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农业水资源管理与农民集体行动
  • 我国农业水资源管理与农民集体行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国农业水资源管理与农民集体行动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1.29 3.7折 5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晓莉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ISBN9787516661680

出版时间2022-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1202657660

上书时间2024-06-05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晓莉,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农村研究院博士后。

目录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缘起

12研究背景与反思

121农业供水不足

122水利改革方案

123来自实践的挑战

13研究问题及路径

131研究立足点与意义

132研究问题和方法

14实地研究的推进

15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6论文结构

第二章理论综述和分析框架

21研究领域与趋势

22理论综述 

221集体行动学派

222赋权学派

223以社区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管理学派

23研究的分析框架

第三章我国的灌溉管理体制变革

31灌溉管理体制变革的过程

32灌溉管理体制变革的总体特征

33灌溉管理体制变革的社会经济效益

34小结:新型集体行动视角下的灌溉管理体制变革

第四章作为问题的农民用水户协会

41不同条件下的协会组建过程分析

42协会的运行管理——各行动主体的“权力关系”与“权力
使用”

421协会内部各主要行动主体

422协会运行管理中各行动主体的权力使用

43本章小结

第五章农田灌溉系统与农民集体行动

51K乡社会经济情况

52K乡农作制度与水利系统

53以自然村为基础的农业用水管理

531凯佐一、二、三组灌溉用水管理

532大补羊组灌溉用水管理

533基昌组灌溉用水管理

534新尧组灌溉用水管理

535新寨院组灌溉用水管理

536牛安云组灌溉用水管理

54以社区为基础的集体行动路径及可能性

第六章一个乡镇级的灌溉资源系统:黄家寨水库案例

61黄家寨水库的修建历史——“真、伪集体行动”之辨

62黄家寨水库管理体制变革——以不变应万变

63黄家寨水库的维修工程——不关老百姓的事

64黄家寨水库的灌溉管理——农民集体行动之路径和可能性

65新型集体行动视角下的乡镇级灌溉资源系统

第七章一个以社区为基础的灌溉管理系统:滚塘自然村

71走进村庄

72滚塘自然村的族与姓

73田土利用与农业生产

731从人民公社时期“忆”(“议”)起

732从“分包到户”到“土地流转”

733农业生产的“特点”和“价值”

734村庄的“穷人”和“富人”

74乡镇政权与村民自治

741新时期多向度的K乡政府管理

742新时期服务型、有限功能型的滚塘村村民自治

75留守妇女与村庄公共事务

76变迁中的仪式与村庄凝聚

761民族信仰

762公共节庆

763婚庆和丧葬

764乔迁仪式

765变迁中的仪式和信仰

77自组织的灌溉管理系统

771农田灌溉的管理需求与自然村层面上集体行动的维持

772与铁厂的水权之争

773农田灌溉的投资需求与以地方为基础的新型集体行动的
达成

78以自然村为基础的农业水资源管理

第八章结论与建议

81结论

82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图、表、文框目录

图、表、文框目录

表1-1社会学劳动分工11

表1-2研究问题和方法一览表17

表1-3微观情境的研究个案20

表1-4实地研究一览表21

表2-1标准的专家方法32

表2-2集体行动各理论流派的异同点38

表2-3物品属性分类42

表2-4社区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管理研究在实地建立实践框架51

表3-1农田灌溉管理体制变革阶段划分表59

表5-12008年K乡农作物种类及播种面积88

表5-2K乡主要灌溉水源一览表92

表5-3牛安云村灌溉水渠工程建设动态102

表5-4集体行动视角下的案例比较104

表6-1黄家寨水库概览110

表6-2黄家寨水库灌溉类型126

表6-3社区管水机构框架130

表6-4黄家寨水库灌溉系统的关键要素分析134

表7-1滚塘自然村杂姓家谱146

表7-2滚塘自然村实物代金统计表155

表7-3滚塘自然村1995年和2007年平均每户纯收入157

表7-4滚塘自然村年人均纯收入在820元以下贫困农户花名册161

表7-5滚塘自然村1997年分水沟修建过程183

表7-6滚塘自然村2006年水井修建过程184

表7-7滚塘自然村2009年主沟渠维修过程185

表7-8滚塘自然村不同时期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集体行动对照表187

图2-1影响制度选择的变量总览41

图2-2制度分析框架42

图2-3社会—生态系统多层次分析框架43

图2-4论文研究框架55

图2-5论文分析框架56

图3-1我国灌溉管理机构59

图4-1长合农民用水户协会相关行动主体72

图4-2农民用水户协会组建过程“中继者”分析73

图6-1黄家寨水库工程管理及灌溉管理相关行动主体示意图113

图7-1滚塘社区与资源图143

图7-2滚塘自然村地下水权之争相关行动主体关系图183

文框5-1黄家寨水库灌溉用水与地块分布案例94

文框6-1黄家寨水库灌溉用水纠纷案例127

文框6-2黄家寨水库跨村联合灌溉案例131

文框7-1滚塘村土地转包案例155

文框7-2滚塘村家庭农业生产案例一157

文框7-3滚塘村家庭农业生产案例二158

文框7-4滚塘村家庭农业生产案例三158

文框7-5滚塘村家庭农业生产案例四159

文框7-6滚塘村家庭农业生产案例五159

文框7-7滚塘村田土生产管理乡规民约169

内容摘要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面对水资源短缺、农业供水不足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在过去几十年里我国一直在努力寻求解决办法。完善农田水利工程、深化农业水价改革和农田水利设施产权改革、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是改革的主要方向。本研究结合以行动者为导向的研究视角和结构化理论,分别在体制、组织和微观情境三个层面,对我国农业水资源管理系统中多方行动主体通过互动达成合作或冲突的集体行动过程进行研究,揭示不同层面的灌溉管理改革实践中,灌溉难题何以破解以及新型集体行动何以达成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问题。

精彩内容
第一章绪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
——管子·水地篇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11研究缘起某日,母亲翻出了压箱底的糖果盒子,一张泛着黄边儿却留有清晰字迹的扉页上,是母亲一笔一画记录下的一位通灵者对女儿命运的说道。算命先生说我是“海中金命”,即金之困于水。于是,我认定自己与生俱来的水之缘。其实从物质的角度,人就是水。而从生命的角度,水可以说是能量的源泉与载体。就水与中国古代宇宙成论而言,中国古代哲学最早企图解释宇宙万物的产生就是以“阴阳五行说”作为开始的,而这种观念一直与水密切相关。例如,《易经》“润万物者莫润乎水”,又如《管子·水地篇》中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诸生之宗室也”,《律历志》提出“天一以生水”,这些都堪称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明确的水生万物论。
水对人类的重要性是不证自明的,近些年来有关水资源危机的报道和研究更是不绝于耳。但真正让我第一次意识到“水的危机”,是2007年春一门研究生选修课——“以社区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管理”(CBNRM)在贵州省K乡的课程实习。一个寨子的渠道瘫痪无法从水库取水,妇女们要半夜起床在水井旁排长队挑水打秧田。在当地,水源不足问题严重地制约着老百姓的生活和生产。同时,农田灌溉设施老化、管护主体缺位等诸多问题加重了水资源短缺对农业生产的制约。在“以问题为导向”的行动研究方法论指导下,“农业水资源管理”成了我研究的关注点。经过一系列的文献准备工作,并基于暑假在K乡一个月的实地调查,以“农业水资源管理供给中农民集体行动的理性与过程”为题,我顺利通过了论文的开题答辩,受到了CBNRM实地研究奖学金的支持,得以在贵州K乡继续我的“水之旅”。与K乡的情、与水的缘,使我在中国西南这片布依族、苗族自治的广袤土地上、在“农业水资源管理”这个领域留了下来……一年半之后的我自己也十分惊讶:这里成了我的第二故乡。太多太多的话要说,却总也说不多。引几个调查日记里的小插曲同大家分享:初来乍到——书记主动打来电话2008725“晓莉啊,听小农说你今天过来了,晚上一起到乡里吃饭吧。”“好好,不喝酒就好,没听出来,您是?”“王登福啊。”“哦,王乡长您好,您现在在办公室吗?我这就过去”挂掉电话一翻阅电话簿,额滴神呢,王书记!抓起手包,塞上本子就走。
这感觉像极了——放牛班的春天2008726一觉醒来八点半。洗漱,泡衣服,冲咖啡。
去水龙头处洗衣服,小朋友们呼呼啦啦来报到了。男孩居多,趁着衣服泡在那,指挥他们合唱两首歌,《一二三四像首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点了点名:何照谦、陈代辉、周文斌(周文文的弟弟)、吴桂福(吴桂丽的弟弟)、王忠良、王忠涛、韩发武。女生早就记住了,周文文、吴桂丽、王链、韩熔。陈代辉不唱,坐后面一排去了,吴桂丽、周文文一边一个打拍子,像极了放牛班的春天。唱完歌又拿砖头在墙上写下二十六个字母。点名一个个教。Feelsogood!十点半说拜拜,得为自己吝啬时间了,对不起孩子们。外面太阳好大,抱被子出去晒,六个小男孩一个都没有少,坐在地上,拿我刚发给他们的圆珠笔在腿上、手心上、胳膊上抄写白灰墙上淡砖色写的那二十六个字母!三个大孩子(陈代辉、周文文、吴桂丽,王链、韩荣还没来)帮我收拾整理屋子,待我回屋后,他们又跑到小农屋学英语去了。
我的体会毫无保留跟你分享——乡长如是说2008727“你是说我们下去的时候,跟我们一起下去看看,是吧?你放心,我会尽我所能地为你的调研提供便利。”“我工作的体会啊,我的思想啊,都会毫无保留地跟你分享,你可以写到论文里,当然不要提我的名字啊,涉及政府,有些敏感的,你可以处理一下,再写进去。”在论文研究正式启动之前,我也曾写过一篇研究动机的小散文,与理论无关。“诚然,好的研究题目是论文写作成功的一半。作为农村发展与管理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有成千的研究题目,关于移民、性别、农民合作、减贫、村庄治理、公共物品供给、政策影响、农村福利、家庭生计、自然资源管理等。我要问问自己所做研究的原始动机,因为这关系到今后三年的时间里,我所要从事的领域和将要研究的地方……”12研究背景与反思121农业供水不足由于人口持续增长、经济快速发展、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加上管理体制、制度和政策措施不完善,中国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和水质退化问题,已经对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产生了不利影响,危及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根据世界银行(2006)的统计分析,中国很快将成为东亚最为缺水的国家。据估计,2004年全国有近3亿人口缺乏安全的饮用水GuoZi,“WaterPollutionBecomesaMatterofLifeorDeath,”ChinaDaily,Dec[EB/OL].242004,http://www.chinadaily.com.cn/english/doc/2004-12/24/content_403044htm.。根据水利部《21世纪的中国水供求》分析,2010年全国总供水量为6400亿~6670亿m3,相应的工业、农业、生活及生态环境总需水量在中等干旱年为6988亿m3,供需缺口近318亿m3;到2030年,我国将缺水400亿~500亿m3。据估计,因水资源短缺每年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0~600亿元CharlesWolfJr.,K.C.Yeh,BenjaminZycher,etal.FaultLinesinChina’sEconomicTerrain[M].SantaMonica,CA:Rand,2004:88.。水资源短缺及水质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粮食安全以及长期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但我国耕地平均摊水量只有全球平均数的3/4。目前农业缺水量约300亿m3/年,每年的受旱农田面积都在2000万~2700万hm2,每年由于缺水少产粮食700亿~800亿kg,还有8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刘金芳)。有这样一组数字足以证明水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制约:在1826亿亩耕地中只有867亿亩能确保灌溉,近10亿亩旱耕地只能依靠自然降水而成为“望天田”;我国农业灌溉水利用率仅46%,而发达国家为70%左右。我国每生产1kg粮食需要消耗1300kg水,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指标在1000Kg以下新华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粮食增产、扩大内需的助推器[EB/OL].[2008-12-16].http://www.mwr.gov.cn/ztpd/2009ztbd/jksljs/mtgz/200812/t20081216_1756.html.。
此外,农田水环境恶化、农村用水缺乏管理及农业用水的挤占等问题又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农业用水面临的考验。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又加剧了对水资源管理的挑战。根据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对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给予的特别关注BatesBC,KundzewiczZW,WuS,etal.ClimateChangeandWater.TechnicalPaperofthe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M].IPCCSecretariat,Geneva,2008.,在气候变化与水资源方面的总结报道,为观测到的记录和气候预测提供了丰富的证据,表明淡水资源是脆弱的,受到气候变化潜在的强烈影响,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产生了广泛的后果。他们还指出,现有的水资源管理,不能足够应付气候变化对水资源供给、洪水风险、健康、农业、能源和水生生态系统保障程度的影响(曹建廷)。国内的最新研究也揭示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交易及农民收入可能带来的影响。自然科学的研究揭示了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综观各类模型的分析,“对灌溉作物的影响要小于旱地作物”。经济学的分析则认为,加入市场的因素分析,会减弱气候变化对作物生产的影响。不过综合分析,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对灌溉类农田要小于对旱地类农田(ICTSD-IPCJ.Wang,J.HuangandS.Rozelle,2010,ClimateChangeandChina’sAgriculturalSector:AnOverviewofImpactsAdaptationandMitigation.ICTSD-IPCIssueBriefNo.5.)。 2010年发生于我国西南五省市(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的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致使耕地受旱面积达116亿亩影响统计截至3月30日,见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375576.htm。 。2011年,我国华北、黄淮地区的干旱又持续了3至4个月,河南、山东、山西、河北、江苏、安徽等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除了气候变化的因素之外,农业水利问题也引起了中央高层的充分重视,2011年出台了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122水利改革方案面对水资源短缺、农业供水不足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在过去几十年里我国一直努力寻求解决办法。既包括利用新技术开源节流、修建或修复水利设施等工程性措施,又有诸多制度、管理方面等非工程性措施,从传统上的部门分割管理转向综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定新的法律和制度框架,越来越多地采用市场手段以及鼓励公众和利益相关者参与水资源管理等。就农田灌溉领域来看,一是涉及水权、水价、灌溉设施及灌溉管理机构的市场化改革;二是鼓励用水农户在工程的建设和管护、决策制定、分配用水等一系列过程中的参与或自治;三是加大国家在大中型基础设施建设和灌溉管理政策改革中的投入力度。“国家+市场+用水户参与”并驾齐驱的改革思路均得到了政府、市场、学者、公民社会以及国际发展机构的支持(亚洲开发银行1988年亚洲开发银行与我国签订了技术援助项目“改进灌溉管理和费用回收”,旨在推广成立不同层次的农民用水协会。1989年11月,水利部农水司曾在江西省开会,推广亚行项目成果。但当时即便在国际上,参与式灌溉管理仍处于探讨阶段。国内对其理解也还不深,未给予足够重视。、世界银行20世纪90年代,世界银行(简称世行)规定,所有使用世行贷款的项目都必须组建用水户协会,进行参与式管理改革试点。经过几年的准备,“世行贷款长江水资源项目”于1995年4月获得批准。2002年,世行通过民主管理灌溉用水来赋权当地农民的项目实践,已涉及了8个省的四大灌溉项目。经济自立灌排区(SIDD)、农民用水者协会(WUAs)以及供水公司(WSCs)等新型灌溉管理组织形式和方式借由世行项目得以推广。在世行项目推动下,截至2004年年底,我国组建起了300多个农民用水者协会(见世行网站,http://web.worldbank.org/WBSITE/EXTERNAL/COUNTRIES/EASTASIAPACIFICEXT/CHINAEXTN/0,contentMDK:20052184~menuPK:3949959~pagePK:1497618~piPK:217854~theSitePK:318950,00.html)。2010年10月,国务院批准了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2011—2013财年备选项目规划,其中农林水项目7个,贷款75亿美元(见发改委网站,http://www.sdpc.gov.cn/xmsphz/t20101118_381055.htm)。、英国发展署2002年,英国发展署与我国水利部签署“面向贫困人口的农村水利改革项目”协议,项目方以政府出台支持协会建设的政策为条件,而政府也意在出台此项政策,于是双方达成协议。2005年,以国务院502号文件的形式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民用水协会建设的意见》。等),在不同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并取得了一些经验(如湖北、湖南、新疆等王晓莉,刘永功.我国的灌溉管理体制变革及其评价[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5):50-53.)。市场化改革的措施包括水权制度建设、完善并推行农业水价改革、建设“经济自立灌排区(SIDD)”和发展“公私合作模式”以及对工程设施的“拍卖、承包、转让”等;用水户参与主要是通过“一事一议”制度和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如农民用水户协会或联合会等)来进行。同时,国家一方面接连出台促进灌溉管理改革的政策文件,另一方面又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明确提出2010年年底前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2013年年底前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2008年,水利部制定了一个“三位一体”的改革计划,即深化农业水价改革+农民用水自治的协会管理方式+完善农田水利工程。
2011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首个关于水利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即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它将我国新形势下的水利问题主要诊断为“工程性缺水”,思路是“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要求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增加投入大兴农田水利。《决定》提出,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意味着未来10年的水利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决定》还明确提出,“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充分发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治资金的综合效益”。农田水利建设重点有三方面:一是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二是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三是因地制宜兴建中小型水利设施,支持山丘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在农田水利的管护方面,“一是在延续发挥市场机制在工程运行中的作用的同时,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多种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并要求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给予补助;二是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强化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能,按规定核定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在农业水价方面,“按照促进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的原则,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财政适当补助,探索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
总的来看,国家在农田水利改革方面的思路有三点:一是涉及水权、水价及工程设施的市场化改革;二是通过“一事一议”“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等形式推进农民参与;三是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加大各级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在水利建设方面的投入,如“以奖代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和“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等形式。然而在实践中,三条改革思路都面临着其困境和挑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