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故事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8.32
2.9折
¥
29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李长之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15367538
出版时间2021-0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29元
货号31566866
上书时间2024-06-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作者李长之(1910—1978),季羡林的同乡、小学同学、清华大学时期同学,“清华四剑客”之一,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两年后转哲学系,师从张东荪、金岳霖和冯友兰。1949年后一直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在中国文坛和国际汉学界颇有影响,包括《孔子的故事》在内的诸多著作先后被译为外文出版。
目录
一 没落的贵族和孤苦的幼年
二 孔子幼年时代的鲁国文化空气
三 在挫折中前进
四 教育事业的开端
五 孔子和老子的会见
六 走向成熟的道路
七 孔子在齐国政治活动的失败
八 孔子在齐国的收获和影响
九 孔子在混乱的鲁国中的寂寞
一○ 孔子继续从事教育事业
一一 从中都宰到司寇
一二 孔子在外交上的胜利
一三 孔子和鲁国贵族的斗争
一四 孔子终于出走
一五 在卫国受到监视
一六 过匡城被拘留
一七 到了晋国的边界上
一八 仍然回到卫国——不愉快的三年
一九 过宋国的时候遭到迫害
二○ 孔子停留在陈国
二一 孔子绝粮
二二 孔子勾留在楚国的边缘
二三 孔子再到卫国和归鲁
二四 孔子归鲁后的政治言论和政治态度
二五 专心从事教育工作
二六 编写《春秋》
二七 整理诗歌和音乐
二八 弟子颜渊和子路的死
二九 孔子最后的歌声
后记
附录 我教你读书
内容摘要
本书按时间顺序,系统
地讲解了孔子一生的轨迹,翔实生动地勾画出孔子的一
生,也把《论语》打乱顺序串讲了一遍,让我们理解了很多原本不理解的章节。此外在本书中还展现了孔子作为一个“人”的方面。在大家的印象中,孔子作为“圣人”被高度的神化了,在这本书里,孔子有着自己的喜怒哀
乐,有自己的亲人朋友,在这里孔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主编推荐
李长之先生文笔轻松易懂,适合青少年阅读,但同样充满了学者的严谨态度,援引注脚有200多处。把论语和其他各种有关孔子的材料按照时间线索贯穿起来,写成一部类似孔子传记的作品。是了解孔子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入门之书。
精彩内容
一
没落的贵族和孤苦的幼
年孔子的祖先原是宋国(在现在河南、江苏交界的地方)的贵族,如果再往远里说,他们还是殷代贵族的后代。孔子在临死的时候也曾说自己是殷人呢。
但是,到了孔子的前三四代,由于宋国统治集团的内部倾轧而逃到鲁国(在现在山东东南部、江苏西北部)避难的时候,这贵族的世家是日渐没落了。
孔子的父亲叫纥,字叔梁,是鲁国一个职位不大的武官,他很有力气。有一次,几个诸侯国家去攻打一个叫偪阳(在现在山东峄县南)的小国,鲁国也参加了。
孔纥就在鲁国的军队中。当他们攻入偪阳城的时候,守城的人把一种闸门放了下来,先入城的队伍眼看就被隔断在城里了,这时孔纥用双手把闸门一掀,掀起来了,先入城的军队才得以完全退
出来。这事发生在公元前五六三年,离孔子出生还有十
二年呐。又有一次,孔纥和其他两个鲁国将领,率领三百武士,打退了齐国的侵扰。这事发生在公元前五五六年,离孔子出生只有五年。
这就是我们所仅仅知道的关于孔子父亲的事迹了。
孔子的母亲姓颜,叫徵在。当孔纥和她结婚的时候,她还很年轻,可是孔纥已经上了岁数了。他们结婚是没有经过当时社会上所通行的完备手续的,因此遭到了社会上的奚落。
孔纥和颜徵在很希望得到一个儿子,他们曾在曲阜东南的尼丘山上祷告过。后来他们生了一个男孩,便给这孩子取名叫丘,别名仲尼
。这就是后人习惯上尊称的孔子。“仲”是老二的意思,这说明孔纥和徵在结婚以前有过妻子,而且有过一个儿子了。
孔子生的这一年是公元前五五一年——周灵王二十
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距现在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光景。
孔子父母的结合既不十
分符合当时的礼制,而当时的礼制又特别沉重地约束着
妇女,所以孔子的母亲过着
不很称心的日子。孔子也就从小时候起,多懂得了一些人的脸色,多感受到了一些人情的冷暖,于是养成一种谨慎小心的性格,很敏感,很善于应付人,并习惯于遇事有所思索,总之,有点早熟吧。当然,由于孔子后来不断地锻炼,他并没有因此而流入孤僻和冷酷。
可不幸的是,孔子只有三岁,1父亲孔纥便亡故了。他母亲因为舆论的压力,连丈夫埋葬的地方也一直没有告诉过孔子。那时,他家正从陬邑(在现在山东泗水县东南)移居到鲁国的国都曲阜。
孔子小时候得不到什么合适的玩具,他只是爱模仿祭祀,摆上小盘小碗,学着
行礼玩儿。这就是他常做的也几乎是唯一的游戏了。
二孔子幼年时代的鲁国文化空气在孔子八岁的时候,吴国那个不肯接受王位的公子季札出使各地,到了鲁国。
季札在鲁国有机会听到鲁国所特地保存着的较完备的周朝乐歌。那些乐歌大部分保留在现存的《诗经》里,连次序也和现存《诗经》中的大致相符。这说明鲁国有比较完备的文化遗产。
季札是一个博学而有艺术修养的人,他对于听到的乐歌都有中肯的、深刻的批评。他听到《周南》《召南》两部分乐歌时就说:“真
好啊,这反映出周代建国的基础已经有了,只是还有点草创的光景。其中表现着勤劳,可是没有怨意。”以后又听到郑地(在现在河南新郑市)的民歌,他对于郑地民歌的批评是:“这种音乐为什么这么细弱?很有享乐的气氛。这个小国有些危险了。”又往下,便听到齐国(在现在山东的中部和东部)民歌,他很满意,说:“很舒缓,很深远,真是大国的气派,这个国家的前途不可限量呵。”再往下,是豳地民歌,秦国民歌,魏、唐二地民歌。他说:“豳地的民歌,愉快而不淫荡。秦国民歌还保持周朝原先的歌调。魏、唐两处的民歌,反映了俭朴而有远虑的习俗。”1郐地以下的民歌,他是不满意的,但因为身为外交使臣,就不好意思多加批评了。
他又听了宫廷音乐《小雅》和《大雅》,也顺便夸奖了几句。他在鲁国,除了周代音乐以外,还见识到了前代的音乐歌舞。他最满意的是相传为大舜乐歌的《韶》,这种音乐的乐器主要是箫。他说:“我已经听到并看到最好的了,再有其他音乐,我也不想享受了。”后来孔子也是很欣赏《韶》乐的。
季札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文艺批评家。就《诗经》说,他乃是第一个予以系统的批评的人。
P1-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