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一切告别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7.41
3.0折
¥
59
全新
库存22件
作者 (英)罗伯特·格雷夫斯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ISBN 9787572602511
出版时间 2021-09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定价 59元
货号 1202463963
上书时间 2024-06-04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罗伯特·格雷夫斯,1895年出生于温布尔登,父亲是爱尔兰作家阿尔弗雷德·珀西瓦尔·格雷夫斯,母亲是阿玛莉亚·冯·兰克。一战爆发时,他离开学校入伍,成了皇家威尔士步兵团的一名上尉。1926年,他在开罗大学当过一年的英国文学教授,除此之外,他都以写作为生,作品多为历史小说。1929年,他写出了自传《向一切告别》,这本自传很快就成为认可的当代经典,同时也是一部特别有价值的战争文献。 1961年,他被聘为牛津大学教授,并于1971年成为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的荣誉研究员。1985年12月7日,罗伯特·格雷夫斯逝世于马略卡岛,1929年以后他就一直住在此地。他去世时,《泰晤士报》写道:“作为风格独特的散文作家、历史小说家和记录者,罗伯特.格雷夫斯的斐然成就会让他名垂青史。” 目录 《向一切告别》无目录 内容摘要 \\\\\\\\\\\\\\\"1929年,罗伯特·格雷夫斯前往国外定居,“打定心意永不再认英国为吾乡”。《向一切告别》从他的童年和学校生活写起,重点讲述了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历:从战壕的生活、密友的逝去甚至自己身负重伤被误作“阵亡人员”等,到战时英国政府部门的失职和英国等级制度的荒谬。他以相对轻快、节制、略带反讽的笔调,从侧面烘托出大战孳生的失序和幻灭。书中还记述了他与其他作家和诗人如哈代、萨松等人的难忘交集,其中写到“阿拉伯的劳伦斯”的两章,令人印象深刻,刻画出了劳伦斯作为格雷夫斯的忠诚友人那日常生活的一面。 这是一部经典的战争回忆录,它对西线战事的描述生动而令人痛心;它也是有史以来最为坦诚的诗人自画像之一,如《观察家报》所评:“首度面世时,这本书就已是公认的经典之作。”\\\\\\\\\\\\\\\" 主编推荐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将烟消云散” ❈ 11次以上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作家 ❈ 博尔赫斯说“他是本世纪很有个性的作家之一” ❈ 辛波斯卡说“他是一个天生的诗人” ❈ 阿加莎·克里斯蒂将《零点》全书献给他 ❈ 罗伯特·格雷夫斯 经典非虚构作品 ❈ 通过个人回忆,阐释历史的真谛 ❈ 《卫报》“各时代伟大的100部非虚构作品” ❈ 《新闻周刊》“100本优选的书” ❈ 兰登书屋现代文库“100部很好非虚构作品” ❈ 耶鲁大学人文公开课“欧洲文明”推荐书目 ❈ 剑桥大学《现代主义简明读本》推荐书目 ❈ 哥伦比亚大学写作专业非虚构课程推荐阅读书目 ❈ 中文版国内读者期待多年,终于引进" 精彩内容 \\\\\\\\\\\\\\\"选段1在贝蒂讷,我见到了列兵查洛纳的鬼魂,他原本和我一起在兰卡斯特待过,在雷克瑟姆我们又一起被分配到F连。和一批被征募的士兵加入第一营时,他和我握手,说:“长官,我们会在法国重逢。”六月,他路过我们C连的驻地,我们正在享用一顿特别的晚宴,庆祝从昆希平安返回——吃的是新挖的土豆、鱼、绿豌豆、莴苣、羊排、奶油草莓,还有三瓶波玛红酒。列兵查洛纳从窗口朝里张望,行了个军礼,然后继续赶路。我不会认错人,也不会认错他军帽上的徽章;但当时,在贝蒂讷方圆几千米内绝无皇家威尔士燧发枪团的营队驻扎。我一跃而起,朝窗外张望,却只看到人行道上一个仍在冒烟的烟蒂。五月时,查洛纳就已在费斯蒂贝尔殒命。 选段2我对劳伦斯的战时活动一无所知,但我哥哥菲利普在一九一五年曾与他在开罗的情报部门共事,一同刺探土耳其军队的作战番号。我没有问起他关于阿拉伯起义的问题,一部分原因是他不喜欢这个话题——洛威尔·托马斯正在美国进行以“阿拉伯的劳伦斯”为主题的演讲——一部分原因是我和他之间约定好不提战争这个话题:我们都吃过战争的苦头,正享受着在牛津大学的悠闲时光。因此,虽然《智慧七柱》那写得又长又密的大页书写纸总是整整齐齐地码成一摞,摆在他的客厅桌子上,但我克制住了自己的好奇心。有时候他会提起战前他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考古工作,但诗歌,尤其是现代诗歌,是我们谈论最多的话题。 他希望见见各位诗人。通过我,他认识了西格夫里德、埃德蒙·布伦登、梅斯菲尔德等人,后来还认识了托马斯·哈代。他坦诚地表明,他钦慕诗人。他觉得诗人身上有某种秘密,或许他能将其掌握,并从中受益。查尔斯·道蒂是他的偶像,他通过他视为亚父的阿斯莫林博物馆馆长霍加斯的关系与道蒂结识。在劳伦斯眼中,诗人的秘密在于文字方面的造诣,而非某种特别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我学识尚浅,无法批驳这个观点;几年后,我学识见长,却发现劳伦斯是很难被说服的。对他来说,绘画、雕塑、音乐和诗歌是相类似的活动,区别只在于使用的媒介不同。劳伦斯对我说:“当我问道蒂他为什么要去阿拉伯游历时,他回答说他去那里是为了挽救自斯宾塞时代起便已陷入泥沼的英语。”道蒂的这番话似乎令劳伦斯印象深刻,我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智慧七柱》那热烈昂扬的文风。 选段3战争结束后,乔治·马洛里比以往更加热爱高山。五年后,他死在珠穆朗玛峰上。没人知道他和欧文是否完成了登顶前的最后五百米,也不知道他们是否折返或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但任何曾与乔治一同登过山的人,都相信他一定到达过顶峰,还像以往一样大肆庆祝,没给自己留下充裕的体力下山。我在报纸上读到他的死讯,里面没写到还是温彻斯特公学的优等生时,他登山是为了锻炼自己虚弱的心脏。他对我说过,温彻斯特公学的生活令他十分苦恼,他一度逃离过那里:除了几本心爱的数学书,他什么也没带。让乔治成名的另一个成就,是他撰写了关于詹姆斯·鲍斯韦尔的第一部现代传记。 他在查特豪斯公学虚度光阴,至少在我读书时是如此。男生们不尊敬他,因为他不是严厉的老师,他对板球或足球也不感兴趣。他尝试以友好的姿态对待班上的学生,这令他们感到困惑和不满,因为按照学校传统,师生之间的关系是遮遮掩掩的战争状态。我们认为欺骗老师或对老师撒谎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不过,对同学这么做则是道德败坏的举动。乔治还得罪了其他舍监老师,因为他拒绝接受这种战争状态。一有机会,他会努力试着和男生们交朋友。有一回,两位与他素有龃龉的舍监老师碰巧在短时间内相继死去,他对我开玩笑说:“瞧,罗伯特,我的仇敌,从我面前逃跑!”我总是直呼他的教名,他在学校里的另外三四个朋友也这么叫他。大部分男生和其他所有老师都无法接受不讲师道尊严的他。最终,他尴尬的处境影响了他的脾气;但他总是能找到四五个和他一样失意潦倒的男生,彼此友好相待,让日子相对好过一些。在最后出发去攀登珠穆朗玛峰之前,他决定辞职,接受在剑桥工人教育协会的职务,他厌倦了教绅士如何成为绅士。 选段4这个故事余下的部分,从一九二六年至今,极富戏剧性,却不能公之于众。我的健康和财政状况都得到了改善,婚姻却逐渐失去活力。舞台上出现了新的角色。我和南希对彼此都说出了一些不可原谅的话。一九二九年五月六日,我们分开了。当然,她坚持要让孩子跟她。于是,我就此去国,打定心意永不再认英国为吾乡——这就是我给本书定名《向一切告别》的来由。\\\\\\\\\\\\\\\" 媒体评论 "一部具有永恒价值的文学艺术品。很为坦诚的诗人自画像之一。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关于次世界大战的很好回忆录。 ——保罗·福塞尔(美国历史学家、一战史专家) 关于西线战事的经典叙述。 ——《泰晤士报》 一部颠覆性的杰作。 ——《卫报》 这或许是出自一位战争亲历者之手的一战很好记述了。书中可怖的战争暴行就像一波泥污浪潮,从战壕里流溢而出。对战友死亡的目击,累累可见的尸体,神经的灼痛,都让人在之后的年月里不住追问:以上帝的名义,到底是什么让各国能容忍这场无谓的屠杀持续四年之久,其间百万年轻人的生命因此消逝? ——英国亚马逊读者El Segundo 杰出的作品。坦率,怀着一种“事实如此”的诚实;没有什么加以忌讳的,因此其对战争暴行的书写,格外给人启示。一开始节奏比较慢,但当主角穿上军队制服,你的注意力就没法移开了。强烈推荐。说它是部经典,毫无疑议。 ——美国亚马逊读者Charles Harper"
— 没有更多了 —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