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3.08 3.3折 ¥ 40 全新
仅1件
作者施思原|责编:任逸超
出版社中国广播影视
ISBN9787504389381
出版时间2023-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0元
货号1202803252
上书时间2024-06-07
序一 诗开始的地方
《告别的季节》收录了思原从2015年至2022年,也就是从小学高年级至高中毕业这段人生重要成长时期的诗歌习作。当思原于2015年2月26日在家中卫生间墙上悄悄贴出她的第一首诗《忆长安》的时候,当时的我尚未意识到,诗会成为伴随思原成长的重要表达方式。作为与孩子朝夕相处的人,引发思原写诗背后的“事件”、人物和场所我大抵是知道的,但读诗之后又能明确意识到,这些诗歌习作超出了那些“事件”和人物,它们仅只是诗的灵感来源或写作契机,诗性想象和对语言极致的探索才是成就这些少年之作的原因。每次读思原诗作,早年学习过的文艺理论中诸如“物不平则鸣”“诗穷而后工”“欢娱之词难工,愁苦之词易好”的说法都会自然地涌上心头。每个人的内心都会经历这样那样的波澜,它们都有可能成为“不平”的动因,人与人的不同在于表达方式的差异。思原及时捕捉到了生活中的细节和内心的波澜,甚至在紧张备战高考的时候,她也能从地理试题中的一个地名或历史试题中的一张图片找到灵感,并把内心的思绪记录下来。这本诗歌习作是思原对自己成长岁月的记录,是属于她自己的青春纪念。
作为母亲,心底最真切的愿望是希望孩子一生平安、喜乐。通览《告别的季节》的时候,数次回忆起了故事发生时的情境,其时我是多么希望思原不要这样敏感多思,但理性告诉我不能这样。因此,在这“告别的季节”,我愿借尼采所说的amor fati(热爱命运)与思原共勉,祝愿思原勇敢踏上独立探索世界的道路,在珍视自己内心感受的同时,把目光投射到更广阔的世界,经千锤百炼成长为一个内心强大的有趣灵魂。
母亲 王齐
2022年7月18日
序二 写给思原的诗
剑桥(2013年6月24日)
康河轻轻划过
剑桥的塔楼
耸立在雨后的天空
透过那铅云般的厚重
我看到长大的长春藤
掩映在万绿丛中
七月(2019年7月4日)
让我心中念念的
是你经过的每个地方
远远地
都留在了七月和烈日里
从此我留意沙沙的杨树声
想象廊道里的绿萝
小街上斑驳的字迹
和你拉长的影子
成为我自己的
记忆
父亲 施劲松
本诗集是一部成长记录和青春纪念之作。诗集涵盖了从小学高年级至中学毕业这段重要的生命历程。诗稿作品题材广泛,有对自然的讴歌,对人生的咏叹,对未来的憧憬,是这段时期内作者真实的生活体验。作者直面世界,热切拥抱生活,表达她生命成长过程中的苦涩与欢欣,对亲情、友情和懵懂的爱的感知。寓情于景,寓情于物,景物中渗透青春的激情,展现诗人青春时期丰富的精神世界。诗集也是作者对诗歌语言不断探索的记录。用诗捕捉和编织的成长记录,诗里、梦里的另类人生。
施思原,女,18岁,群众。籍贯云南昭通,2004年3月生于北京,曾就读于北京灯市口小学(2010-2016)、北京市第二中学分校(2016-2019),2022年7月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2022年9月将前往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出国留学预科班学习。
小诗《二月兰》于2015年发表在“教育圆桌”微信公共号;根据鲁迅《故乡》改写的诗于2017年获第七届“书香燕京——北京市中小学阅读指导活动”初中组征文一等奖;《春天》(组诗)发表于《中国校园文学》2021年4月“青春号”。
物不平则鸣,每个人的内心都会经历这样那样的波澜,它们都有可能成为“不平”的动因,人与人的不同在于表达方式的差异。年青的诗人及时捕捉到了生活中的细节和内心的波澜,甚至在紧张备战高考的时候,她也能从地理试题中的一个地名或历史试题中的一张图片当中找到灵感,并把内心的思绪记录下来。这本诗集是北京一个中学生对自己成长岁月的记录,是属于她自己的青春纪念。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