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程(自顶向下分析与设计方法第2版高等院校精品课程系列教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程(自顶向下分析与设计方法第2版高等院校精品课程系列教材)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55.09 7.0折 79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功宜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664444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9元

货号30978223

上书时间2024-06-05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吴功宜,南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曾任南开大学计算机系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信息技术科学学院院长。
    长期从事计算机网络、互联网、物联网与信息安全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招收和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出版专著、译著与教材30余部。
    2000年获南开大学很好教师特等奖;2003年获天津市“十五”立功奖章;2018年获教育部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前言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1
1.1 计算机网络发展阶段与特点1
1.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1
1.1.2 ARPANET的研究与发展2
1.1.3 互联网的形成与发展8
1.2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三条主线10
1.2.1 第一条主线:ARPANET到互联网11
1.2.2 第二条主线:无线网络技术发展11
1.2.3 第三条主线:网络安全技术发展12
1.3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13
1.3.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3
1.3.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3
1.4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15
1.4.1 计算机网络拓扑的定义15
1.4.2 计算机网络拓扑的分类15
1.5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16
1.5.1 早期广域网的结构16
1.5.2 互联网的基本结构16
1.6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17
1.6.1 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17
1.6.2 OSI参考模型的发展19
1.6.3 TCP/IP与参考模型22
1.6.4 一种建议的参考模型23
1.6.5 互联网标准、RFC文档与管理机构24
1.7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状况26
1.7.1 CNNIC与互联网统计报告26
1.7.2 中国互联网用户数的增长27
1.7.3 中国互联网主干网的发展28
1.8 本章总结29
第2章 广域网、局域网与城域网30
2.1 广域网30
2.1.1 广域网的主要特征30
2.1.2 广域网技术的发展趋势31
2.1.3 广域网与TCP/IP39
2.2 局域网40
2.2.1 局域网技术的发展过程40
2.2.2 高速以太网技术的研究与发展41
2.3 城域网43
2.3.1 城域网概念的演变43
2.3.2 宽带城域网的结构与层次划分44
2.3.3 接入网技术47
2.4 计算机网络的两种融合发展趋势49
2.4.1 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网与电信网的融合49
2.4.2 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的融合50
2.5 本章总结51
第3章 互联网应用技术52
3.1 互联网应用技术概述52
3.1.1 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发展阶段52
3.1.2 C/S模式与P2P模式53
3.2 互联网基本应用56
3.2.1 远程登录应用56
3.2.2 电子邮件应用57
3.2.3 文件传输应用59
3.2.4 网络新闻应用61
3.3 基于Web技术的应用64
3.3.1 Web的基本概念64
3.3.2 电子商务应用67
3.3.3 电子政务应用68
3.3.4 搜索引擎应用69
3.4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72
3.4.1 博客应用72
3.4.2 播客应用73
3.4.3 网络电视应用74
3.4.4 IP电话应用75
3.5 基于P2P技术的应用77
3.5.1 文件共享应用77
3.5.2 即时通信应用80
3.5.3 流媒体应用82
3.5.4 共享存储应用83
3.5.5 分布式计算应用84
3.5.6 协同工作应用85
3.6 本章总结85
第4章 应用层与应用系统设计方法86
4.1 网络应用与应用系统86
4.1.1 端系统与核心交换的概念86
4.1.2 应用进程之间的相互作用87
4.1.3 C/S与P2P工作模式88
4.1.4 网络应用与应用层协议89
4.1.5 网络应用对低层服务的要求90
4.1.6 网络应用对传输层协议的选择91
4.2 域名服务与DNS93
4.2.1 域名服务的设计思路93
4.2.2 域名系统的实现方案96
4.2.3 域名数据库的基本结构97
4.2.4 域名解析的工作原理99
4.2.5 域名系统的性能优化100
4.3 主机配置与DHCP102
4.3.1 主机配置的基本概念102
4.3.2 主机配置协议的发展102
4.3.3 DHCP的基本内容103
4.4 电子邮件与相关协议106
4.4.1 邮件服务的设计思路106
4.4.2 电子邮件系统结构107
4.4.3 SMTP的基本内容108
4.4.4 MIME的基本内容112
4.4.5 POP3、IMAP4与基于Web的电子邮件113
4.5 文件传输与FTP115
4.5.1 FTP服务的工作模型115
4.5.2 FTP的基本内容116
4.6 Web服务与HTTP118
4.6.1 HTTP的发展118
4.6.2 非持续连接与持续连接119
4.6.3 HTTP的基本内容121
4.6.4 HTML的基本内容126
4.6.5 Web浏览器的结构129
4.7 即时通信与SIP131
4.7.1 即时通信的工作模型131
4.7.2 SIP的基本内容133
4.8 网络管理与SNMP137
4.8.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137
4.8.2 网管系统的工作原理139
4.8.3 SNMP的基本内容140
4.9 本章总结143
第5章 传输层与传输层协议分析144
5.1 传输层的基本概念144
5.1.1 传输层的基本功能144
5.1.2 应用层、传输层与网络层的关系145
5.1.3 应用进程、套接字与传输层协议146
5.1.4 网络环境中的应用进程标识146
5.1.5 多种传输层协议的识别148
5.2 传输层协议特点分析149
5.2.1 两种传输层协议比较149
5.2.2 传输层协议与应用层协议的关系150
5.3 UDP150
5.3.1 UDP的特点150
5.3.2 UDP报文格式151
5.3.3 UDP校验和的基本概念与计算示例152
5.3.4 UDP适用的范围153
5.4 TCP154
5.4.1 TCP的特点154
5.4.2 TCP报文格式156
5.4.3 TCP连接建立与释放158
5.4.4 TCP窗口与确认、重传机制160
5.4.5 TCP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165
5.4.6 UNIX进程通信实现方法171
5.5 本章总结175
第6章 网络层与网络层协议分析176
6.1 网络层与IP的发展176
6.1.1 网络层的基本概念176
6.1.2 IP的演变与发展177
6.2 IPv4的基本内容178
6.2.1 IP的特点178
6.2.2 IPv4分组格式179
6.3 IPv4地址184
6.3.1 IP地址的概念与划分技术184
6.3.2 标准分类的IP地址187
6.3.3 划分子网的三级地址结构191
6.3.4 无类别域间路由194
6.3.5 专用地址与内部网络地址规划197
6.3.6 网络地址转换198
6.4 路由算法与分组交付200
6.4.1 分组交付和路由选择的概念200
6.4.2 路由表的建立、更新与路由协议205
6.4.3 路由信息协议207
6.4.4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209
6.4.5 边界网关协议213
6.4.6 路由器与第三层交换技术214
6.5 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219
6.5.1 ICMP的功能219
6.5.2 ICMP报文类型219
6.5.3 ICMP报文格式220
6.6 IP多播与IGMP221
6.6.1 IP多播的概念221
6.6.2 IGMP的基本内容223
6.6.3 多播路由器与隧道技术224
6.7 QoS与RSVP、DiffServ、MPLS协议224
6.7.1 资源预留协议225
6.7.2 区分服务226
6.7.3 多协议标识交换228
6.8 地址解析协议229
6.8.1 地址解析的概念229
6.8.2 ARP报文格式230
6.9 移动IP231
6.9.1 移动IP的概念231
6.9.2 移动IP的设计目标232
6.9.3 移动IP结构与术语233
6.9.4 移动IP的工作原理234
6.10 IPv6237
6.10.1 IPv6的研究背景237
6.10.2 IPv6的主要特点238
6.10.3 IPv6地址239
6.10.4 IPv6分组结构与基本头部240
6.10.5 IPv6扩展头部244
6.10.6 IPv4到IPv6的过渡247
6.11 本章总结249
第7章 数据链路层与数据链路层协议分析250
7.1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250
7.1.1 物理线路与数据链路250
7.1.2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251
7.2 差错产生与差错控制方法251
7.2.1 设计数据链路层的原因251
7.2.2 差错产生原因和差错类型252
7.2.3 误码率的定义252
7.2.4 检错码与纠错码253
7.2.5 循环冗余编码的工作原理253
7.2.6 差错控制机制255
7.3 面向字符型数据链路层协议256
7.3.1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分类256
7.3.2 BSC协议的基本内容257
7.4 面向比特型数据链路层协议259
7.4.1 HDLC协议的研究背景259
7.4.2 数据链路配置和数据传输259
7.4.3 HDLC帧格式260
7.4.4 HDLC协议的工作过程263
7.5 互联网数据链路层协议265
7.5.1 PPP的研究背景265
7.5.2 PPP的基本内容265
7.6 以太网与局域网组网267
7.6.1 IEEE 802参考模型267
7.6.2 以太网的工作原理268
7.6.3 以太网帧格式271
7.7 高速以太网技术272
7.7.1 快速以太网272
7.7.2 千兆位以太网273
7.7.3 万兆位以太网273
7.8 局域网组网技术275
7.8.1 交换式局域网技术275
7.8.2 虚拟局域网技术276
7.8.3 局域网组网方法277
7.8.4 网桥与局域网互联280
7.9 本章总结283
第8章 物理层与物理层协议分析284
8.1 物理层与物理层协议284
8.1.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284
8.1.2 物理层向数据链路层提供的服务285
8.2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85
8.2.1 信息、数据与信号285
8.2.2 数据传输类型287
8.2.3 传输介质类型289
8.3 数据编码技术294
8.3.1 数据编码类型294
8.3.2 模拟数据编码技术294
8.3.3 数字数据编码技术296
8.3.4 脉冲编码调制技术297
8.4 数据传输速率的相关概念299
8.4.1 数据传输速率的定义299
8.4.2 奈奎斯特准则与香农定律299
8.5 多路复用技术300
8.5.1 多路复用技术的分类300
8.5.2 时分多路复用301
8.5.3 频分多路复用303
8.5.4 波分多路复用303
8.6 本章总结304
第9章 无线网络技术305
9.1 无线网络的基本概念305
9.1.1 无线网络技术的分类305
9.1.2 无线分组网与无线自组网306
9.1.3 无线传感器网306
9.1.4 无线网状网307
9.2 无线局域网技术307
9.2.1 无线局域网的概念307
9.2.2 无线局域网的技术分类308
9.2.3 无线局域网的工作原理309
9.2.4 IEEE 802.11标准311
9.3 无线城域网技术312
9.3.1 宽带无线接入的概念312
9.3.2 IEEE 802.16标准313
9.4 无线个人区域网技术314
9.4.1 蓝牙技术与协议314
9.4.2 无线个人区域网与IEEE 802.15.4标准315
9.4.3 ZigBee技术与协议317
9.5 无线自组网技术318
9.5.1 无线自组网的概念318
9.5.2 无线自组网的应用领域319
9.5.3 无线自组网的关键技术320
9.6 无线传感器网技术321
9.6.1 无线传感器网的概念321
9.6.2 无线传感器网的应用领域321
9.6.3 无线传感器网的基本结构323
9.6.4 无线传感器网的关键技术325
9.7 无线网状网技术327
9.7.1 无线网状网的概念327
9.7.2 无线网状网的基本结构328
9.8 本章总结329
第10章 网络安全技术331
10.1 网络安全与网络空间安全331
10.1.1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331
10.1.2 网络空间安全的概念332
10.1.3 网络空间安全的理论体系333
10.2 OSI安全体系结构334
10.2.1 安全体系结构的概念334
10.2.2 网络安全模型的提出336
10.2.3 网络安全标准337
10.3 加密与认证技术338
10.3.1 密码学中的概念338
10.3.2 对称密码体制339
10.3.3 非对称密码体制340
10.3.4 数字签名技术342
10.4 网络安全协议343
10.4.1 网络层安全与IPSec343
10.4.2 传输层安全与SSL346
10.4.3 应用层安全与PGP、SET347
10.5 防火墙技术348
10.5.1 防火墙的基本概念348
10.5.2 防火墙的主要类型349
10.5.3 防火墙系统结构351
10.6 入侵检测技术352
10.6.1 入侵检测的概念352
10.6.2 入侵检测技术分类353
10.6.3 蜜罐的概念354
10.7 恶意代码及防护技术355
10.7.1 恶意代码的演变355
10.7.2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356
10.7.3 网络蠕虫的概念357
10.7.4 木马程序的概念357
10.7.5 网络防病毒技术358
10.8 本章总结359
参考文献360

内容摘要
本书按照自顶向下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在系统地讨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技术发展的三条主线(互联网应用、无线网络与网络安全),以及广域网、局域网与城域网技术发展、演变的基础上,重点讨论网络应用与应用层协议、网络应用体系结构与应用软件设计方法;从网络应用系统对传输层及低层提供的服务功能与协议要求的基础上,介绍了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及物理层的概念与技术,并对当前研究与应用的热点—无线网络、网络安全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讨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