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 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7.35 4.8折 98 全新

库存1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罗伯特·斯特恩 著 丁三东 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49687

出版时间2022-08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98元

货号31514757

上书时间2024-06-05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作者:罗伯特·斯特恩(RobertStern),英国人,谢菲尔德大学哲学教授,毕业于剑桥大学,自1989年以来一直在谢菲尔德大学工作。出版有大量关于康德、黑格尔和先验论证作品,代表作有《黑格尔、康德与客体结构》(1990)和《黑格尔形而上学》(2009)等。
译者:丁三东,武汉大学哲学博士,现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主要从事德国古典哲学、实践哲学、生物学哲学和演化论的教学研究工作。

目录
序言和致谢
中译本序言
新版前言
导言
缩略语表

第一章?语境中的《精神现象学》
黑格尔与他的时代
《精神现象学》在黑格尔生平和作品中的位置
黑格尔的体系
《精神现象学》的任务
文本概览
“序言”和“导论”
内容概要

第二章?对象的辩证法
感性确定性
知觉
力与知性
向自我意识的过渡
内容概要

第三章?主体的辩证法
主人与奴隶
斯多葛主义、怀疑主义和不幸的意识
内容概要

第四章?理性的辩证法
理性主义和理念主义
观察的理性
行动的理性
实践的理性
内容概要

第五章?精神的辩证法
真实的精神:伦理
自我异化的精神:教化
对其自身有确定性的精神:道德
内容概要

第六章?宗教的辩证法
自然宗教
艺术宗教
启示宗教
内容概要

第七章?哲学作为辩证法
绝对认知
内容概要
结论

第八章?《精神现象学》接受史

进一步阅读书目
参考文献
索引
译者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是“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之一。作者斯特恩是黑格尔研究领域的专家,书中对《精神现象学》,尤其是黑格尔思想的辩证特性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读,从客体、主体、理性、精神、宗教等多个角度深入黑格尔思想。除了《精神现象学》全书的导论式概览外,本书在每章结尾写有内容概览和延展阅读书目,并介绍了《精神现象学》的成书经历和接受史,等等。本书逻辑流畅、语言扼要,以一种简明的方式扫去了笼罩在黑格尔该著上的雾霭,启迪和激励着读者有勇气走进黑格尔的这部巨著。
“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简介“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精选多位影响西方思想进程的伟大哲学家,如笛卡尔、黑格尔、克尔凯郭尔、胡塞尔、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德里达等的代表作品(《第一哲学的沉思》《精神现象学》《恐惧与颤栗》《笛卡尔式的沉思》《存在与时间》《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等)进行导读。丛书不仅深入地探讨了这些艰深的哲学著作所包含的论点、思想和持久意义,还总括了这些哲学家的生平及主要思想,并整合了其他相关研究文献,旨在为国内哲学专业学生及哲学爱好者深入学习及理解原著,并展开该哲学领域研究提供优良读本。

精彩内容
1.人们常说,黑格尔(1770—1831)在一个不平凡的时代度过了平凡的一生。当然,与例如克尔凯郭尔或马克思比起来,他的生平要相对单调。然而,它的平凡可能被夸大了。他在年轻的时候毕竟的确有个私生子;他认识他那个时代许多杰出的智识之士,包括歌德、谢林以及荷尔德林;他的职业生涯前后高下悬殊,他在四十好几岁之前长期默默无闻,过了不到二十年,他在死前就已闻名全国,在国际上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人们之所以对黑格尔的生平没那么大兴趣,或许是因为他的性格不怎么讨人喜欢。人们(甚至他的某些崇拜者)通常认为,黑格尔这个人顽固、墨守成规、浮夸、野心勃勃。然而再一次地,我们得要谨慎地对待这些评价,因为他显然也具备一系列美德,包括忠诚、理智上正直、身处逆境不屈不挠、笨拙得可爱,以及在我们今天看到的肖像里,冷峻的外表下隐藏着的乐观、幽默和深情的能力。因此,尽管有些与他接触的人被他激怒、冒犯或是弄迷糊了,但他都能激起别人的热爱、尊崇和忠贞不渝的感情。他的生平和性格肯定要比人们通常设想的更加复杂、更加有趣。
——选自《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黑格尔与他的时代”2.尽管强调黑格尔一生平凡无奇,这么做可能会误导人,然而,强调他的时代离奇非凡,这么做则不会误导人。实际上,那个时代在几个层面都非同寻常。首先,在历史和政治层面,黑格尔以及与他同代的其他思想家都见证了法国大革命,见证了恐怖时期(theTerror)的血腥后果,见证了拿破仑的浮沉,见证了1830年的七月革命,与此同时,他们也经历了神圣罗马帝国的消亡,以及德国许多邦国政治和社会生活的重组,他们周围自由改革的潮流起起伏伏。发生在法国的一系列事件对这个时期的德国知识分子来说特别重要。
——选自《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黑格尔与他的时代”3.使得黑格尔很难被恰切归类的原因,除了要找到合适的历史语境这个因素外,还有第三个因素,这就是黑格尔思想自身的本性,它的辩证特性。我的意思是,正如我们将会看到的,黑格尔面对许多争议时,所寻求的并不是通过采纳一方或另一方的观点来解决这些争议,而是试图通过表明支撑着争议的二分法是错误的,以此来重铸问题,从而就有可能把双方的立场整合起来,以上是黑格尔哲学观点的核心特征。
——选自《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导言
4.《精神现象学》被作为黑格尔思想发展的分水岭,其理由有三。
第一,一般认为,黑格尔是通过这部作品而开始作为一位后康德德国理念论的独特人物而崭露头角的,他在该著中开始偏离了这个时期的其他哲学家。……这还因为,黑格尔正是在这部作品里才对他的前辈们关心的那些问题最终(在37岁的时候)开始自己独特的探究,才开始采取一种被辨识为“黑格尔式的”观点。因此,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里边针对各种问题所提出的观点是他在成熟时期出版的作品里边始终捍卫的,而在《精神现象学》之前的作品中提出的那些观点则依然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在这部作品与其后的那些作品之间存在着一种相当大程度的思想连续性。……《精神现象学》之所以被视为黑格尔第一部成熟时期作品的第三个原因是,它在黑格尔思想中被赋予了一个体系性的地位,他的早期作品中基本上是没有这种体系性的。
——选自《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精神现象学》在黑格尔生平的作品中的位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