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小书青春版谈美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家小书青春版谈美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7.93 2.7折 29.9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光潜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ISBN9787200161779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9.9元

货号31577371

上书时间2024-06-05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谈美》写于1932年,是继《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之后的“第十三封信”。书中针对青年朋友在面对凌乱的美学知识前,所遇到的美感欣赏和美学思考上的问题,加以谈说,从美的来源,美感与快感,美与艺术及与人的各种思想、情感活动的关系中,提炼出美的特点、美的观念,以此来指引青年走出迷路。作者以亲切风趣的语调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渗透着他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文中后提出“人生的艺术化”的理想目标,倡导以美的眼光、心态观照现实,既能严肃认真对待,又能在摆脱时而见豁达,“引读者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朱自清语)。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曾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安徽大学等院校教授。参与筹办《文学杂志》,并任主编。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作协顾问。曾翻译柏拉图《文艺对话集》、莱辛《拉奥孔》、黑格尔《美学》、艾克曼所辑《歌德谈话录》等;著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诗论》等;有《朱光潜全集》(20卷)行世。

目录

朱自清 _ 1
开场话 _ 1
一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 ? ? ? ——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_ 5
二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 ? ?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_ 13
三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 ? ?——宇宙的人情化 _ 22
四 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
? ? ? ? ——美感与快感 _ 30
五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 ? ? ?——美感与联想 _ 37
六 “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
? ? ? ?——考证、批评与欣赏 _ 44
七 “情人眼底出西施”
? ? ? ?——美与自然 _ 53
八 “依样画葫芦”
? ? ? ?——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 _ 61
九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 ? ? ?——艺术与游戏 _ 70
十 空中楼阁
? ? ? ? ——创造的想象 _ 78
十一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 ? ? ? ?——创造与情感 _ 86
十二 “从心所欲,不逾矩”
? ? ? ? ?——创造与格律 _ 94
十三 “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
? ? ? ? ?——创造与摹仿 _ 102
十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 ? ? ?——天才与灵感 _ 110
十五 “慢慢走,欣赏啊!”
? ? ? ? ?——人生的艺术化 _ 118

内容摘要
《谈美》写于1932年,是继《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之后的“第十三封信”。书中针对青年朋友在面对凌乱的美学知识前,所遇到的美感欣赏和美学思考上的问题,加以谈说,从美的来源,美感与快感,美与艺术及与人的各种思想、情感活动的关系中,提炼出美的特点、美的观念,以此来指引青年走出迷路。作者以亲切风趣的语调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渗透着他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文中最后提出“人生的艺术化”的理想目标,倡导以美的眼光、心态观照现实,既能严肃认真对待,又能在摆脱时而见豁达,“引读者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朱自清语)。

主编推荐
“大家小书 青春版”系列丛书中一种。通行经典版本。装帧精巧,便于拿取翻阅;设计活泼明亮,又突显主题。“孟实先生引读者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这种“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值得学者深思。文艺理论当有以观其会通;局于一方一隅,是不会有真知灼见的。 ”——朱自清

精彩内容
“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一直到现在,我们都是讨论艺术的创造与欣赏。在收尾这一节中,我提议约略说明艺术和人生的关系。
我在开章明义时就着重美感态度和实用态度的分别,以及艺术和实际人生之中所应有的距离,如果话说到这里为止,你也许误解我把艺术和人生看成漠不相关的两件事。我的意思并不如此。
人生是多方面而却互相和谐的整体,把它分析开来看,我们说某部分是实用的活动,某部分是科学的活动,某部分是美感的活动,为正名析理起见,原应有此分别;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完满的人生见于这三种活动的平均发展,它们虽是可分别的而却不是互相冲突的。“实际人生”比整个人生的意义较为窄狭。一般人的错误在把它们认为相等,以为艺术对于“实际人生”既是隔着一层,它在整个人生中也就没有什么价值。有些人为维护艺术的地位,又想把它硬纳到“实际人生”的小范围里去。这般人不但是误解艺术,而且也没有认识人生。我们把实际生活看作整个人生之中的一片段,所以在肯定艺术与实际人生的距离时,并非肯定艺术与整个人生的隔阂。严格地说,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无创造、无欣赏的人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第一,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关,不能稍有移动或增减。一字一句之中都可以见出全篇精神的贯注。比如陶渊明的《饮酒》诗本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人把“见”字误印为“望”字,原文的自然与物相遇相得的神情便完全丧失。这种艺术的完整性在生活中叫作“人格”。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