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记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49.3
6.2折
¥
79
全新
仅1件
作者许颖//丁援|责编:姜莉君
出版社中信
ISBN9787521746815
出版时间2022-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9元
货号1202754560
上书时间2024-06-0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作者:许颖著作方式:著作者简介:武汉大学国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联合培养城市规划博士后。现就职于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共享遗产委员会专家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武汉城市史与文化遗产。著有《武昌老建筑》《武昌地标》等,英文译著《武汉城市简史》等。
作者:丁援著作方式:著作者简介: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共享遗产委员会秘书长,著有《文化线路》《堪舆》《一本书读懂中国建筑》《武汉历史建筑图志》《长江文明》等。
目录
第一章 理解武汉 从文化交流的角度书写武汉历史
第一节 近代以前的武汉三镇
第二节 从汉口开埠到武昌首义
第三节 革命中心、临时首都与文化名城
第四节 共和国的工业重镇
第二章 规划武汉 近代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
第一节 从租界规划到“一五计划”:近现代武汉的规划与建设方略
第二节 武汉的近现代转型与中西文化交流
第三节 武汉的近现代转型与三镇融合发展
第三章 营造武汉 近代武汉著名事务所、建筑师及营造厂
第一节 近代武汉著名事务所
第二节 近代武汉著名建筑师
第三节 近代武汉著名营造厂
第四章 武汉“共享遗产” 从“西风东渐”到“中西合璧”
第一节 从古典主义到Art Deco:武汉近代金融与公司建筑
第二节 从“学宫”到“殿堂”:武汉近现代文化教育建筑
第三节 家宅、里分与公寓:武汉近代居住建筑
第四节 传播与融合:武汉近代宗教建筑
第五章 武汉“共享遗产” 从“师夷长技”到跨越发展
第一节 从“汉阳铁厂”到“红房子”:武汉近现代工业遗产
第二节 从江汉关到武汉剧院:武汉近现代公共建筑
第三节 跑马场、健身所与体育馆:武汉近现代体育建筑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武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坐两江、拥三镇,为九省通衢,首义之城,是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近代以来,丰富的中西文化交流为武汉三镇留下了富有特色的建筑文化遗产,其中许多矗立至今,几乎谱写了一部立体的中国近代史。本书基于“共享遗产”视角,以历史演进与思潮发展为经、城市的建设与遗产为纬,对武汉开埠以来的百年历史(1860-1959)进行了梳理。 作者对武汉的近代发展史做了较为全面的剖解,主要分为几个部分,“理解武汉”,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梳理武汉的古今历史;“规划武汉”,侧重近现代武汉的城市规划与发展;“营造武汉”,以近代武汉事务所、建筑师和营造厂为线索探究武汉城市营造的思潮;“武汉共享遗产”,对武汉各类文化遗产进行分析,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剖面。本书资料翔实,图文并茂,从人文观察角度展现了武汉独具特色的城市历史沿革。
精彩内容
第一节 近代以前的武汉三镇距今18亿—2亿年前,武汉所在的中国中部,曾是一
片汪洋大海——扬子海。20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在汉阳锅顶山上发现了一种没有下巴的古生物化石,它被称为“汉阳鱼”。渐渐地,海洋随岁月流逝而退去。距今1.5亿一1亿年前,地壳运动造就了龟山、小龟山、蛇山等山峰,又经过距今约7000万年前的地壳运动,如
今武汉山川相缪、湖陆相间的地理格局正式形成。①1999年,在武汉市汉南区纱帽山的长江之畔,汉南区环保局干部毛凑元捡到了一具头盖骨。经过专家考察
和检验,该头盖骨属于一位生活在距今5万—1万年前的25~35岁的女性,她被命名为“汉阳人”,为晚期智人类型,与四川资阳人、北京山顶洞人年代相近。汉阳人头盖骨的发现,佐证了长江
流域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这一事实。②《战国策·魏策》云:“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鄱阳湖与洞庭湖之间的江汉之地,在传说时代是“三苗”所居住的地方。
尧舜禹时代,三苗曾不服尧禅让给舜,欲北上抗击。舜在晚年亲征三苗,本人也死于征途。禹后来征伐三苗,最终将其打败,把江汉地区纳入了夏王朝的版图。在那个洪水汤汤的时代,舜和禹都在江汉平原上留下了治水的传说。如今,荆州南纪门外,还存有相传禹“堵水”用的“息壤”,而禹疏江导汉,更使“江汉朝宗”的故事传诵至今,并在如今的汉阳地区留下了禹功矶、禹稷行宫、
禹柏、禹碑等大量文化遗产。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