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晗说明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吴晗说明史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2.16 4.4折 49.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晗

出版社华东师大

ISBN9787567583719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9.8元

货号1201799203

上书时间2024-06-07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读史可以明智。尘封70载,《吴晗说明史》首次单独出版!著名历史学家吴晗,讲述真实的大明朝历史,揭秘朱元璋的统治艺术。
元朝后期上层社会腐化堕落,暴虐无道,灾害频仍,饿殍遍地,而汉人的生活尤为艰难,朱元璋就是这穷苦挣扎中的一分子。他在皇觉寺出家,除了服侍方丈一家之外,还要四处化缘乞讨。虽然做了和尚,但他被怀疑私通红巾军,有被抓处死的危险。于是,他投奔红巾军领袖郭子兴,加入了起义的队伍,深受郭子兴赏识,且把义女嫁给他——这就是马皇后。
朱元璋从此开始了人生的新阶段,但他的命运仍然掌握在别人手里,他仍然需要等待时机。面临红巾军内部的纷争,他及时出走,拉出自己的队伍,开始笼络人才,培植自己的势力。利用刘伯温和李善长的足智多谋,利用徐达和常遇春的英勇善战,东战张士诚,西灭陈友谅,计除韩林儿,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扩大自己的地盘,直至登上皇帝的宝座。
为了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他把所有大权收归自己,总揽一切事务,废除宰相制。
朱元璋的人生对我们极有启发,每个人都应该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成就自己的辉煌!

作者简介
吴晗(1909~1969),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明史专家。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先后任教于云南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大学,曾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历史系主任等职务。1949年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等职。
吴晗先生一生著述甚丰,成绩卓著,发表过学术论文、札记、杂文等600余篇。出版有《吴晗史学论著选集》四卷等。

目录
第一章  元帝国之崩溃与明太祖之建国
  一、从政治革命转变到民族革命
  二、元帝国的崩溃
  三、元帝国政治和军队的腐化
  四、元帝国的土地和农民问题
  五、红军之起与元之内讧
  六、明太祖之起事与削平群雄
  七、明太祖之建国与开国规模
第二章  朱元璋的统治术
  一、大明帝国和明教
  二、农民被出卖了!
  三、新官僚养成所
  四、皇权的轮子——军队
  五、皇权的轮子——新官僚机构
  六、建都和国防
  七、大一统和分化政策
第三章  明初的恐怖政治
  一、杀、杀、杀
  二、皇权与相权的冲突——胡惟庸案
  三、恐怖屠杀难以根绝腐败 ——郭恒空印案
  四、漏网之鱼
第四章  靖难之役与迁都北京
  一、明太祖的折中政策
  二、定都南京
  三、封建诸王
  四、靖难之役
  五、锦衣卫和东、西厂
  六、迁都北京
第五章  南洋之拓殖
  一、世纪以前之中国与南洋
  二、明太祖的祖训——不征的十五夷国
  三、郑和的七次航海
  四、南洋诸国之臣服与华侨之移殖
  附:倭寇的祸乱
第六章  明代的军兵
  一、军与兵
  二、卫所制度
  三、京军
  四、卫军的废弛
  五、勾军与清军
  六、募兵
  七、军饷与国家财政
第七章  明代的新仕宦阶级
  一、新仕宦阶级的产生
  二、法律所规定的特权阶级
  三、进入仕宦阶级的梯子一科举和学校
  四、贪污的吏治
  五、乡绅——举、贡、生员和乡官
  六、生活与文化
  附:东林党之争

内容摘要
 吴晗是明史研究的著名专家,他于20世纪40年代著《明史》于昆明,原为四章,即收入本书的第一、四、五章,缺《军与兵》一章,这是本书稿首次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此次出版增补了《朱元璋的统治术》、《明初的恐怖政治》、《明代的军兵》、《明代的新仕宦阶级》等力作,与前三章基本可构成一部完整的明史,大体可窥见明代历史全貌及其特点,这本《吴晗说明史》是了解明代历史和朱元璋统治艺术的杰作。

精彩内容
 一、从政治革命转变到民族革命14世纪中叶勃发的民族革命,经过了二十年(1348—1368)的长期战争,方才结束。战争所波及的地带,北至和林,东至高丽,南至两广,西至陕甘,无一地不受蹂躏。战争的主角最初是被统治的南人、汉人向统治者的蒙古人、色目人进攻,夺取当地的政权,形成群雄割据的局面。后来这些割据者的向外发展,引起各个军事集团利益的冲突,陷于混乱的互相残杀的吞并战中;同时元的统治阶层
也发生内部的政变,也同样地互相吞并,发生内战。这样,一方面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不断地在苦战,另一方面统治者因内部分化而发生内战,被统治者也因个别发展而互相吞并,结果,双方的实力俱因内战、外战而削弱,许多有势力的军事领袖都自然地被淘汰,被吞并,形成一个混乱的分裂的局面。最后,元统治者因内讧而失去抵抗的能力,被统
治者的无数军事集团则为一后起的有力的革命领袖所吞并,一蹴而将盘踞中国百余年的外族逐出塞外,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汉族自治的大帝国。这一次大混战的原因是人民大众不堪经济的、政治的压迫而要求政权的让与,最后才一转而喊出民族革命的口号。在革命开始时,外表上蒙着极浓厚的宗教的迷信的外衣,绝大多数的革命领袖和群众都是白莲教和弥勒教的信徒,举行种种仪式,宣传弥勒下世救民疾苦的口号。另一方面又假托是宋的后人,把这次革命解释为宋的复国运动。直到朱元璋出来,他本人及其军队虽然曾隶属于上述的团体,可是到了能独立行动的时候,他便决然地舍弃这多重的矛盾的策略——肤浅的欺骗的神话宣传和已经失去时效的冒牌的复宋掩护旗帜,进一步赤裸裸地提出这一
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的解放,汉族应由汉人治理。
这一鲜明的转变,更掀起了过去一百多年被剥削被压迫的民族仇恨,得到知识分子和一般民众的深切同情,像地主们也因利益的保全而加入合作,十年中便完成了他们的使命,把整个汉族从蒙古族铁蹄之下解放出来。可是从另一方面看,二十年混战的结果虽然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伟业,而在实质上,分析双方的阶级成分,官吏、地主、商人完全拥护旧势力,和蒙古皇室及贵族站在同一战线。在反面,革命的领袖及其群众却完全是另一阶级,主要是以贫农、佃户、流民为基础组成了以推翻统治者为共同目标的革命势力。阶级意识的对立性划分了双方的群众,农民和地主冲突的尖锐化导致了这一次战争。统治者是代表地主利益的,革命集团所代表的却是农民的利益,所以在表面上,尽管是揭示出政治的、民族的解放口号,而在实质上,却完全是农民和地主的斗争。到后期民族意识的被特别提出强调,使革命集团的口号从政治经济的被压迫,转而侧重于民族地位的歧视方面去,这种转变,曾使民族革命取得成功,但是,胜利以后,这一群领导者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