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解新思维·中医学基础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图解新思维·中医学基础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3.62 5.9折 40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王承明//沈会|责编:章梦婕

出版社化学工业

ISBN9787122421715

出版时间2023-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0元

货号31736654

上书时间2024-06-06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承明,教授,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大连市高端人才,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沈会,医学博士,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五批国家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辽宁省青年名中医。

目录
绪论 001
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002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002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阶段 002
第二节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003
一、整体观念 003
二、辨证论治 003
第三节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005
第四节 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 006

第一章 阴阳五行 007
第一节 阴阳学说 008
一、阴阳的特性 008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008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009
第二节 五行学说 012
一、五行的概念 012
二、五行的特性 013
三、五行的归类 013
四、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014
五、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016

第二章 藏象 020
第一节 藏象概述 021
一、藏象的概念 021
二、脏腑的分类与区别 021
三、藏象学说的形成与特点 022
第二节 五脏 023
一、心 023
[附]心包络 023
二、肺 023
[附]咽 024
三、脾 025
[附]胰 025
四、肝 025
五、肾 026
[附]命门 027
第三节 六腑 027
一、胆 027
二、胃 028
三、小肠 028
四、大肠 028
五、膀胱 028
六、三焦 029
第四节 奇恒之腑 029
一、脑 029
二、髓 029
三、骨 030
四、脉 030
五、女子胞 030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031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031
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031
三、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031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 032
第一节 精 033
一、精的概念 033
二、精的生成 033
三、精的功能 033
第二节 气 034
一、气的概念 034
二、气的运动 034
三、气的生成 034
四、气的功能 035
五、气的分类 036
第三节 血 036
一、血的概念 036
二、血的生成 037
三、血的运行 037
四、血的功能 037
第四节 津液 037
一、津与液的区别 037
二、津液的概念 038
三、津液的代谢 038
四、津液的功能 038
第五节 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039

第四章 经络 040
第一节 经络系统的概述 041
一、经络的概念 041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041
三、经络的生理功能 042
第二节 十二经脉 042
一、十二经脉的命名 042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043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043
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043
五、十二经脉气血的流注次序 044
六、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 044
第三节 奇经八脉 052
一、奇经八脉的概念 052
二、奇经八脉的功能特点 052
三、奇经八脉的循行及生理功能 053
第四节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054
一、十二经别 054
二、十五别络 054
三、十二经筋 054
四、十二皮部 054
第五节 经络学说的应用 055

第五章 体质 056
第一节 体质学说的概述 057
一、体质的概念、生理作用及病理作用 057
二、体质的特点 057
三、体质的表现形式 058
四、体质的构成要素 058
五、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059
六、体质的影响因素 059
第二节 体质的分类 060
一、体质的分类方法 060
二、常见体质分类(阴阳分类法)及特征 060
第三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 064

第六章 病因 065
第一节 外感病因 066
一、六淫 066
二、疠气 067
第二节 内伤病因 067
一、七情内伤 067
二、饮食失宜 068
三、劳逸过度 069
第三节 病理产物性病因 069
一、痰饮 069
二、瘀血 071
三、结石 072
第四节 其他病因 073
一、外伤 073
二、寄生虫 074
三、医过 074
四、药邪 075
五、先天因素 075

第七章 病机 076
第一节 发病原理 077
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077
二、影响发病的因素 078
三、发病途径 078
四、发病形式 079
第二节 基本病机 080
一、邪正盛衰 080
二、阴阳失调 081
三、精、气、血、津液失常 081
四、生内“五邪” 085

第八章 诊法 087
第一节 望诊 088
一、望神 088
二、望色 089
三、望形态 090
四、望头颈五官 091
五、望皮肤 093
六、望二阴 095
七、望舌 096
八、望排出物 100
九、望小儿食指络脉 101
第二节 闻诊 101
一、听声音 101
二、嗅气味 106
第三节 问诊 106
一、一般问诊 107
二、问现在症状 108
第四节 切诊 120
一、脉诊 120
二、按诊 125

第九章 辨证 128
第一节 八纲辨证 130
一、八纲辨证的基本证候 130
二、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136
第二节 脏腑辨证 139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139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142
三、脾胃病辨证 147
四、肝胆病辨证 153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158
六、脏腑兼病辨证 161
第三节 气血津液辨证 166
一、气病辨证 166
二、血病辨证 169
三、津液病辨证 170
四、气血津液同病辨证 172
第四节 外感病辨证 175
一、六经辨证 175
二、卫气营血辨证 178
三、三焦辨证 180

第十章 养生、防治和康复 183
第一节 养生 184
一、养生的基本原则 184
二、养生的基本方法 185
三、养生的重要意义 186
第二节 预防 186
一、未病先防 186
二、既病防变 187
三、愈后防复 187
第三节 治则 188
一、治病求本 188
二、扶正祛邪 189
三、调整阴阳 190
四、三因制宜 191
第四节 康复 192
一、中医康复学的基本观点 192
二、中医康复学的基本原则 193
三、常用的康复方法 194

参考文献 198

内容摘要
《图解新思维·中医学基础》以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审定教材《中医学基础》为依据,主要介绍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的思维方法、阴阳五行、藏象、精、气、血、津液、经络、体质、病因、病机、诊法、辨证、预防和治则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以“知识点归纳、相似点比照”为特色,供高等教育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中医护理,以及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医学心理等相关专业学生作为备考复习用书,也可作为医药行业考试与培训的参考用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