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文脉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4.67 3.9折 3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余秋雨

出版社长江文艺

ISBN9787535461964

出版时间2012-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8元

货号2414538

上书时间2024-06-07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在《中国文脉》一书中,余秋雨并未按部就班写各朝代作家及作品,而是将文学分等级,重启文脉之思,重开严选之风,重立古今坐标,重建普世范本。同时,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核心篇目《中国文脉》、《笔墨历史》,此两篇酣畅淋漓地揭示了三千年中国文学的精神主脉,以及作为文脉载体的三千年中国书法史,为余秋雨全新作品,此前从未发表过。在这两个核心篇目之后,是对每个时代文脉的精细论述,组成了一部文采飞扬的《中国文学简史》。

目录
中国文脉
笔墨历史
猜测黄帝
感悟神话
发现殷墟
老子和孔子
黑色光亮
稷下学宫
第一诗人
《离骚》今译
历史母本
那一家
魏晋绝响
田园何处
走向大唐
佛教的事
仰望长安
唐诗几男子
乱麻蕴藏
陌生人
断裂
六百年郁闷
十万进士
大地小人

内容摘要
 《中国文脉》以中国文字起源为引,从《诗经》讲起,到春秋战国时期
的“百家争鸣”及楚辞,再到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与书同文对文学的影响,汉赋及“无韵离骚”《史记》,魏晋时期的三曹及“竹林七贤”等文人雅士的诗作文采,再到唐宋诗词,元曲及明清小说,一气呵成,为广大读者解读了中国文化的演化过程。
《中国文脉》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精彩内容
 眼前就是南北朝了。
那就请允许我宕开笔去,说一段闲话。
上次去台湾,文友蒋勋特意从宜兰山居中赶到台北看我,有一次长谈。
有趣的是,他刚出了一本谈南朝的书,而我则花几年时间一直在流连北朝,因此虽然没有预约,却一南一北地畅谈起来了。台湾《联合报》记者得知我们两人见面,就来报道,结果出了一大版有关南北朝的文章,在今天的闹市
中显得非常奇特。
蒋兄写南朝的书我还没有看,但由他来写,一定写得很好。南朝比较富裕,又重视文化,文人也还自由,可谈的话题当然很多。蒋兄写了,我就不多哕唆了,还是抬头朝北,说北朝吧。
蒋兄沉迷南朝,我沉迷北朝,这与我们不同的气质有关,虽老友也“和而不同”。我经过初步考证,怀疑自己的身世可能是古羌而入西夏,与古代凉州脱不了干系,因此本能地亲近北朝。北朝文化,至少有一半来自凉州。
当然,我沉迷北朝,还有更宏观的原因,而且与现在正在梳理的宏观文脉相关。
文脉一路下来,变化那么大,但基本上在一个近似的文明之内转悠。或者说,就在黄河和长江这两条河之间轮换。例如:《诗经》和诸子是黄河流
域,屈原是长江流域;司马迁是黄河流域,陶渊明是长江流域。这么一个格
局,在幅员广阔的中国也不见得局促。但是那么多年过去,人们不禁要问,作为一种大文化,能不能把生命场地放得再开一些?
于是,公元五世纪,大机缘来了。由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由于文明背景的重大差异,本该对汉文化带来沉重劫难,就像公元四七六年欧洲的西罗马帝国被“北方蛮族”灭亡,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一时陷入黑暗深渊一般;谁料想,北魏的鲜卑族统治者中有一些杰出人物,尤其是孝文帝拓跋宏(元宏),居然虔诚地拜汉文化为师,快速提升统治集团的文明等级,情况就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他们既然善待汉文化,随之也就善待佛教文化,以及佛教文化背后的印度文化。这一来,已经在犍陀罗等地相依相融的希腊文化、
波斯文化,乃至巴比伦文化也一起卷人,中国北方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世界文明大会聚。
从此,中国文化不再只是流转于黄河、长江之间了。经由从大兴安岭出发的浩荡胡风,茫茫北漠,千里西域,都被裹卷,连恒河、印度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的波涛也隐约可见,显然,它因包容而更加强盛。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可以作为这种文明大会聚的最好见证,因此我在那里题了一方石碑,上刻八字:“中国由此迈向大唐。”这就是说,在差不多同时,当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的文脉被“北方蛮族”突然阻断,而且会阻断近千年的当口上,中国文脉,却突然被“北方蛮族”大幅提振,并注定要为全人类的文明进程开辟一个值得永远仰望的“制高点”。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我觉得,北魏就是一个历史支点,它撬起了唐朝。
当然,我所说的唐朝,是文化的唐朝。
为此,我长久地心仪北魏,寄情北魏。
即使不从“历史支点”的重大贡献着眼,当时北方的文化,也值得好好观赏。它们为中华文化提供了一种力度、一种陌生,让人惊喜。
例如,那首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里出现了中国文学中未曾见过的辽阔和平静,平静得让人不好意思再发什么感叹。但是,它显然闯入了中国文学的话语结构,不再离开。
当然,直接撼动文脉的是那首北朝民歌《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这么轻快、愉悦的语言节奏,以及前面站着的这位健康、可爱的女英雄,带着北方大漠明丽的蓝天,带着战火离乱中的伦理情感,大踏步走进了中国文学的主体部位。你看,直到当代,国际电影界要找中国题材,首先找到的也还是花木兰。
在文人圈子里,南朝文人才思翩翩,有一些理论作品为北方所不及,如
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而且,他们还在忙着定音律、编文选、写宫体。相比之下,北朝文人没那么多才思。但是,他们拿出来的作品
却别有一番重量,例如我本人特别喜爱的郦道元的《水经注》和杨街之的《洛阳伽蓝记》。这些作品的纪实性、学术性,使一代散文走向厚实,也使一
代学术亲近散文。郦道元和杨街之,都是河北人。
P20-2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