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49.74
5.2折
¥
95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林瑞青,韩中谊,杜环欢
出版社九州
ISBN9787522522760
出版时间2024-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95元
货号32044097
上书时间2024-06-0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林瑞青,男,1973年生,现任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生教育工作负责人、广东高校思政课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兼任佛山市委市政府法律顾问、佛山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佛山市及禅城区政治理论宣讲团成员。长期从事政治理论研究和教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科研项目3项、广东省科研项目4项,出版著作10部,发表论文近60篇。研究成果获中央部委、广东省及佛山市奖励5项。
韩中谊,男,1984年生,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哲学博士。本科和研究生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曾获教育部2011年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近期主要从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研究,主讲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和本科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主持并完成省部级项目3项、市厅级项目4项,编著作品2部,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篇。
杜环欢,女,1967年10月生,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佛山市委宣讲团成员、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党校受聘教授、佛山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广东心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多年来潜心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承担了本科生“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以及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等课程的教学。多次获得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广东省统战部理论研究一、二、三等奖,佛山市第一届、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目录
第一章 地方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涵、问题与路径
“大思政课”视域下地方红色资源融入理想信念教育探析
广东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程的实践路径
粤北红色文化何以融入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
思政课中“以人民为中心”实践逻辑
——以肇庆红色文化为视角
肇庆地区红色文化在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中的有效路径
“长岗坡精神”融入“四史”教育课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
佛山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探究
佛山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新探
第二章 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三重逻辑
“四史”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基本路径
百年党史融入职业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策略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对策
新时代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的现状及对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研究述评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教学需要处理的几对关系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索
红色文化教育背景下学校党建与教学整合模式建构
第三章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
中国传统耕读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中医文化
以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美育课程建设的身体美学逻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
粤西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地高校思政课的思考
肇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民办高校思政教学的对策
肇庆传统美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
创作型道德叙事与历史名人人格形象建构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创新
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研究
生命伦理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中华优秀海洋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研究
元宇宙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价值与路径
高校思政课线下学习小组群体认知研究
增强“概论”课教学目标意识
立足意义建构,坚守树人根本
——地方高校思政课的探索
内容摘要
本著作是2021年度广东省重点建设学科科研能力提升项目“广东特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与经验研究”(立项批准号:2021ZDJS098)研究成果之一,也是广东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22年思政课协同创新建设成果之一。主要探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问题,为教研论文集。全书分4章。
第一章共有9篇教研论文,主要从微观层面,结合广东各地实际,重点探讨了粤北、佛山、肇庆等区域的本土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法和路径。
第二章共有9篇教研论文,主要从宏观层面,结合红色文化、百年党史、二十大精神等,探讨红色文化资源如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
第三章共有10篇教研论文,主要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食文化、耕读文化等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途径。
第四章共有9篇教研论文,主要探讨抗疫精神、劳动教育以及元宇宙等视域下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
精彩内容
第一章地方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涵、问题与路径孔祥志作者简介:孔祥志,广东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教育硕士。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属于经济学范畴,但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存在共通性,具有指导意义。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能够充分发挥思政课堂主阵地的重要作用,能促进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使高校大学生在红色土壤中汲取红色力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供给侧与需求侧结构性失衡的矛盾,影响思政课的实际教学效果。调整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优化思政课的教学结构,促进地方红色文化的有序发展,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学意涵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学意涵,首先要厘清谁是供给侧、谁是需求侧、结构性改革到底是“调结构”还是“改体制”等问题徐建飞,王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涵、问题与路径[J].广西社会科学,2021(2):169-174。供给侧主体是高校思政课教师,既包括专门从事思政课教学的专任教师,也包括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承担部分思政课教学的兼职教师。需求侧是学生群体。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供给侧的改革是思政课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政课供给主体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满足学生需求,明确思政课的教学主题,发挥红色文化教育的优势,优化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地位与作用,扩大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供给,完善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地方红色文化为教育载体,提升教学手段实现有效供给,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给需求侧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机会和选择。
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需求侧的改革是指思政课教学要立足社会发展需要,关注需求侧的认知结构与接受程度,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社会主义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理想信念,从而实现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争做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终生。
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结构性改革究竟是“调结构”,还是“改体制”?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实践检验。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结构性改革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供需结构进行改革。由于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教学资源结构性失衡、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和问题,这就需要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进行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的结构调整。二是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进行体制改革。从目前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效果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解决既有的结构失衡问题,也需要解决体制僵化的难题。因此,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结构性改革是用结构性改革的办法缓解高校思政课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从而实现高校思政课的供需平衡。
二、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的问题(一)高校思政课教学供给数量不足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体,是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的内在动力,是增强思政课吸引力、亲和力、感染力、号召力的关键力量谭培文,李云峰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身份的基本场域[J].广西社会科学,2020(10):174-178。然而,在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仍存在着教师数量不足的情况,而由于思政教师的数量不足,高校的思政课普遍采用的是大班授课制,这种教学模式难以呈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战英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析[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6):65-67。一方面,从思政课的供给情况来看,高校思政课的师生比低于1∶350,授课教师数量明显不足,导致师生比例出现较大的失调,进而难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授课;另一方面,从高校思政课教师所学专业以及研究方向来看,高校思政课教师供给与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需求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供给差。绝大多数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专业为哲学、教育学、政治学、心理学、法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缺少地方红色文化研究方向的思政课专任教师,导致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对地方红色文化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缺少对红色文化理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供给数量不足将使课程完成度受到限制,影响红色文化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不利于高校思政课的发展。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供给能力弱化高校思政课教师是供给的主体,不仅要坚定政治信仰、强化使命担当、秉承家国情怀、提升道德修养、塑造人格魅力、夯实专业基础,还需要具备将教材体系转变为教学体系、将知识体系转变为信仰体系的教学供给能力。长期以来,高校因评价体系存在“身份固化”“权力集中”“激励不足”“公平缺失”“严重同质化”等问题姜华,苏永建,刘盛博,等“双一流”背景下构建高校评价体系的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2018(7):7-11,导致绝大多数高校思政课教师都存在重学术研究而轻教学赋能、重理论素养而轻实践锻炼的倾向,尤其是年轻思政课教师,其教学供给能力尚有欠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教师自身的知识素养不足。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进展与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对于红色文化的理解程度关系到能否将红色文化的含义理解并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如果教师对地方红色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刻,那么在素材选用上会有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对象思想观念的转变,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需求侧对思政课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的供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张雷声,顾钰民,佘双好,等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J].理论与改革,2020(1):1-21。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思政课教师将地方红色文化灵活有效地应用于思政课教学的能力有待提升。因此,现阶段,高校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与需求侧对思政课教学的要求有待提升。
(三)高校思政课教学供给质量不高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开始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促进高校思政课教的重要性,但多集中于对教学方法的改革而忽视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实效性。高校思政课教学供给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供给侧研究较为片面,缺乏有效的地方红色文化理论依据,导致思政课教学供给质量有待提升。第二,选取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较差,对思政课的教学效率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第三,教学重点不够突出,教学供给主体缺少对高校思政课供给内容的思想性、学理性和科学性的关注,忽略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理论价值与现实依据,单纯地将教学重点放在教学方法创新与教授手段改善上,使得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创新没有质的提升,从而影响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对思政课教学供给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