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明朝第三任天子永乐皇上朱棣五征北元,后在塞北榆木川龙御宾天。储位东宫二十年,一向严恭寅畏、如履薄冰的太子朱高炽面南践祚,成为大明朝第四任皇上,即洪熙帝。在此之前,朱高炽已经打掉了老对手、二弟朱高煦。但是三弟朱高燧更加阴险。他每天以“荒唐王爷”示人,其实胸怀大志,一直在觊觎大位。不止一次阴谋败露,痴心不改。他趁皇上北征始归,发动政变,被朱高炽识破,束手就擒,褫冠服,夺爵位。
朱高炽自以为政敌俱灭,可以施展平生抱负,强国富民,着手改制。他一针见血指出两大弊政,钞法和流民。开源节流,与民休息。他从宫内开始节流,因此得罪宫中良贱。
朱高煦原本并未罢手。他阴蓄死士,谋嫡更甚。被朝廷侦查明白,一网打尽。他抓住改制机会,勾结宫内,上下其手,对皇兄致命一击……
【书摘与插画】
很快到了皇后请陵日,先把皇后棺椁请进仁寿殿,朝野百官都穿祭服,各五品以上命妇从东华门入,哭临一日。龙子龙孙、公主、郡主、驸马仪宾守梓宫三日,皇太子祭告天地,到奉先殿祭过祖宗,又带着高煦和皇孙们祭过孝陵。
这天卯初时分起灵,在奉天殿丹陛上,宗人令朱守肃宣读祭文,礼赞官唱礼,四拜、起驾。百官又拜四拜,皇子皇孙、驸马、仪宾、持幡幢引导,皇上礼送至午门,回銮。百官送至三山门码头,乘船北进。朝廷下滚单,各地都、卫、藩、臬、府州县不必迎跸,只在岸上遥祭。所过州县,供给粮秣饮食即可。
太子、朱高煦和皇孙们,吕昕、鸿胪寺卿秦理,户部尚书夏原吉、礼部郎中尹昌隆、中书舍人袁忠彻、锦衣卫同知张昶率军护驾。晓行夜宿,非止一日,到了北京。梓宫停在行部,百官和命妇拜祭。停灵三日,出西门,百官送至天寿山下。
尹昌隆前一日就过来了,和卢卿、袁忠彻商谈具体下葬事宜。尹昌隆还登上了天寿山顶,好在北京并没有下雪,他对卢卿所选的穴位钦佩不已。这寺陵就在主峰南面,向下俯瞰,错落有致。
下山后卢卿介绍了整个寺陵,占地近六顷,神宅布局。前方后圆,方形部分有前后相连的三进院落组成。前有陵门一座,灵门之前是月台,左右有小角门,院里建有神厨,神库。
第二进是陵恩殿,有陵恩门,左右各有一掖门。各饰件均是黄绿琉璃件组成,大院犹如一个大教场,是用来举行祭奠而用。
第三院落是一红门,做二柱门,门楼前后设有石几筵,案上摆有供器,石香炉一个居中,左右各立烛台、花瓶各一个。后部分为圆形,按孝陵制称宝圆城,也称宝城,是神宝、神道、神门的主体;宝城前部,沿中轴线有方城、明楼,城高九丈。接下来是寺陵祭殿,设有神座,皇后入陵时再放置神牌、册宝、衣冠御座香案以及各种乐器。
尹昌隆看罢,赞叹不已,比高皇帝孝陵又大又气派。卢卿和孙愚等人正在向各神道里搬东西。走出陵门,看红墙黄瓦、苍松翠柏、飞檐斗拱,真是帝王气象。几人说着话,来到卫所军营。军兵已住了进来,是守陵的,把前一排营房先腾出来,给祭拜的官员们住。次日梓宫请进陵,按时辰和方位停陵,百官祭拜。
太子带皇室的过了三日,回到北京除服。北京城变化不小,不仅城扩了,各街道也有所变化。皇城也已建成,三大殿和东宫都已竣工,皇上已在这几次驻跸。留守中人和女官们知太子、太孙要到,早把东宫收拾一新。这东宫其实就是原来燕亲王府略改制一下而已。朱高炽坐着肩舆转了一下,几乎和南京的一模一样,只是两宫还没有建。午门外那一片片空地,不用说,仿南京六部五府五寺。
朱高炽清楚,迁都是迟早的事。马上就过年了,皇上有旨意,留下太子,其他皇子皇孙返京过年。太子在北京代父祭天祭祖。驸马李让已告诉诸王,今日是除服第二天,民间习俗,由姑爷做东道酬劳孝子贤孙们,已安排好,就在文华殿里。次日由袁容做东道,其他驸马在远处镇边,未能随陵。
大家知道,这是俗令,皇家民间莫不如此。酉正初刻,太子到文华殿,大家都着常服。太子看都到了,在主位上落座,大家跪地行礼,他又走到宗人令靖江王朱守肃前跪下拜了两拜,因他是兄长,刚才是国礼,这是家礼。朱守肃回了半礼。
太子主位,接下来左边是靖江王朱守肃、左宗正朱子树、赵王朱高燧,右边是朱高煦、李让、袁容,打横坐着三人:朱瞻基、朱瞻墉、朱瞻圻。陆小乙站在朱瞻基后面,每个人后面还有两个宫女,一个中官。
朱高炽明白,这是按家人排座,李让是东道位,心下喜欢,李让要求把尹昌隆和宋礼带来,他答应了,想一想,不合礼制,看今天这排法,不带就对了。他和李让私交不错,靖难时虽在军营,但对朱高炽评价极高。室内都摆着炭盆,非常温暖。开始太子以为在大殿上,看是这个大书房里,放心了。
商品简介
本书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大明监国皇帝”四部曲之一,主人公是大明朝第四任皇帝仁宗朱高炽,明成祖朱棣的长子。该系列叙述了朱高炽从助父在靖难之役夺权成功到驾崩的近三十年(建文元年—宣德元年)的故事。全书用辩证的历史观,以朱高炽自藩邸到登基理政为主线,穿插了兄弟谋嫡,阋墙相斗;南征北讨,不绝饷道;九州黎民,饥寒饱暖;情感纠葛,人性美丑。书中还包了军事、政治、科技、医药以及朝野等风俗人情。
本书为该系列的第四部。朱棣龙御宾天后,朱高炽终成为大明朝第四任皇上,即洪熙帝。在此之前,朱高炽已经打掉了老对手、二弟朱高煦。但是三弟朱高燧更加阴险,一直在觊觎大位。还曾发动政变,但被朱高炽识破,束手就擒。朱高炽自以为政敌俱灭,可以施展平生抱负,强国富民。可惜终没有逃过兄弟的致命一击……
作者简介
尹文勋,男,辽宁省朝阳市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写作多年,著有长篇小说《细沙河》《天步九重》等,在网络、报纸和杂志上发表文章超过400万字。
目录
第一回 爱雪人深夜伴雪去 敬皇后初冬归皇陵 001
第二回 请陵寝驸马排家宴 论治国帝王谈心得 008
第三回 会汤饼太子洗悬弧 谈改制大尹达天听 015
第四回 端午射柳指鹿为马 晚朝策对高屋建瓴 022
第五回 皇宫奏对云开雾霁 金华遇袭险象环生 029
第六回 诏狱修读心无旁骛 胡府籍没富可敌国 035
第七回 汉王事败恐陷囹圄 太子施救波诡云谲 041
第八回 张文弼持度救高煦 朱高炽感动放悲声 047
第九回 姚广孝倾心吐悲苦 朱瞻基真情送王叔 054
第十回 跪送天子世忠不舍 探病恩师高炽清明 060
第十一回 遇地震百官露丑态 闭心机太子虑将来 066
第十二回 兵总见背监国亲祭 谷王谋逆府吏告发 072
第十三回 杨士奇赴闽治瘟疫 朱瞻基随驾传音信 079
第十四回 众文武请旨论国法 朱高炽坐纛审藩王 086
第十五回 太子妃侍寝论家务 白玺玉归京谈苗疆 092
第十六回 报政务监国得圣意 升佐贰胡濙显真容 098
第十七回 平叛民卜义挂帅印 临前线官军试贼情 104
第十八回 抚众将卜义谋破阵 轻强敌柳升损军威 110
第十九回 苦肉计张士见佛母 障眼法唐三显神通 116
第二十回 卜内相计破石棚寨 皇太孙宣旨迁新京 123
第二十一回 柳大帅中计唐赛儿 袁天官苦谏雪灵丹 130
第二十二回 败叛民佛母失踪迹 奏凯歌卜帅升司礼 136
第二十三回 积因果高畅优麦客 采民风太子见农人 142
第二十四回 顾此失彼朝廷失策 天灾人祸鲁东大饥 149
第二十五回 钟粹宫张瑾谈宫闱 东暖阁太子斗了虚 156
第二十六回 反亲征圣上罪户部 论功劳卜义赐新名 162
第二十七回 王六满智送藏头诗 张文博严防雪灵丹 168
第二十八回 阉竖籍家富甲天下 赵王谋嫡功败垂成 175
第二十九回 圣主北征龙驭宾天 新皇登基君临天下 181
第三十回 柔仪殿三兄弟宴会 右顺门五君臣失仪 188
第三十一回 大学士升爵为宰辅 戈布衣切直得圣心 195
第三十二回 新太尊断案露身份 先学士画像评重臣 202
第三十三回 安抚流民联保入籍 平反奸党还籍为民 208
第三十四回 试钞法新皇现市井 依成例近臣忌皇兄 214
第三十五回 清吏治京察见守令 革弊政选官知州县 222
第三十六回 遵祖制新皇送天女 推新政高炽罪寺卿 229
第三十七回 过正旦皇帝赐百福 论度支尚书愧当今 236
第三十八回 坤宁宫迁怒责国母 汉王府定计选小人 243
第三十九回 查三宫帝后生嫌隙 论两都父子谈利弊 250
第四十回 河州查案疑云密布 大内追比误入歧途 258
第四十一回 白龙鱼服臬台办案 标新立异新皇开犁 266
第四十二回 层层剥茧案露朕兆 处处小心家贼难防 272
第四十三回 仕女像都办寻客栈 泼天案臬台求卫司 279
第四十四回 杀贼帅张昶遂夙愿 灭府兵薛苁报大仇 287
第四十五回 择善而从薄云高义 天不假年壮志未酬 296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大明监国皇帝”四部曲之一,主人公是大明朝第四任皇帝仁宗朱高炽,明成祖朱棣的长子。该系列叙述了朱高炽从助父在靖难之役夺权成功到驾崩的近三十年(建文元年—宣德元年)的故事。全书用辩证的历史观,以朱高炽自藩邸到登基理政为主线,穿插了兄弟谋嫡,阋墙相斗;南征北讨,不绝饷道;九州黎民,饥寒饱暖;情感纠葛,人性美丑。书中还包了军事、政治、科技、医药以及朝野等风俗人情。
本书为该系列的第四部。朱棣龙御宾天后,朱高炽终成为大明朝第四任皇上,即洪熙帝。在此之前,朱高炽已经打掉了老对手、二弟朱高煦。但是三弟朱高燧更加阴险,一直在觊觎大位。还曾发动政变,但被朱高炽识破,束手就擒。朱高炽自以为政敌俱灭,可以施展平生抱负,强国富民。可惜最终没有逃过兄弟的致命一击……
主编推荐
他是明朝享仁字庙号的皇帝,在位时间仅仅10个月,却能流芳百世。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很快到了皇后请陵日,先把皇后棺椁请进仁寿殿,朝野百官都穿祭服,各五品以上命妇从东华门入,哭临一日。龙子龙孙、公主、郡主、驸马仪宾守梓宫三日,皇太子祭告天地,到奉先殿祭过祖宗,又带着高煦和皇孙们祭过孝陵。
这天卯初时分起灵,在奉天殿丹陛上,宗人令朱守肃宣读祭文,礼赞官唱礼,四拜、起驾。百官又拜四拜,皇子皇孙、驸马、仪宾、持幡幢引导,皇上礼送至午门,回銮。百官送至三山门码头,乘船北进。朝廷下滚单,各地都、卫、藩、臬、府州县不必迎跸,只在岸上遥祭。所过州县,供给粮秣饮食即可。
太子、朱高煦和皇孙们,吕昕、鸿胪寺卿秦理,户部尚书夏原吉、礼部郎中尹昌隆、中书舍人袁忠彻、锦衣卫同知张昶率军护驾。晓行夜宿,非止一日,到了北京。梓宫停在行部,百官和命妇拜祭。停灵三日,出西门,百官送至天寿山下。
尹昌隆前一日就过来了,和卢卿、袁忠彻商谈具体下葬事宜。尹昌隆还登上了天寿山顶,好在北京并没有下雪,他对卢卿所选的穴位钦佩不已。这寺陵就在主峰南面,向下俯瞰,错落有致。
下山后卢卿介绍了整个寺陵,占地近六顷,神宅布局。前方后圆,方形部分有前后相连的三进院落组成。前有陵门一座,灵门之前是月台,左右有小角门,院里建有神厨,神库。
第二进是陵恩殿,有陵恩门,左右各有一掖门。各饰件均是黄绿琉璃件组成,大院犹如一个大教场,是用来举行祭奠而用。
第三院落是一红门,做二柱门,门楼前后设有石几筵,案上摆有供器,石香炉一个居中,左右各立烛台、花瓶各一个。后部分为圆形,按孝陵制称宝圆城,也称宝城,是神宝、神道、神门的主体;宝城前部,沿中轴线有方城、明楼,城高九丈。接下来是寺陵祭殿,设有神座,皇后入陵时再放置神牌、册宝、衣冠御座香案以及各种乐器。
尹昌隆看罢,赞叹不已,比高皇帝孝陵又大又气派。卢卿和孙愚等人正在向各神道里搬东西。走出陵门,看红墙黄瓦、苍松翠柏、飞檐斗拱,真是帝王气象。几人说着话,来到卫所军营。军兵已住了进来,是守陵的,把前一排营房先腾出来,给祭拜的官员们住。次日梓宫请进陵,按时辰和方位停陵,百官祭拜。
太子带皇室的过了三日,回到北京除服。北京城变化不小,不仅城扩了,各街道也有所变化。皇城也已建成,三大殿和东宫都已竣工,皇上已在这几次驻跸。留守中人和女官们知太子、太孙要到,早把东宫收拾一新。这东宫其实就是原来燕亲王府略改制一下而已。朱高炽坐着肩舆转了一下,几乎和南京的一模一样,只是两宫还没有建。午门外那一片片空地,不用说,仿南京六部五府五寺。
朱高炽清楚,迁都是迟早的事。马上就过年了,皇上有旨意,留下太子,其他皇子皇孙返京过年。太子在北京代父祭天祭祖。驸马李让已告诉诸王,今日是除服第二天,民间习俗,由姑爷做东道酬劳孝子贤孙们,已安排好,就在文华殿里。次日由袁容做东道,其他驸马在远处镇边,未能随陵。
大家知道,这是俗令,皇家民间莫不如此。酉正初刻,太子到文华殿,大家都着常服。太子看都到了,在主位上落座,大家跪地行礼,他又走到宗人令靖江王朱守肃前跪下拜了两拜,因他是兄长,刚才是国礼,这是家礼。朱守肃回了半礼。
太子主位,接下来左边是靖江王朱守肃、左宗正朱子树、赵王朱高燧,右边是朱高煦、李让、袁容,打横坐着三人:朱瞻基、朱瞻墉、朱瞻圻。陆小乙站在朱瞻基后面,每个人后面还有两个宫女,一个中官。
朱高炽明白,这是按家人排座,李让是东道位,心下喜欢,李让要求把尹昌隆和宋礼带来,他答应了,想一想,不合礼制,看今天这排法,不带就对了。他和李让私交不错,靖难时虽在军营,但对朱高炽评价极高。室内都摆着炭盆,非常温暖。开始太子以为在大殿上,看是这个大书房里,放心了。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