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韩星姬(한성희),韩国专业心理分析师、儿童精神科医师、医学博士,曾供职国立首尔医院(现国立精神健康中心)20多年,历任美国加州洛杉矶分校医学院访问教授、韩国精神分析学会会长、大韩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会公关总监和高丽、成均馆医学院外聘导师。
译者简介:
蔺阳子,对外经济贸易中韩同声传译专业硕士,华东师范博士。曾赴首尔访学,有丰富的外事、学术、商务会议口笔译工作经验,出版有《村上春树 旅》等译著。
目录
Chapter 1 此时此刻,我在哪里
不知不觉变得迷茫
寻找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空间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孑然一身,不必烦恼
不与任何人比较,踏出自己的步调
日积月累,水滴石穿
Chapter 2 身处变处,静待成长
人生过半,经历混乱
换个视角,人生将更加精彩
尝遍酸甜苦辣,才能收获成长
事与愿违,世间常态
以广阔的视野审视现实中的自我
从现在起,注重内外兼修
Chapter 3 今日之我,优于昨日之我
给自己放个假
看似普通的事情,也许并不普通
从独乐到众乐
乐观生活的秘籍
体力充沛,快乐生活
为自己埋下一颗种子,静待发芽
Chapter 4 切忌在任何一段关系中迷失自我
当舍则舍
一段健康的关系,需要爱憎分明
坚守初心,才能岿然不动
夫妻关系,是一项终身课题
成人方知父母心
为人之父的意义
Chapter 5 是时候拥抱自己了
无力感是人生全新启程的信号
避免被人轻视
一朝冲动,满盘皆输
只有“不安”才能让我动起来
虚假的尊严,不要也罢
成年人的成长,需要有所不同
内容摘要
人是不是到了某个年纪之后,就只剩下低头认输的份儿呢?本书以三四十岁人群的年龄焦虑为切入点,作者在四十岁时曾力克万难,远赴海外进修,有感于年龄不是问题、用何种心态面对年龄焦虑才是实现个人成长的关键。她在书中解读了三四十岁的中年人的心理世界,描述了他们在职场、生活、家庭、子女教育中常常遇见的问题,分享应对年龄焦虑的方法,鼓励中年人突破年龄的束缚,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只要不畏改变,就能实现全新的自我成长
主编推荐
☆人的一生,总要经历几次转折。每一次转折,好比一次换季。 ☆人在换季的时候,免疫力有所下降,容易伤风感冒。人生周期发生变化,身体和心理也难免遭遇适应性障碍。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得不和过去告别,面对未来的变化和挑战,焦虑和不安也随之而来。 ☆我们可能因猛然陡增的生活压力而倍感紧迫,也可能因身边的依靠悄然消失而陷入彷徨与迷茫中。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树立全新的个人成长观念,以更加广阔的视野重新审视自我和现实。摆脱年龄焦虑,在岁月沉淀中书写人生后半程的新篇章。
精彩内容
不知不觉变得迷茫“无力”是当下韩国三四十岁人群心理状态的侧写。表面上看,这群人肩扛责任与义务,忙得不可开
交,似乎希望自己能够早日从现实中摆脱出来。可他们的根本问题,在于人生目标与方向的缺失。弱冠之年,他们也曾怀揣梦想,未来可期;而如今年近不惑,当初的梦想可曾实现呢?
此时,他们从梦境中跌落,被迫开始接受现实的审判,而这也是搁置理想、摆脱幻想的肇始,所以无力与不安的心理状态,自然会随之而来。某一天他们突然发现,生活偏离了轨道,并没有按照预设的剧本上演,便急于寻求
改变。当有关未来的选项减少时,这种求变的欲望便会更加强烈。然而,寻求全新的人生目标、追求
笃定的生活方向,并非易事。四十岁前后出现的这种“无力感”是个人发展出现危机的一个信号。
寻求认可,一路疾行英旭(音)是一名典型的工作狂。因为他工作极
其勤奋,为人很有亲和力,所以入职后便快速得到了晋升。老板对他青眼有加,他自然也愿意为公司披星戴月。突然有一天,英旭觉得心脏不太舒服,就去医院进行了检查。结果,刚到四十岁的他就被查出了高血脂、高血压、
动脉硬化,以及体重超标。实际上,心脏问题只是恐惧发作的表现,而此前他早已饱受失眠、强迫症的困扰。
虽然英旭本人毫无察觉,但其身体早已超负荷运转。英旭把公司当作证明自身价值的标尺,一个披荆斩棘、所向披靡的战场;他还沉醉于把“自身的商品价值发挥到极致,使其高效运转”。他认为工作是一种获得认可的手段,工作能力一旦受到质疑,自己的人设也将随之坍塌。
对于英旭这样的职场精英而言,工作不仅能够拓展人生的外延,还是证明自我的利器。谁承想,这却无异于某种“职场中毒”的表现。
突如其来的身体不适,让英旭不得不选择休三个月的病假。正是这段时间,他看到了此前未曾见过的世界。他笑着说道:“以前,我好像总是为了别人而工作,可现在我想为了幸福而工作。”他还补充道,“我现在想把工作当乐趣,避免以自我为中心,同时注重培养团队的成长。”名片丢了,我也丢了对于那些只看重结果而忽略过程的人来说,名片大概是他们解构自我的最
佳方式了。对于他们而言
,没有了名片就意味着丢失了自我。因此,一旦从单位离开,“自我”也就随之消失。然而,这种剥夺感
所带来的影响实际上远比我们想象得更加严重。因为此时人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往常与他人的交往
均始于自己的某种社会地位。所以,越是成功的人,退休后罹患抑郁症的概
率就越大。
拼尽全力取得的某种社会成就,不过是人生的一
部分而已。比如,张三作为一个自然人,一定由多个概念构成,仅仅一个要
素是无法对他进行准确描述的。生而为人,我们既可以为人父母、为人子女,更可为人知己,可这些要素不过是一张张名片罢了。很多人对此一无所知,究其一生,只为这一张张名片疲于奔命。长此以往,人自然会觉得生活充满了不幸。所以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这些名片不仅会随时消失,更会随时变化。此外,我们还要
在“自我”与社会之间,建立一个保证自己实现自尊、
自爱的缓冲地带。对于职场人而言,这个缓冲地带则存在于“自我”与“社会人”身份之外的“第三空间”。
P3-5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