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湖斋笔记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9.49
4.3折
¥
6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杨益萍|责编:徐如麒
出版社上海文艺
ISBN9787532178421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31103288
上书时间2024-06-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自序
第一辑 往事记忆
隧道深处笑声欢
惊心动魄那一刻
防空洞里的琴声
农场轶事
遥忆非洲鼓乐声
与名人同行
醉酒故事
一件外套的故事
坐拥书亭苦与乐
致邵又芳老师的信
那一刻我们相逢无声
由祖孙对话想起的
徜徉在历史遗迹间
翻山越岭的日子
门锁的呼唤
趣事三题
漫步苏州河畔
鹤丰农庄的故事
难忘的连环画情结
自行车纪事
老兄弟的酒中情
第二辑 世事微言
标语中的人情味
名片故事
从细节看差异
名人的烦恼
一把椅子
癸巳新春话节俗
男儿泪
贺卡故事
聚会有感
冬日记事
难忘搜寻那一刻
我看低调与张扬
“最美图书”前的沉思
新年新向往
直呼其名漫议
一张旧照的联想
喜看坊间春意浓
修锅的联想
上海人的脾气
羡慕那份好心态
第三辑 故人追忆
怀念杨德炎同志
想起当年一声吼
贺友直与酒
一个充满爱心的人
送别母亲
缅怀丁锡满老师
悼念赵昌平先生
回忆丁景唐先生
追思郝铭鉴先生
第四辑 夕阳胜景
最美不过夕阳红
长寿与童心
在艺术天地中追梦
重阳漫谈老年乐
老母亲的开心事
心宽自有老来乐
人生圆梦新起点
不妨留点家史
珍贵家训代代传
一位老人的笔筒故事
依然感动
背诵的魅力
我与微信
手推轮椅悠悠走
百岁老人与摄影
仿佛回到童年
拥有历史情结的老人
寻访旧踪思绪长
与字典相伴的老人
一生做好一件事
养老院里丹桂香
百岁老人寿筵记
寻找生活中的美
在风雨无阻的队伍里
第五辑 旅途见闻
难忘海外歌声
印度导游拉江
祖孙同赏山河美
重访宝翠花园
飞越加拿大
普吉岛印象
圣彼得堡遇窃记
那片山水间的传说
夜迎蓝企鹅归巢
日本京都印象
马尔代夫之旅
酒桌上的鼾声
磐安游
我的故乡诸暨
第六辑 品书阅人
读《瞿志豪艺术作品集》
读钱逸敏《炫动的岁月》
读刘社建《古代监察史》
读孙颙小说《风眼》
读杨善乔作文集《奔流的小溪》
写下你我周边的好故事(代跋语)
内容摘要
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十年间写的散文和随笔,记录了值得珍藏的旧事轶闻。作者“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以独到的感受讲述发生在周边的故事,力求平朴本色,不失生动幽默。
这些文字,大致可分为6个部分。其中,“往事记忆”,记录了值得珍藏的旧事轶闻,包括惊心动魄的历史瞬间、令人难忘的醉酒故事;“世事微言”,记录了纷纭世事中的点滴感悟,包括饱含真情的男儿泪、令人沉思的“*美图书”;“故人追忆”,记录了对已故友人亲人的思念,包括对母亲的怀念;“夕阳胜景”,记录了对老年问题的关注,包括敬老奉亲的善举、传承文化的嘉行;“旅途见闻”,记录了海内外旅游的所见所闻,包括对风景胜地的印象、对故乡诸暨的赞美;“品书阅人”,记录了阅读几位友人作品的感想,包括由孙女作文集激起的喟叹。
精彩内容
隧道深处笑声欢上海,由于黄浦江的阻隔,致使两岸发展不平衡。
自清末民初开始,曾有多次修建越江工程的设想。可是,由于社会动荡,民生凋敝,这些设想均成为一纸空文。谁曾料想,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短短数十年间,黄浦江上下,相继建起13座跨江大桥,14条越江隧道。快速便捷的交通,将浦江两岸连成一体,使整个上海大地呈现一派繁
荣景象。世事变迁,令人想起毛主席的诗句:“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在为黄浦江越江工程的成就欢欣鼓舞的时候,人们没有忘记,上海第一条越江
隧道——打浦路隧道建设的历史。隧道全长2761米,隧道底部最大深埋在地面以下34米,于1965年6月动工,1971年6月10日建成通车。它不仅是上海第一条越江
隧道,也是中国的第一条越江隧道。历史不会忘记开拓者的足迹,不会忘记奉献者的功绩。
那是90年代初的一个春天,我们邀请年逾古稀的熊永龄来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上党课。熊老生于1919年10月,曾任新四军军部测绘室主任、上海规划设计院院长、上海城市规划局副局
长,也是当年打浦路隧道建设工程总指挥。他为我们讲述了当年往事,娓娓而谈,如同述说家常。
打浦路隧道工程,是中国第一例盾构法隧道建设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困难重重的时候,熊永龄临危受命,担任工程总指挥。当时,盾构推进过程中,曾间断发生
涌砂、漏水现象。设备简陋,施工艰苦,又恰逢梅雨季节,雨下个不停,工地上老
塌方,看来根本无法按期完工。有些人怨声载道,有些人唉声叹气,队伍情绪有些低落。
此时此刻,熊永龄穿着
雨靴,从工地的这头走到那头,又从那头走到这头,把情况了解得清清楚楚。他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研究面对盾构受阻困境,在加强安全监督的情况下,辅以人工开挖的可行性。在讲科学、
讲严谨的前提下,针对队伍的士气,他对工人们说了这样一段话:“雨还会下,塌方还会继续,工期也不会变。那么我们有两种干法,一
种是像现在这样,怨气十足地干,另一种是不再抱怨,大家开开心心地干。”这个总指挥啊,没有豪言壮语,仅仅出了一道选择题。
大家都愣住了,但沉默了一阵,又都乐了起来。是啊,面对一时无法改变的客观条件,怨天怨地也是干活,开开心心也是干活。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开开心心呢?
在总指挥的带动下,工人们的士气鼓起来了。无疑,当时的施工条件极其艰苦。人们形容,“隧道像是挤牙膏一样挤出来的”,“工人们跳进隧道时披着棉袄,出来时满身油污泥土,一个个如同‘面拖蟹”’。然而,工人顽强拼搏,奋力攻坚,确保了施工速度,如期完成了工程。隧道深处,传来发自肺腑的欢笑声……今天,历史是这样记载的:上海打浦路隧道的成功
建设,是中国盾构法隧道建设零的突破,达到了当时国际隧道工程先进水平,至今仍是中国盾构法隧道工程建设的楷模。然而,历史并没有提供更多的细节。我谨补充这个小细节,把它奉献给当年的创业者,奉献给今天依然与困难作斗争的人们。
隧道里的选择平淡无奇,却于朴素中透出光亮。它鼓舞了当年的工人,也被我记住了几十年。我想,无论遇到什么困境,我们都可以想想当年隧道深处的欢笑声。
(写于2012.1.29改于2020.4.23曾刊于《浦东时报》)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