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步兵崛起:先秦千年步兵进化史
  • 步兵崛起:先秦千年步兵进化史
  • 步兵崛起:先秦千年步兵进化史
  • 步兵崛起:先秦千年步兵进化史
  • 步兵崛起:先秦千年步兵进化史
  • 步兵崛起:先秦千年步兵进化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步兵崛起:先秦千年步兵进化史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53.61 3.6折 149.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廉震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ISBN9787513928724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49.8元

货号30865913

上书时间2024-06-04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步兵是在何时何种契机之下成长为战场主力、实现崛起的?
军队的发展与社会性质、国家制度、经济结构等究竟有着怎样的密切联系?
“千乘之国”与“万乘之国”到底有多么强大的兵力?
烽火戏诸侯、曹刿论战、曲沃代翼、三家分晋、赵氏孤儿等耳熟能详的典故后暗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曾经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家们是如何走上神坛又如何成为一个史书上难以考证的名字的?
称霸一时所向披靡的魏武卒是怎样崛起又怎样走向灭亡的?
那些古老而又精巧的兵器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工艺水平与生产能力?
“鱼丽阵”“魏舒方阵”等只见于史书的步兵(步战)阵型是如何运用于战场的?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究竟是艺术夸张还是不争的事实?
……你能想到的或不能想到的本书都给出了答案。

作者简介
廉震,军事历史地理研究者,专注于古代战役地理复盘与兵棋推演领域,喜欢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还原古代战役布局与谋略,解读战阵运作与临阵指挥。曾参与《战场决胜者》《战争事典》的写作。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第一章  战车的附庸——车驰卒奔

第二篇        
战记2   晋楚争霸
第二章  晋卒好整以暇——春秋中前期的步兵发展

第三篇        
战记3   晋国在华北地区的扩张
第三章  毁车为行——魏舒方阵

第四篇        
战记4   五战灭楚
第四章  吴越步兵的崛起

第五篇        
战记5   勇如孙吴
第五章 精锐重装步兵的登场——魏武卒

第六篇        
战记6   五国伐齐
第六章 列国步兵的发展

第七篇        
战记7   人屠白起升官之路
第七章  战国中后期步兵的发展

第八篇        
战记8   秦灭楚之战
第八章  秦军步兵装备与战术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以先秦时期数次影响深远的战争为线索,从社会性质、国家制度、经济结构、军队规模、募兵方式,以及武器、战术等诸方面入手,以文献资料与考古发掘为依据,详细讲述了商亡西周立国到秦朝统一近千年时间内步兵从战场配角演变为不可撼动的战场主角的历史进程。

主编推荐
步兵是在何时何种契机之下成长为战场主力、实现崛起的?军队的发展与社会性质、国家制度、经济结构等究竟有着怎样的密切联系?“千乘之国”与“万乘之国”到底有多么强大的兵力?烽火戏诸侯、曹刿论战、曲沃代翼、三家分晋、赵氏孤儿等耳熟能详的典故后暗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曾经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家们是如何走上神坛又如何成为一个史书上难以考证的名字的?称霸一时所向披靡的魏武卒是怎样崛起又怎样走向灭亡的?那些古老而又精巧的兵器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工艺水平与生产能力?“鱼丽阵”“魏舒方阵”等只见于史书的步兵(步战)阵型是如何运用于战场的?“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究竟是艺术夸张还是不争的事实?……你能想到的或不能想到的本书都给出了答案。

精彩内容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再看,魏武卒的选拔要求实际就是该支部队的军事训练的达标要求。《荀子·议兵篇》记载:“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显然,武卒并不是简单地从普通百姓中直接选拔士兵,应该是在已有部队中挑选优秀士兵,单独编立一军。就这一点来看,多少有些后世宋太祖赵匡胤集合天下精兵以成禁军的意思(隋朝最后的精锐骁果军也是以同样原则,从全国府兵中挑选精壮士兵,以辽东之战中有着优秀表现的中低层军官为骨干编练成军的),只不过与魏武卒相比,宋初禁军的选拔标准更加细致,升降方式和待遇标准更加细化。被选为武卒的士兵可以立即获得远高于其他部队士兵所能享受的待遇。
在了解任何训练要求的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实战意义之后,我们也可以依照这些标准来推测魏武卒的战斗力水平以及基本步兵战术。
首先,衣三属之甲,背后的军事意义是:魏武卒是拥有重防护盔甲的重装步兵,在平时训练中,吴起也要求士兵穿戴好全副甲胄,以适应着甲状态下的战术动作。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魏国的国力强大、国用充实,昂贵的全防护重甲在训练中都可以使用,完全不考虑因此可能出现的磨损与耗费—显然魏国发达的手工业和强盛国力可以给魏武卒提供充足的优质盔甲。同时,这也反映出魏武卒在作战中将披挂全身护甲,是一支重装化的精锐步兵。
“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要求士兵可以正常地使用拉力高达12石的重弩,这一条显然对士兵的射击能力与体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当然这样的强弩会十分昂贵,可能更多是在体能素质和射击技艺的训练中供士兵轮流使用,在实战中会使用造价更低、装备更普遍的次一级强弩。带50支弩箭,这可以看作是携带了一个基数(考虑携带能力,满足既定时间内中高强度战斗需要的弹药数量,现代步兵常见携带弹药基数为步枪弹100—150发)的弹药。士兵在训练中必须携带作为主战兵器的戈,此时的戈不再是车战时代的步兵短戈,而是长戈。《吴起兵法》中提到长戟二丈四尺、短戟一丈二尺,以周尺一尺约合今23.1厘米计,两者的长度分别达到了5.54米与2.77米,属于不折不扣的长柄戈戟。车战时代,战车附庸步兵更多是以混战或者比较小的单位进行作战,对单兵的武艺要求相对高,因此多使用短戈;结坚阵步战的精锐步兵则需要装备方便发挥军阵集体力量的长柄武器。此外,也可能是某种语境中用“戈”一词笼统指代了长戈与长戟这类利于士兵在战阵搏杀中发挥个人技艺的所谓“勾兵”。
这三条军事训练要求勾勒出了魏武卒常用的作战方式—每一个士兵既要掌握弓弩的射击技巧,又要作为方阵的主力重步兵。一千多年之后的唐代,也对精锐步兵有同样的要求。部队中主力士兵同时装备了远射的弓箭、结阵作战的枪矛和近身肉搏的横刀,既要能掌握投射兵器的使用技巧,也要作为方阵的主力格斗士兵,属于投射—肉搏兼顾的复合型步兵。敌军在对阵魏武卒的时候,要先承受武卒强弩的火力打击,在推进中顶着如雨的弩箭被大量杀伤,然后才能和体能强悍、防护良好、兵刃锋利、训练有素的武卒们短兵相接。
“冠胄带剑”,和前三条反映的是同样的军事素质要求。此时的头盔多为青铜整体铸造(出土实物比较多见。此时的铸造青铜盔外形简朴,和商代那种铸有华美兽面纹饰的盔样式完全不同—近年来的一些影视剧出于审美的需要,经常让战国、秦汉时的军人们爱好“复古”般地佩戴着商代的头盔),或者是用铁片编缀(燕下都遗址出土了完整的铁盔实物)。由于其在设计上缺少能够分担头部重量的结构,佩戴者脖子的负荷很大,故而非战斗状态下,军人很少会一直佩戴着头盔。在平时训练中就要求戴盔,显然是典型的实战化要求训练。剑是一种相对昂贵的兵器,但作用上只能属于防身兵器,而非主战兵器,其关系类似于现代的士兵在配发突击步枪之余也会另行配置自卫手枪。能给所有士兵都装备上剑,可见武卒不惜工本的装备精良。与之对比,根据秦俑考古发掘成果显示,秦军佩剑比例并不高(这也可能和秦俑经历过盗掘破坏有关。但是即使考虑了这一因素,佩剑装备比例也远达不到魏武卒的1∶1)。可以推测魏武卒中主力方阵兵与近战肉搏兵之间的身份可以随时互换,以适应战局不同的需要。
“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这一点是魏武卒强大战斗力和吴起六十四战全胜的关键。魏武卒的每一名士兵都被要求能随身携带3天的补给。3天这个时间段不由得让我们联想到现代美军游骑兵部队(该部队并非特种部队,而是精锐轻步兵部队)惯用的3日攻击背包(3D背包)。魏武卒、游骑兵这两支古今著名的步兵部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3天作为单兵携带物资所能支撑战斗的最长时间(单兵自持力),其中意义耐人寻味。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