析文学的方法。独辟蹊径,将文学作者、作品,乃至文学活动,置入一个较大的知识领域综合研究。

作者简介
龚鹏程,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祖籍江西吉安,1956年生于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毕业。历任台湾淡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台湾南华大学、佛光大学创校校长等职。曾获台湾中山文艺奖、中兴文艺奖、杰出研究奖等奖项。精通文史、武术、书法,著作有《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文学散步》、《近代思潮与人物》等八十余种。

目录

第一讲  文学与天文
  天文是古人日用所知
  古人生活中的天文知识
  类书、蒙学书中文学性的天文知识
  《天问》分化出的文学形态及影响
第二讲  文学与岁时
  什么是岁时
  文学关注下的时间
  中国人重节气、节日
  文人笔下的节日、岁时
  四季变化为文人所重
第三讲  文学与地理
  《禹贡》与九州地理观
  《山海经》、《穆天子传》启发下的文学想象
  《诗经》中的具体生活场域
  楚辞、地理志、辞赋中文学与地理的关联
  地理文学化的诸多体现
  以地理视角看《乐府诗》
第四讲  文学与饮
  中国人更重视的是饮
  《诗经》里的酒
  《楚辞》中丰富多样的饮
  与文学相关的酒
  饮茶法的变迁
  与文学相关的茶文化
  僧家对茶道的推动
  文人对茶饮的影响
第五讲  文学与食
  文学中的农事稼穑
  文学作品祭祀中的食物
  《诗经》开创食物描写的三大类型
  《楚辞》中的离俗之食
  汉代歌诗辞赋里的佳肴
第六讲  文学与衣
  中西方服饰观之不同
  《诗经》之衣多在《国风》中
  着衣之礼及各种衣服
  《楚辞》超凡脱俗之服饰
  文学里的冠剑、纶巾、金缕衣
第七讲  文学与住
  中西方居住文化差异
  文学中的卜居主题
  《长物志》显现出的文人生活理想
  文学中的园林楼阁
  “观”的性质、作用与表现
第八讲  文学与行
  由《诗经》开启的行旅文学
  行旅文化中产生的闺怨文学
  行旅文学出现的原因
  驿站诗、题壁诗
  游的文学史
第九讲  文学与草
  北京花事
  早期花草意识的混而未分
  重视花,始于汉代
  香在草之外另成大邦
  词比诗更显花草意识
  体物、博物、格物、玩物
第十讲  文学与木
  橘之颂
  嘉木者木兰
  桐花时节
  文人爱梧桐
  桂花之幽静
  韵胜格高的梅花
  文学里草木的深意
第十一讲  文学与鸟
  《诗经》里聚讼万端的鸟
  文学中的嘉禽
  文学中其它诸鸟
第十二讲  文学与兽
  蒙学读物中的兽
  诗人体物工夫
  文人笔下的马
  寓言与以兽拟人
  与兽相关的文学故事
  文学变形幻化主题中的异兽
第十三讲  文学与虫
  《诗经》里的虫
  龙非虚构之物
  声望较差的蛇
  文学中的小虫们
  相生相化之虫
第十四讲  文学与鱼
  鱼之总说
  有文化符号意义的龟
  重要且美好的鲤鱼
  丧失本义的鲲
  与鱼相关的文学故事

内容摘要
 《有知识的文学课》如同一面镜子,照见我们思考文学的局限。
在这里陌生的典籍扑而而来、稀奇的事物俯仰皆是。在作者笔下,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不有文学;农食住行世俗之事中亦见文学;鸟兽草木虫鱼中更有文学。
作者龚鹏程以意出尘外之思,颠覆了传统文学的讲述办式,令人耳目一新。

精彩内容
 第一讲文学与天文天文是古人日用所知宋王应麟有《六经天文编》二卷,除星象外,凡阴阳五行、风雨及卦义悉汇录之。我现在不能谈得那么杂,兹仅就与文学有关者略说一二。
据《周礼》考之,当时大司徒辨其山林、川泽、
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山师掌山林之名,辨其物与其利害;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
则当时学在王官,各种名物,均有官吏主掌。其中辨天之日月、星辰、风雨、暝晦等,职在天官,如《史记·天官书》所云云,即其职与其学也。《尔雅》另有《释天》一篇,汉末刘熙编《释名》,更以“释天”冠首。盖名物之大者,莫过于天,故辨析名物、释训释诂,不敢轻忽。
然学在王官,释天既为天官专职,其余的人便不能知天吗?不然,《尚书·尧典》已云尧时命官“敬授民时”,可知古天文时令之学早已普及,民之耕稼
兴作,俱赖于是,岂能不遍使通晓?清顾炎武《日知录》云:“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
”即以此故。
这是因为大司徒要辨山林、川泽、丘陵、原隰之名物,一般农民、牧民也同样需要知道这些东西。近代博物学者,即类似大司徒、山师等官,对物类可以有系统性的知识;一般民众虽不是学者,对这些却拥有具体的实践性知识。某些时候,博物学者还得向农民、牧民请教呢!孔子答樊迟问圃问稼时说“吾不如
老农”、“吾不如老圃”,就是这个缘故。
而且古人与天地自然的关系,远比我们现在密切。风雨晴晦、斗转星移,决定着他们的作息与生计,一举一动,都是与自然要相配合的。因此,讲起天文历象,实是再亲切熟悉不过的事了。《诗经》中比兴,动观天文,即以此故。
如《诗经.邶风·日月》(后文中“诗经”均略去):“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用日月出没有恒时来批评那个没良心的人,一走就不见了人影,什么时候才能有个定性?为何还不来看我?
《唐风.绸缪》也以天象起兴:“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见此良人何?”三星指心星(“三星”有多种说法,《毛传》认为指参宿三星,《郑笺》则认为指心宿三星)。见
到心星,暗指心有所依。是看见喜欢的人时心中喜悦难名之状。
此两诗,一喜一怨,而均以天象起兴。另有一些则是直赋天象,接着就叙事言情的。如《鄘风·定之方中》:“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宋朱熹《诗集传》解释说:“定,北方之宿,营室星也。此星昏而正中,夏正十月也。于是时可以营制宫室,故谓之营室。楚宫,楚丘之宫也。揆,度也。树八尺之臬,而度其日出入之景,以定东西;又参日中之景,以正南北也。”这整段是讲人们依星象、参日景以营造宫室的经过。
又《小雅.十月之交》:“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朱熹《诗集传》:“交,日月交会,谓晦朔之间也。历法,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左旋于地,一昼一夜,则其行一周而又过一度。日月皆右行于天,一昼一夜,则日行一度,月行十
三度十九分度之七。故日一岁而一周天,月二十九日有奇而一周天,又逐及于日而与之会。一岁凡十二会。方会,则月光都尽而为晦。已会,则月光复苏而为朔。朔后晦前各十五日。日月相对,则月光正满而为望。晦朔而日月之合,东西同度,南北同道,则月掩日而日为之食。望而日月之对,同度同道,则月亢日而月为之食。是皆有常度矣。然王者修德行政,用贤去奸,能使阳盛足以胜阴,阴衰不能侵阳,则日月之行,虽或当食,而月常避日……”云云,解释了一大通历法。其实诗的大意只是说:十月就是纯阴之月,竞又逢日食,更是阴盛之象了。在政治上这代表小人当道、政治昏暗,所以说现在的百姓可怜哪!
另就是《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莆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朱熹《诗集传》:“七月,斗建申之月,夏之七月也……一之日,谓斗建子,一阳之月;二之日,谓斗建丑,二阳之月也……□发,风寒也。栗烈,气寒也
。”简单解释就是:七月大火星往西沉了,天气开始凉了,九月则该换上寒衣了。若到十月、十一月,寒气就更加厉害,老百姓无衣无褐,可怎么度岁?
2005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后来兼任国学院院长的纪宝成先生,因在接待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时错解了《诗经》“七月流火”一词,舆情大哗。被聘为人大国学院副院长的范曾居然写了一篇《“七月流火”我见——为人大校长辩》说:顷读报端有关中国人民大学纪宝成校长错解《诗经》“七月流火”一语,窃以为笔者逞私智而错用心,欲显博以反见陋。盖孔颖达《十三经注疏》中已有确解,“七月流火”者极言溽暑炎蒸也。流者,下注也;火者,状其炽燃者也。又据郭沫若先生考之,七月指周正七月,实为农历五月,天气转热,何谓乎变凉哉?纪宝成校长娴于诗旨,不唯无舛,用之甚佳。
或有某注家强作解人,必以“火”为星辰之名,谓“流火”为节候转凉,此胶柱而鼓瑟之谈,则恐非硕学之宜。且也,“豳风”出自奴隶之口唱,必使奴隶而蔬天象,不亦谬乎?要之,诗无达诂,人各有会,其间理解之龃龉,唯不离本文之主旨,正不必刻舟求剑,定向而解。
自汉郑玄《毛诗传笺》、唐孔颖达《毛诗正义》以来,解此诗自来无异词。孔颖达疏明言“火”谓大火星,“流”是向西落下。何尝说过“流者,下注也
;火者,状其炽燃者也”这样的话?“七月流火”的火,是心宿二,古称“大火”,即天蝎座α星。我国在四千多年前颛顼时期,就设立了火正之官,专门负
责观测这颗星。豳,是现在的陕西彬县,位于西安西北。“七月流火”之后接着讲“九月授衣”,表示天气转凉,需要添置衣服了。文义如此明白,竟乱扯说“七月流火”也可以解释为天气炎热,根本就不顾上下文。说此诗乃奴隶所作,奴隶不可能懂天文,更是荒谬。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