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0.74 5.3折 ¥ 5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编者:邢恩泉|责编:陈晓冉
出版社中国法制
ISBN9787521627497
出版时间2022-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31538718
上书时间2024-06-06
金融圈、投行就像一座浮于天际的空中花园,远看玄幻瑰丽,让人心驰神往但又望而却步,它好像对外来人筑起了高高的壁垒,实则不然。当你一路走来,到近处观察,它既有云梯,亦有支柱,这世上哪有什么空中楼阁。
也许你想象着投行里的人过着多金的生活;也许你想象着他们西装革履、谈笑风生;也许你想象着他们叱咤风云、一呼百应。看看自己,迷茫着、期待着自己何时能够跻身这个行列。实际上,投行里的人们也在踏踏实实地工作,过着一点一滴慢慢积累的生活。圈外人和在校生朋友,每个行业自然都有它的壁垒,但绝非不可企及,投行与你们的距离真的没有那么远,无论你是不满现状想要转到投行来闯荡,还是初出茅庐想要到投行开创自己的天地,我们都愿意为你拨开迷雾,指明道路。攀登的勇气和毅力人皆有之,鲜有的是能够带你到云梯脚下的引路人,我们愿意扮演这个角色。
《投行访谈录》是邢恩泉副教授的导师组近年来对从事一级行业的17位精英从业经历的真实访谈,覆盖了股、债等各个方面,蕴藏着每一位受访者的从业感悟,饱含着对后来者推心置腹的关心与建议。其访谈对象既有从业十年的大咖,也有刚入行的新人,立志为大家展示最真实、最多维的投行故事。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在投行工作的感受、对于行业的介绍和概览,让你在最开始就明确方向,少走弯路;投行的业务扫盲,带你一步步走近投行人具体的工作生活;求职转行的准备指南,提供一份让你心里有底的攻略书。文中的专业术语都有细致全面的注解,即使初入金融圈的读者也不会遇到阅读障碍,让你高效地获得想要的知识和干货才是大家共同的目标。我们相信,处于各个阶段的朋友,你们都能在这本书中有所收获,这里没有高屋建瓴、指点江山,多的是娓娓道来和中肯的建议,如果你们能够在书中有所得,就是我们无上的荣幸。
投行成长路径指南
嘉宾经历
● 本期嘉宾研究生毕业于北京某顶尖院校。
● 嘉宾先于某头部券商研究部实习,但因感觉与预期有差异,后选择进入某中型券商的投资部实习。
● 嘉宾毕业后从事投行工作至今,主要负责股权业务。
在一个深秋的晚上,我们顺利邀请到燕小六师兄以线上视频的方式接受了我们的访谈。
师兄已从业五年,实习期间尝试了二级市场研究员的工作,但感觉与预期有差异,成就感不强烈,其后前往某中型券商投资部实习,并在毕业后加入该公司的投行部,从事投行相关业务至今。采访期间,师兄所负责项目的全面尽职调查和问询回复工作刚刚完成,材料正在等待提交,因此有时间与我们进行沟通交流。
阴差阳错,迈入投行
“我研究生的学制原本是三年,不过申请了两年半提前毕业。我在研究生的第一年以课业为主,打好基础,之后便开始实习。我做过两份时间比较长的实习,一是某头部券商的研究部,二是某公司的投资部。实习期间后者收购了一家证券公司,业务扩大,成立券商,因此我申请了提前毕业,加入其中。工作两年后,我随团队一起跳槽到了另一家证券公司,并一直做到现在,一直从事投行相关的业务。”
提起职业选择之路,燕小六师兄表示有些“阴差阳错”。“我之前主要是通过一位师兄了解到投行,当时对投行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至于最初为什么没去投行实习,是因为没有收到令自己满意的录取通知,所以就选择了平台比较好的通信组做行研。我当时在研究部实习的主要工作是帮研究员收集、整理文件和数据,一般是在办公室通过网络查询公开资料。由于没有与企业直接接触,感受不到身临其境的快乐。因此,参与感较低,工作热情不高。工作三个月后,我觉得自己不太适合卖方研究员的工作。当时正好有位同学向我介绍他投资部的实习,机会难得,我就去实习了五个多月。实习即将结束时,我又恰巧碰上公司正在成立券商,于是没再找实习,而是提前毕业留在公司投行部工作。”
燕小六师兄坦言,他在没毕业之前,一心想去投行。反而是从事了投行工作后,才逐步了解到金融业的其他板块。如果能够重新来一次,他也许不会选择提前毕业,而是在工作前更多地了解各类金融业务,再更为充分地准备就业。
至于后续跳槽的经历,师兄表示有些无奈。公司最初的主要业务是一级市场投资,2014年年末取得了证券牌照,并逐步申请取得全牌照。发展初期,公司对外招聘了很多投行团队,规模比较庞大,但是由于出身投资,对投行缺乏经验,同时受资本市场政策变化和股权融资等问题的影响,发展得并不顺利。因此,后来他们整个团队一起离开了。
目前,燕小六师兄主要在外地负责一单IPO业务。“项目是创业板IPO项目,为注册制改革之后报送的,由深交所审核,目前处于交易所问询阶段。”说到这里,燕小六师兄似乎感受到我们对项目的进展情况有些陌生,于是开始向我们讲解IPO业务的整体流程。
“IPO的流程主要可以分为两个环节。一个环节在项目申报之前,另一个环节在项目申报之后。项目初期,我们需要根据客户自身的基础情况对企业上市的整个过程进行规划。
“首先是了解客户。对于三板企业,其信息透明度较高,可以通过公司的相关公告进行了解;对于普通企业,则需要尽早进场,请客户提供必要的资料。在这个阶段主要是收集企业的一些基本信息,包括历史沿革、是否存在被处罚的经历、财务报表等,从而判断整体业务是否真实、具备合理性。很多时候企业财务报表本身就会出现漏洞,比如科目发生额过大、科目余额占比异常、与行业平均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等。如果上述几个方面不存在太大的问题,我们会联系客户进场。
“进场开始工作后,第一个阶段为发现问题。该阶段的工作通常包括了解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梳理公司的历史沿革、对企业账务基础材料进行了解。了解这些信息之后,可以再与公司前期提供的材料进行对比,从而大致确定公司哪些方面比较薄弱。在与企业相关负责人员进行沟通交流时,如果对方能够条理清晰地回答问题,并且能与支撑材料相互印证,那么可以认为企业的内控水平良好,其提供的材料可靠度相对较高;如果对方讲不清楚,或者尽管说得头头是道,但与支撑材料中显示的信息并不一致,那么就需要将公司内控作为风险的关注点,同时进行深入调查。一般而言,为了发现问题,我们通常会从采购、销售、生产、资金、投融资等多个方面对企业相关负责人员展开访谈,然后针对其中的一些重点问题,在全面尽职调查过程中让企业重新整理基础材料。
“发现问题之后,便进入全面尽职调查阶段。全面尽职调查主要针对企业的法律、业务、财务方面展开。按照尽职调查指引,逐项核查各类事项情况,分析返回的材料,编制控制表,整理底稿。对于其中发现的重点问题,及时与企业进行沟通。企业针对问题补充材料后,证券公司需要再进行复核,直到依据充分为止。全面尽职调查后,最终形成招股说明书、发行保荐书 、保荐工作报告等申报主干文件草稿。初稿确定之后,会将其中涉及重点问题的内容不断更新,形成内容更为丰富的初稿。这一版材料几乎已经满足申报要求,定稿只会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细微的调整。
材料初稿完成后,就会启动内核程序。换言之,项目组完成材料之后,还需要经过公司的审核才能对外报出。内核时公司会提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回答完毕后,公司会举办内核会,内核会上由内部以及外部的委员来评判该项目是否满足申报要求。如果内核会通过,便可以按照要求补充相应材料,形成定稿并对外报出。
“材料提交交易所后五个工作日,交易所会告知是否受理。项目被受理以后,交易所在二十个工作日内审核申报材料,然后向企业下发问询。我们之后的工作就是针对这些问题去做补充的尽职调查,并把相关问题的回复更新到申报材料中。”问询的过程一般包括几轮,流程基本相同,直到审核人员认为企业披露事项已基本清晰,才会把项目向后推进至审核中心和上市委员会。现在最常见的应该是两轮到三轮常规问询,再加上一轮审核中心问询,之后就是上市委员会审核会议。上市委员会由两位保代和两位发行人高管(董事长、总经理、董秘、财务总监等)参与聆讯,并最终给出是否审议通过的结果。审议通过后,项目需提交证监会注册,注册完成之后才能安排后续的发行工作。
“整体来看,项目周期基本为一年左右,但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会有差异。
“尽职调查的现场工作主要为制作申报和回复材料,由于提交的材料文件中所有的描述或结论都需要底稿进行支撑,所以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工作。如果企业说自身销售模式为以销定产,那么项目组需要分析销售和生产的相关信息,核查客户有没有在未获取订单时就开始备货生产,从而判断客户的说法是否属实。如果客户每月的生产和订单都存在清晰的电子化系统记录,在确认系统的准确性后,项目组只需要对系统内的数据进行分析就可以知道产销是否匹配。如果客户没有相应的系统,只进行手工的统计,则需要对单据进行标准化和电子化,之后再去分析。这两种情况所需的时长显然相去甚远,如果一家企业的规范度高、材料齐备,现场工作会很快,在六个月内就能完成。
“而从报会到最终批准发行的时间周期,则取决于具体的回复速度。通常完成两轮回复问询需五十日至七十日,交易所审阅申报文件及回复需三十日至五十日,具体审核速度还会视在审项目数量协调。如果项目出现财务数据过有效期需加期或其他特殊事项,则需中止审核,中止时间视具体事项的解决用时,不超过3个月。”
燕小六师兄告诉我们,投行业务的范围其实很广,除了IPO之外,还包括再融资、收购、重大资产重组等业务。
“再融资业务是已经上市的公司发行筹集资金。再融资的总体流程与IPO接近,也是通过尽职调查确认公司满足发行条件,同时制作发行材料报送交易所或证监会,交易所或证监会审核完成后才能实施。再融资和IPO的主要区别在于,上市公司此前已经通过上市过程予以规范,同时日常信息披露对公司要求较高,因而企业基础较好,尽职调查工作的效率高,项目周期更短。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核查更关注募投资金的使用和投向是否合理。
“上市公司收购业务是指收购方收购上市公司的行为,财务顾问需对收购方进行核查,确认收购方满足收购上市公司的要求。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业务是指上市公司购买或处置日常经营以外的资产达到一定比例,财务顾问需对购买和处置资产情况以及对上市公司的影响重点核查。
“上市公司收购业务和重大资产重组业务属于财务顾问业务,与IPO、再融资这类保荐承销业务具有差异。保荐业务需要证监会核准或注册后才能实施。上市公司收购和重大资产重组视具体类型不同,只有要约收购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等部分特定业务才需证监会行政许可。”
大型券商的工作强度非常高。他们的正式员工很少驻场工作,但每个人会同时参与三个到四个项目,在多个项目之间轮转。不过,由于头部券商容易招募到实习生,并且通常还会聘请券商律师、券商会计师协助工作,因此虽然每个项目上的正式员工有限,但整个项目的人员配置还是比较充足的。而中小型券商通常由正式员工长期驻场,尤其是项目比较少的时候,通常会指定一些员工驻场,主要目的是与客户保持联系、增进沟通。因为客户基础相对薄弱,所以材料收集、整理难度较大,除聘请实习生完成数据的核对、电子化等基础性工作外,通常还需要有人在现场予以指导,并及时分析出现的各类问题,因而驻场人员较多。
“投行的工作强度具有周期性。一般情况下,工作量不会达到无法接受的程度,但是加班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加班情况与项目进度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尽职调查初期会相对轻松,往后将越来越繁忙,项目即将申报前和问询回复期间的工作量最大。所以,第一个月的周末可要把握好机会去周边放松一下。”燕小六师兄笑着说道。
……
本书历时两年,邀请了17位投行从业者以其亲身经历和职业路径,向读者娓娓道来自己的故事,展现了投行人真实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这17位讲述者处在职业的各个阶段,从事投行的不同岗位,他们将自己的“肺腑之言”汇总成宝贵的职业发展经验,为有意进入投行的择业者提供真实的信息,也为好奇投行生活的读者揭开投行的神秘面纱。
本书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了在投行的工作体验、投行业务知识扫盲及投资指南,如何入职投行等。本书全面覆盖金融小白和初入行者关心的话题,特别是金融院校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既有亲历投行的体验和观察,又有入职投行的攻略和经验;既有对投行业务发展的分析,又有对行业未来的憧憬;既有对业务内容的普及性介绍,又有对具体业务条线的,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职业指导价值。
除了项目工作的具体内容,大家普遍比较关心的问题便是工作强度。针对这个问题,燕小六师兄也分享了他的看法。
做股做债的抉择及注册制意味着什么
做股业务介绍及从业指南
做债前景展望及就业准备
重组和再融资项目与IPO项目的比较
信贷ABS业务介绍及从业指南
REITs业务简介及前景展望
头部投行实习的工作内容与注意事项
投行IPO业务实习攻略及如何规划
……
如果你想了解真实的投行职场,这本《投行访谈录》不容错过。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