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座城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5.89
5.6折
¥
46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作家文摘》报社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21212570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6元
货号31131073
上书时间2024-06-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编者《作家文摘》是一份文史见长、兼顾时政的综合性文化类报纸,创刊于1993年,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以“博采、精选、求真、深度”为宗旨,以“用最少的时间做最有价值的阅读”为口号,立足文化品质定位,努力打造一份有灵气、有魂魄的报纸,是成熟精英人士首选文化读物。《作家文摘》旗下有报纸、合订本、图书、新媒体平台等多种品牌产品,吸引了一大批优质的作家和文史作者资源,用历史的格局和文化的品位为当下赋能。
作者学者、作家、媒体人等
目录
文化温床
300 作家们的“奇葩”书房
600 夏衍的文学地图
900 欧洲都会的文学魅影
11 曹雪芹的园林基因
13 凡尔纳的亚眠故居
16 太宰治与故乡津轻
18 海派大画家与沪北小弄堂
21 青岛道路里的文学史
25 帕斯捷尔纳克故居的风
27 海明威的故居与猫
29 “巴赫之城”莱比锡
31 加那利群岛:三毛回不去的家
35 纪伯伦的黎巴嫩山谷
37 最文学的伦敦
41 见证历史的酒店
44 罗马西班牙台阶:济慈最后的居所
47 略萨的家——阿雷基帕
51 劳伦斯的心灵故乡
54 艾米莉?狄金森的故居和长眠之地
58 诺贝尔的蓝厅
62 文学中的威尼斯
65 神话与史诗间的伯罗奔尼撒
68 福克纳的奥克斯福
72 托尔斯泰和他的庄园
75 上海重庆南路的人文风气
78 刘鹗故居:《老残游记》有余音
80 重庆北碚的复旦痕迹
85 阿根廷也有“林徽因的客厅”
88 卢瓦河谷:文学灵感殿堂
91 阿特湖畔的马勒小屋
94 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犯罪小说
98 上海老西门的“历史文脉”
101 北京砖塔胡同:元代戏剧一条街
104 乌尔姆不只有爱因斯坦
108 文豪们的灵感之地
111 契诃夫故居的芬芳药草
浪漫足迹
115 李白笔下的九省通衢
117 川沙,胡适的第二个家
121 帕慕克路过滇池路
123 中国古典爱情地图
128 马克思在卡罗维发利
132 契克斯庄园记录英国首相“疗伤史”
136 国会山旁的莎翁
138 情定后花园
142 “赌王”的澳门地标
145 在沃金小镇邂逅“火星人”
148 中国送别地理
154 肖邦与乔治?桑的浪漫足迹
157 王尔德在英法
160 毛姆的槟城
162 格蕾丝王妃的漫步路线
166 聂鲁达最爱的小城:瓦尔帕莱索
169 到剑桥寻访霍金印迹
172 歌德来到韦茨拉尔
175 莫扎特的布拉格
177 带着名著去度假
181 充满诗意的街道
185 走进世界名画里的风景
189 诗歌里的布鲁塞尔
193 新新饭店话名人
197 茨威格的巴西归宿
200 拉封丹故乡的中国文艺缘
204 达?芬奇最后的居所
207 名人的冰上奇缘
211 张爱玲视野里的哈同花园
215 绍兴处处阳明迹
218 英国诗人为何偏爱罗马
220 在汉堡寻找披头士痕迹
223 苏东坡的“两个西湖”
生活舞台
229 先农坛旧影:北京城南游艺园
231 南京中央饭店有多火
235 雨果的“中国客厅”
238 消失的露香园和流传至今的顾绣
241 外国人眼中的大报恩寺
244 伦敦丽兹酒店传奇
248 中南海与紫禁城的神秘“夹道”
251 “烂尾的”延禧宫与“中国风”
254 瑞士千年小城的“希望密码”
257 那些写进史书的著名火山
261 阳台,欧洲人的生活小舞台
265 广告柱见证德国 160 年风雨
267 北京曾有两座妈祖庙
270 “克伦堡宫”为何称“哈姆雷特城堡”?
272 传奇荣宅藏着多少秘密
内容摘要
本书共分文化温床、浪漫足迹、生活舞台三个部分,讲述了众多中外历史名人与他们的故居、家乡、祖居地,以及他们一生中重要事件的发生地及足迹所到之处,既有地理风貌介绍,也有人文掌故传说,共同织就了地标上的文化编码。
主编推荐
本书汇集了《作家文摘》“休闲”版近年来刊登的讲述历史文化名人故居、栖息地、留恋之地,以及文学创作灵感地等文章。名人和重要事件是一个地方活的名片,也是一个地方的历史标志和精神载体。本书绘就出一幅人文地图,为读者的精神旅行导航。
精彩内容
夏衍的文学地图王凯夏衍的文学之路始于日本留学期间,回国后在上海从事进步文化活动。全面抗战爆发后,夏衍辗转广州、桂林、香港、重庆等地,主持大后方左翼文化运动。
东京的爱情小说1920年秋,20岁的夏衍坐船到日本东京留学。明治专门学校虽然是私立的工业学校,但图书馆藏书却非常丰富,和国立的综合大学相差无几,除专业书刊外,哲学、
文学和经济学方面的书籍也为数不少。在校期间,夏衍阅读了许多文学大师的经典著作,文学梦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萌芽的。
1924年11月,夏衍写了一篇名为《新月之下》的小说,描述了一名中国留日学生对恋人的思念。这是夏衍的第一篇小说,他署名“沈宰白”寄往上海,不久便在《狮吼》半月刊刊出了。
后世的研究者包括夏衍家人都认为这是一篇自传体小说,因为小说描述的故事和情感与夏衍的经历高度吻合,当时他去日本留学后,母亲为其选择了一位未婚妻蔡淑馨,1924年暑假两人见面后彼此心仪,夏衍在日记中称她为“我的百合花”,后来两人白头到老,相伴一生。
上海屋檐下的故事夏衍在上海期间,除了参与领导左翼文化运动,还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话剧《上海屋檐下》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在中国话剧百年历史上,有“北《茶馆》,南《屋檐》”之说,这个“屋檐”指的就是夏衍的《上海屋檐下》。
《上海屋檐下》创作于1937年春,当时西安事变刚刚结束,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国民党政府大批释放历年来逮捕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夏衍身边也有不少熟人和朋友有类似经历,于是有感而发,写了这出三幕话剧,开始起名《重逢》,后改为《上海屋檐下》。
对上海市民生活熟悉是夏衍创作的最大优势,他笔下的老上海不时尚,不小资,也不风花雪月,而是一个散发着烟火气的、有质感的上海。
《上海屋檐下》中匡复由赵丹出演,林志成由原型人物魏鹤龄扮演,赵丹妻子叶露茜也在剧中扮演了一个角色。但他们万万没有料到,这个悲欢离合的故事竟然由舞台延续到生活,1939年赵丹在新疆被军阀盛世才扣押,重庆误传他已遇害,大后方文艺界还为他召开了追悼会。叶露茜携幼子改嫁戏剧家杜宣,几年后赵丹回到重庆,与叶露茜见面后百感交集。
雾锁重庆下逼出来的话剧抗战史上重庆“雾季公演”非常有名,每年的10月到第二年5月,重庆大雾锁城,不利于日军轰炸,于是成就了中国话剧史上的一次高峰。这时夏衍已从香港来到重庆,在周恩来指示下,他与金山等人筹办中国艺术剧社,同时创作了《法西斯细菌》。
据夏衍回忆,这出戏是被其老友、戏剧导演应云卫逼出来的。1942年夏天的一个深夜,天气热得像蒸笼,夏衍正在家里开着房门睡觉。突然有个人倒在他身上,把他吓了一跳,开灯一看,原来是应云卫。他对夏衍说:“今年雾季没有戏演了,你给我写一个,八月底必须交稿,否则我就住在你家不走。”夏衍只好应承,但提出了一个问题:“我写出来能不能通过检查,没有把握。”应云卫许诺说:“我去对付,你只管写就是了。”应云卫把夏衍安排到重庆后花园北碚,在缙云山脚下的一间小屋里,夏衍度过了几个月世外桃源生活,一天三顿饭包给附近的小饭馆。这出戏就是《法西斯细菌》。写完后,夏衍交给应云卫,应连看都没看,对夏说:“我保证用最好的演员,最好的导演,将这部戏排好。”《法西斯细菌》故事以夏衍的两个医生朋友为原型,描写一位潜心于细菌学研究的科学家俞实夫,在日本入侵中国的残酷事实面前,从不问政治到反对法西斯的觉醒过程。《法西斯细菌》在国泰电影院上演后引起轰动,周恩来专门通知在北碚的夏衍回城,高兴地对他说:“这出戏写得不错,我打算请几位医生看,听听他们的意见。”当天来看戏的有五六位医生,周恩来将他们一一介绍给夏衍,并对他说:“我在延安看过你的《上海屋檐下》,但还是喜欢这出戏。”(选自《作家文摘》第2384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