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简介
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共十三篇,自《说文解字》开始,中间囊括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史书经典《春秋三传》《战国策》《史记》《汉书》,至诸子的经典、辞赋的经典、诗的经典、文的经典结束,按照经、史、子、集的分类顺序,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精髓及其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使读者读后往往生出一种豁然开朗之感,体会到做学问的一种方法。他的目的正是在于使年轻一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造就通才,因此,这是一本读者不可不读的小而精的经典著作。
全书对古代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见解精辟,文字上更是通俗流畅,已成为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之作和入门指南。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名自华,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继而从事散文写作。1931—1932年曾游学英国。曾执教于江苏、浙江的几所著名中学,后任清华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等校教授,并致力于学术研究。著有诗集《雪朝》(与人合著),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
目录
序 / 1
《说文解字》第一 / 1
《周易》第二 / 10
《尚书》第三 / 17
《诗经》第四 / 26
“三礼”第五 / 33
“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 / 38
“四书”第七 / 44
《战国策》第八 / 50
《史记》《汉书》第九 / 55
诸子第十 / 69
辞赋第十一 / 81
诗第十二 / 89
文第十三 / 101
附录 《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 / 121
内容摘要
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共十三篇,自《说文解字》开始,中间囊括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史书经典《春秋三传》《战国策》《史记》《汉书》,至诸子的经典、辞赋的经典、诗的经典、文的经典结束,按照经、史、子、集的分类顺序,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精髓及其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使读者读后往往生出一种豁然开朗之感,体会到做学问的一种方法。他的目的正是在于使年轻一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造就通才,因此,这是一本读者不可不读的小而精的经典著作。
全书对古代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见解精辟,文字上更是通俗流畅,已成为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之作和入门指南。
主编推荐
在中等经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
我国经典,未经整理,读起来特别难,一般之往往望而生畏,结果是敬而远之。这部小书虽然不能教一般之直接亲近经典,却能启发他们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荃为鱼,未免孤负编撰者的本心了。
作为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的朱自清,为中国人所熟知,他的《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早已令人耳熟能详,他文风清隽沉郁,文笔洗练秀丽,为读者所喜爱。他对中国的古代典籍亦有极深的造诣与研究。针对传统经典读起来困难(字词难解,通假、异体字多等),使一般人敬而远之的状况,朱自清在西南联大教学期间撰写了这本通俗读物,并作序说明,对经典做全面而深入浅出的介绍。在当时和现在,都有很深远的意义。本书的附录部分,我们补充了朱自清所作的《〈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以满足读者意犹未尽之感。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说文解字》第一
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文字的作用太伟大了,太奇妙了,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作。但是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人有了文字,会变机灵了,会争着去作那容易赚钱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种地的便少了。天怕人不够吃的,所以降下米来让他们存着救急。鬼也怕这些机灵人用文字来制他们,所以夜里嚎哭;文字原是有巫术的作用的。但仓颉造字的传说,战国末期才有。那时人并不都相信;如《易·系辞》里就只说文字是“后世圣人”造出来的。这“后世圣人”不止一人,是许多人。我们知道,文字不断地在演变着;说是一人独创,是不可能的。《系辞》的话自然合理得多。
“仓颉造字说”也不是凭空起来的。秦以前是文字发生与演化的时代,字体因世因国而不同,官书虽是系统相承,民间书却极为庞杂。到了战国末期,政治方面,学术方面,都感到统一的需要了,鼓吹的也有人了;文字统一的需要,自然也在一般意识之中。这时候抬出一个造字的圣人,实在是统一文字的预备工夫,好教人知道“一个”圣人造的字当然是该一致的。《荀子·解蔽篇》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一”是“专一”的意思,这儿只说仓颉是个整理文字的专家,并不曾说他是造字的人;可见得那时“仓颉造字说”还没有凝成定型。但是,仓颉究竟是什么人呢?照近人的解释,“仓颉”的字音近于“商契”,造字的也许指的是商契。商契是商民族的祖宗。“契”有“刀刻”的义;古代用刀笔刻字,文字有“书契”的名称。可能因为这点联系,商契便传为造字的圣人。事实上商契也许和造字全然无涉,但这个传说却暗示着文字起于夏商之间。这个暗示也许是值得相信的。至于仓颉是黄帝的史官,始见于《说文序》。“仓颉造字说”大概凝定于汉初,那时还没有定出他是哪一代的人;《说文序》所称,显然是后来加添的枝叶了。
识字是教育的初步。《周礼·保氏》说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先生教给他们识字。秦以前字体非常庞杂,贵族子弟所学的,大约只是官书罢了。秦始皇统一了天下,他也统一了文字;小篆成了国书,别体渐归淘汰,识字便简易多了。这时候贵族阶级已经没有了,所以渐渐注重一般的识字教育。到了汉代,考试史、尚书史(书记秘书)等官儿,都只凭识字的程度;识字教育更注重了。识字需要字书。相传最古的字书是《史籀篇》,是周宣王的太史籀作的。这部书已经佚去,但许慎《说文解字》里收了好些“籀文”,又称为“大篆”,字体和小篆差不多,和始皇以前三百年的碑碣器物上的秦篆简直一样。所以现在相信这只是始皇以前秦国的字书。“史籀”是“书记必读”的意思,只是书名。不是人名。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