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语文的思与诗——干国祥谈语文教学
  • 深度语文的思与诗——干国祥谈语文教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深度语文的思与诗——干国祥谈语文教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0.56 4.1折 49.8 全新

库存4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干国祥

出版社漓江

ISBN9787540793517

出版时间2023-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9.8元

货号1202815794

上书时间2024-06-04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oo1 / 自序:深度语文人物——干国祥

第一辑  思辨与诗意共融

oo2 / 青春赠礼
——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o1o / 风雪夜归人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课堂教学实录
o24 / 过不完的《元日》
—— 《元日》课堂教学实录
o35 / 磅礴万物以为一
—— 《北冥有鱼》课堂教学实录
o56 / 如何在课堂上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 《田忌赛马》课堂教学实录

|||        oo1          |           目录        |||

第二辑  文字的味道

076 / 一生只够两句诗
——读《山园小梅》
079 / 深谙月理的《峨眉山月歌》
082 /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别解
087 / 细读《春江花月夜》
101 / 细读《养生主》诠庖丁解牛
105 / 天眼大开,何须登楼
——读《登鹳雀楼》
108 / 细读《山中访友》

第三辑  三思而后教

124 / 教育狼孩及其拯救
135 / 牛尾巴为什么不能翘起来
159 / 是教《金字塔》还是教“金字塔”
163 / 部编低段识字教学初探
—— 以二上《难忘的泼水节》为例
166 / 浪漫 ·丰富 ·惊奇
——低段语文教学秘诀,请把教材故事化

|||       002           |           深度语文的思与诗  |||

170 / 一个问题造就一堂好课
172 / 怎么教中文?享受思与诗而已
179 / 再到清华附小聊《论语》
183 / 如此安静的课堂何以可能
187 / 全网误读《少年中国说》
191 / 虚构历史中的伟大真实
195 / 细菌?不要太有趣好不好
—— 听一堂八年级生物课
198 / “真实”二字,废掉了几代人的作文
201 / 上课,先把学生打回“原形”
204 / 把上课当成生命里最重要的赴约
207 / 童诗与古诗,孩子凭谁去感受天地万物
209 / 文言与今文,我们用谁去表达
——谈谈小学生用文言写作
212 / 草木 ·农人 ·诗句
—— 由评“农历的天空下”课程讲述而修改
215 / 二十四节气 ·教育 ·课程
220 / 语文课程不承担文学创作
222 / 何为童话,何为寓言
—— 关于《皇帝的新装》和《卖火柴的小女孩》

目录        |||

225 / 以动物小说的言说方式教《最后一头战象》
—— 兼评何捷老师同名教学
229 / 诗歌的今古之辨
242 / 论文体的价值与局限
246 / 四不像的《猫》
—— 写于杨枫教研课《猫》之后
249 / 为什么托尔斯泰《穷人》属于典型而非经典
—— 写于周小娟教研课后

内容摘要
什么是好的文本解读?
如何经由思抵达诗?
语文学科的本质是什么?
语文教学走向何方?
干国祥老师是著名教育教学专家,其一流的语文教学艺术令老师折服。在本书中,干国祥老师从授课的艺术、教材处理的技术、文本解读的技巧、教育现象的反思等方面,阐释了他30多年来对中小学语文的教学思考,集中地表现了他对深度语文的教学探索。
本书分为三辑,第一辑“思辨与诗意共融”真实地展现干国祥老师的语文课堂实录,让教师从创造性的设计和灵性的互动中体验语文教学的魅力;第二辑“文字的味道”阐述教师如何细读文本,顺利进入文字背后的秘境;第三辑“三思而后教”是干国祥老师对当下教育教学的思考与感悟,启迪教师走上智慧教育之路。
本书是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书籍,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提供指导。

精彩内容
第一辑思辨与诗意共融青春赠礼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第一次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课,大概是在2004年。在夏昆的班,和范美忠同题授课,当时李镇西、魏智渊都在那所学校。
我和美忠对海子都属于“情有独钟”“深有共鸣”的异类。当然,基于我俩存在的差异,两人解读的路径和结果并不一致。
然而,我们在课堂上都遇到了一样的困境:已是高二的学生,居然对这首诗全无感觉。那时,刚接班不久的夏昆,还不是后来获得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冠军、不断著书演讲的那个夏昆。
对此,我采取了无限降低起点,不断和学生对话,诱导学生尽力有所领会的方法——学生在课堂前后的领会,显然是有明显落差的,但最 终不可能抵达我的预期。美忠则采取了不顾一切、滔滔讲述的方式,哪怕学生此刻完全懵懂,未来若重新翻阅课堂实录,翻阅美忠喷涌的语言,也一定是会大有所得的,而且是极其珍贵的青春记忆。
无论如何,那堂课只呈现了我展开对话的能力,但没有把我的另一 面,即作为一个稍有名气的文本解读者的功夫,呈现出来。
后来我把这首诗收入了小学六年级的晨诵课①,作为“毕业赠礼”单元的其中一首,稍稍加了点提示性的导读——毕竟,什么都揭示了,不仅剥夺了学生自己领悟的机会,而且限制了他们自己去解读的自由。
于是这首诗依然是老师们的“难题”:看似很明白,却仿佛什么也讲不出来。
前几天,晨山学校双语部永无岛教室②的老师邀请我去讲这首诗,我答应了。不料随后一系列工作上的重大变故、竭力补救,几次都被提醒又转眼忘了这件事。直到昨天晚上,疲惫不堪中,又被提醒第二天有这堂晨诵课。
于是打开诗歌,熟悉的感觉潮水般涌来,让人一会儿寒冷,一会儿温暖。我们一生都在理解那些伟大的诗,解读不在百度上,而在我们自己的灵魂深处。
因为老师的失误,学生上课前居然没有接触到诗歌,也就是说,这是他们平生第一次遭遇这首诗。
两分钟默读揣摩,我请他们用声音表达出此刻的理解:清澈,明亮,很有感觉。近两年晨诵的时间,果然没有白白浪费。
然后,我用标准的绍兴版普通话,把自己的理解适度注入诗歌,也 朗读了一遍。再请他们朗读,味道已有所不同。 ——声音总是诠释性的,与普通话的标准无关,与理解者、朗读者的生命理解和表现感染有关。
我:这首诗的关键词是哪一个?
稍一迟疑,大家都指向了“幸福”这个高频出现、特别亮眼的词。
我:诗歌中写了哪几种幸福?
毕竟是刚刚接触这首诗不久,这个问题有点难。在几次变换着形式的点拨下,在要求区分自己幸福和别人幸福的引导下,他们首先找到了“陌生人的尘世幸福”: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谁是陌生人?这是一种怎样的幸福?作者自己想要这种幸福吗?
是的,今天我们和父母还不是陌生人,但随着年岁增长,随着我们对世界和人生有了自己坚定不移的看法,那么我们和父母就有可能从最 熟悉的人成为相互陌生的人。一个男生补充说:“形同陌路。”更一般的说法,是代沟。
陌生人不可能是从来没有关系、在心里都没留下过痕迹的芸芸众生,它总意味着关系改变的结果:由原本陌生,通过交流,譬如这首诗歌,而相互熟悉;由原本熟悉,甚至热恋,因为对幸福的理解不再相同,渐渐成为熟悉的陌生人。
也许诗人写诗的时候,心中有个明确的有名有姓的“陌生人”,譬如 分手的恋人,譬如没有共同语言的同事,但我们阅读诗歌不必做这样幼 稚可笑的还原。我们可以代入我们自己的陌生人,而聆听诗歌时,则可以理解为诗歌中的诗人,潜在的一切已经陌生、正通向陌生的人,譬如 所有还未真正理解这首诗的读者。
陌生人们的幸福,就是尘世宣扬着的幸福,我们其实都清楚眼下“灿烂的前程”的流行含义:考上名高中,考上名大学,找到同样是成功者的爱人,在一线城市买下每平方米数十万的学区房,在知名大公司拥有股份……诗歌特别提到了爱情,即“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因为物质的满足之后,人们需要高品质的精神生活,灰姑娘需要找到白马王子,英雄需 要美人相伴。只有这样,人们才能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那么什么是诗人自己领悟到的幸福呢?现在学生已经不难找到,那是与尘世幸福相对的,诗人此刻领悟到的幸福: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这种幸福有什么样的特质?
生:简单,朴素……我:是的,简朴生活,但还没涉及本质。
有人说,自由。
对,自由! 尘世的幸福是外在标准规定的幸福,生命需要扭曲了自己去迎合标准。能适应标准的,会觉得这真的就是幸福;不能适应标准的,会感觉自己被异化,被压抑,不自由。所以他要放下世俗的、传统 的标准,寻找一种干干净净的、只属于自己个人的幸福感。
这所“面朝大海”的房子,没有房产证,也标不清房价,它只不过面朝着大海或者青山,春天来临的时候,周围开满了鲜花。在课堂上我没有讲下面这些话,在文章里补充几句吧:现在很盛行的民宿,潜存着人们瓦尔登湖式的安慰和梦想,但它同样被客人们的虚荣扭曲着,成为深山里、大海边另一种炫耀财富和身份的庸俗。他们念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句,而我们却嗅到了金钱堆砌的傲慢和浅薄。
这是诗人此刻领悟到的幸福,但它是诗人向往的幸福吗?这样的生 活,我们许多同学的家长今天已经过上了,但显然,它并不是诗人本质上的幸福。
诗人的幸福,诗人在诗句里并没有做清晰的表述,但它毕竟不可抑止地暴露了出来: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和每一个亲人通信,依然属于此刻领悟到的简朴生活、自由生活的幸福。但想把一种幸福告诉“每一个人”,这就不再是平凡人的幸福。
我:为什么这幸福由闪电来告知?
女生:因为这幸福就像闪电,来得很快,去得也快!
谁有资格和能力,把自己的声音告诉每一个人? 不是皇帝,不是权威,而是诗人,是写下了“床前明月光”的诗人,是写下了“感时花溅泪”的诗人,是写下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人。
诗人并不安分于他简朴、自由生活的幸福,他骨子里依然想要向每一个人传达他精神上的感悟。而“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最终完全暴露了诗人的心愿,诗人的本质,诗人的天命。
如果他没有完成这一使命,他不可能在每天的简单生活中获得恒久的幸福。
我:为什么要从“明天起”?
生(开始领悟):今天才刚刚领悟,那么也就意味着昨天还没领悟!
我:没领悟到什么?
学生已经难以揣摩一个诗人的心境,他们只有朦胧的感觉,似乎那里潜藏着某种痛楚。
是的,幸福的闪电不仅仅是来得快、去得快,还意味着它突然划破存在,照亮了原本在黑暗中、痛苦中的诗人。它意味着今天之前,昨天,漫长过去里的漫长黑暗。
诗人的使命,是赋予世界以新感觉、新名字、新意义与新价值。
这也就意味着,在此之前,他完全不敢苟同尘世的幸福,他甚至会鄙视那种幸福、诅咒那种生活,他甚至可能会认为自己的使命就是唤醒世人,把世人从物欲中拯救出来,走向高冈,走向远方。
也就是,他可能与世界为敌:与热爱尘世的女友为敌,与在尘世中奋斗的同事为敌,与身边一切热衷于尘世价值的人和机构为敌。而世界对他的种种呼告,最有可能的回报只是三个字:神经病!
这样的黑暗与痛楚,会彻底地压垮一个人,让他疯狂,抑郁。如果他不能获得解脱,他就可能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获救的道路,有选择信仰、研究佛经、阅读典籍……但任何一种这样个体生命的拯救,同时也就意味着诗人灵魂的消亡。
我:哪个词表达了诗人最终并不愿意苟同于尘世的幸福?
学生齐答:“只愿!”“只愿”二字,拉开了自由漂泊者的幸福与尘世幸福的距离,甚至重新回到了黑白对比、二元对立的状态。
其实哪怕用“也愿”,也依然只是表面上缓解了尘世幸福与自由漂泊、 简朴栖居这二者的矛盾。因为在自由漂泊、简朴栖居的幸福背后,还有诗人此刻并未意识到的更沉重的债务:诗人的幸福,只能以无尽的痛苦为食,以漫长的痛苦为代价,获得刹那的片刻觉悟。然后,再度沉入那无边无际的、黑沉沉的孤独和痛苦。
诗解完了,我缓缓朗读了一遍自己写的助读:有人说,这是一首最温暖的诗;有人说,这是一首最绝望的诗。
有人说,这是一个最善良的诗人;有人说,这是一个最痛苦的诗人。
想想凡·高的《向日葵》吧,那同样是一个绝望的画家为这个世界所画出的最热烈、最激情的画。
只有窥见过黑暗的灵魂,才能够感受到每一寸光与每一缕温暖的意义。
只有经历过内心的寒冷,才能够把幸福的来临,当成是闪电击中了自己。
只有善良的诗人,才想着为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道街,重新起一个温暖的名字。
有时候,一个诗人就像一个负有特殊使命的人,他必须去完成这个据说是神灵给他的任务(否则为什么只有他才能做到呢)。
于是,他不能太关心粮食和蔬菜,他只能祝别人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有情人终成眷属。
而他自己,“只愿”——不,是“只能”,他只能“面朝大海”,而不是这尘世。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是诗人对未来世界的描绘:人们拥有了物质的幸福之后,终有一天,会在精神上获得同样的富足。
我告诉孩子们,这首诗写成,两个月后,诗人卧轨自杀。从此每年的那一天,会有许多年轻的诗人和热爱诗歌的人,聚到一起,念起这首诗,献给作为诗人而不朽的海子——这一盏走丢了的灯。
最后,由孩子们回到干干净净的诗歌,再干干净净地朗读一遍。
我:作为老师,我尊重你们从三种幸福中选择任何一种,这是你们的自由;作为老师,我必须揭示这三种幸福的意义和可能的结局,这是我的责任。下课。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