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病:江南地区一个村落的疾病观念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1.5
4.8折
¥
65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沈燕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ISBN9787540789046
出版时间2022-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5元
货号31442619
上书时间2024-06-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第一章 导论:走进患者的疾病观念
民间疾病观念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对一个地区民众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民众生活其中,悠然自得,大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一、缘起:来自他界的信息——“惹夜癔”和家蛇
二、进入学者视域的中国医疗
三、中国医疗研究中的疾病观念
四、研究视角:作为地方性知识的疾病观念
第二章 九里村:家乡与田野调查地
记忆中的水乡生活总离不开这两个地方:九里河与湖墩庙。如今,家乡的人们依然“信巫鬼,重淫祀”,通过关仙婆,连接着模糊的隐形的世界,也连接着先民的世界。
一、村名里的水乡泽国
二、九里村的总管神
三、变迁中的水乡生活
第三章 六家里:一个家族的疾痛叙事
生病不仅仅是一种生理上的疾病,它影射出来的,可能是某种无法名状的力量,这种力量也许是人的命运或运势,也许是风水,又或者它是祖先的一个提醒,一个家族里的一段恩怨。
一、六家里与沈家门
二、日常生活中的疾痛叙事
三、疾痛的深意:不可见的世界
第四章 “阴阳隔了一只嘴”:死亡与对话
在葬礼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有关身体的实践。正是在这样的实践中,生者在某种程度上感觉到了与死者之间的联系,而那个不可见的世界也得以在村民们的观念中逐渐明晰起来。
一、不可预知的死亡:奶奶的葬礼
二、关仙:与亡人的对话
三、奶奶的百日:魂在何处
四、生与死的联结
第五章 村民眼中的村落时空:身体记忆与日常实践
村落的时空并不是均质的。对村民们而言,鬼神与人一样,无处不在,整个村落就是人鬼神共享的世界。因此,疾病也不再仅仅是个人身体的事,而是个体与周围时空互动的结果。
一、家居时空:洁净与污秽、神圣与世俗
二、祭祀圈的中心:湖墩庙与“活菩萨”
三、村落中的“禁地”
四、非均质的时空与疾病
第六章 变化中的乡村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直接或间接地走出村落,开始在城市里安家落户,与村落环境之间心意感觉的断裂,让年轻人们不再无条件地、不假思索地遵循那些“约定俗成”。
一、村落的工业化
二、本土化基督教的介入
三、代际间的矛盾:在父母与子女之间
四、做与信:在情感与理智之间
五、疾病观念传承再思考
后记:当故乡成为他乡
致 谢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记载的是发生在某个江南小村的疾病故事。这些故事初闻有些不可思议,但背后却承载着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生活智慧。这些生活智慧在村民们的日常生活中融会贯通为一套较为系统的地方性知识。它告诉人们如何判断自己得的是真病还是假病,又该如何预防、治疗,同时还教会了人们如何在这片与祖先、鬼、神共享的土地上始终怀抱着希望,顺利地生活,无惧地死去。
精彩内容
1.这到底是真病还是假病?
?从病人的角度来说,病人何以判定这是虚病并转而寻求巫医的帮助呢?郭于华在陕西调查时,曾问及村里人生病了怎么办,什么时候去求神,什么时候去看医生。灵官庙会长严肃地说:“这脑子里要有个区别了。什么病人治,什么病神治,要有判断了。比如肚子里有瘤,就得上医院治,像几天前××胃穿孔,就得上医院开刀。但是有的病,比如身子发软、不能动、吃不下、做梦,又说不出什么原因,去医院查不出病,就得让神治。总之脑子里要有数了,‘邪病’靠神,‘正病’还得靠国家医院。”(P16)?但如何得知自己生病不只是生病那么简单呢?村民们似乎都会感觉到某种不对劲,而且这种“不对劲”有三个特征:其一,患病的突然性。这种病以前没有得过,无缘无故生发出来,并且来势汹汹……其二,“拧”的病。原本只是小毛病,却怎么看都看不好,且不断复发……其三,就是觉得身体不舒服,究竟何处不舒服,如何不舒服,却无法说清。……事实上,这三种情形并不能完全区分开,往往一种病里同时包含着这三个特征。(P77)?疾痛还伴随着一些征兆,这些征兆可以帮助人们更加确信这并非简单的疾病。首先,最常见的征兆就是家蛇。家蛇不仅仅是蛇,它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就成了一种“显圣物”。在某种意义上,它“象征着混沌,象征着无序,象征着无可名状”。在我们村,家蛇是家的保护神,也是祖先的化身,它的出现预示着祖先有话要说,或者是提醒家人出门注意安全,或者是小心口舌之争,总之近期会有不好的事要发生,它提前来告知。如果是特别危险的事,蛇就会横在路中间,或是横在门口,不让人出去。要是见到这样的情景,那这户人家就一定要去问关仙婆了,以防意外发生。其次,见鬼。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那些病重之人身上。见鬼总是不好的,说明这个人阳气弱,没有了“火势”。奶奶在最后几年,一生病就会见到鬼。一开始,她亦是很害怕,但到后来,当我问及见到鬼害不害怕时,她笑笑说:“鬼么,跟人一样的呀。他又不来弄你,不怕的。”再次,见到祖先。祖先一般是不会作弄自家人的,除非如小阿姆家那样,忘记了祭拜。祖先见你,是为了告诉你一些事。比如奶奶的公公来告知她这次的病能熬过去。最后,就是梦境。对很多人来说梦只是梦,但对有的人来说,梦也是和另一个世界沟通的渠道,比如奶奶梦里的那个阎罗王。另外,如第一章开头所写的“惹夜癔”,也是一种身体现实感很强的梦,正是那种梦里的无助感,让人隐约意识到另一种未知力量的存在。(P77-P78)?在村民们看来,确实有真病假病之分,但他们也无法具体说明何为真病何为假病,因为一旦涉及神力的相助,真与假之间的界限也就变得模糊不清了。不过假病通常与运道即个人或家庭的善恶、道德相关,因此人们也称之为“晦气毛病”,出于这层意思的考量,村民们大多不愿承认自己得的是假病。(P180)2.死亡就是终结吗?
?对村民们来说,死亡并不是终结,也不是新的开始,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延续此前的生活。于是就有了小姑说的“阴阳隔了一只嘴”,而关仙婆充当的就是这只嘴。通过这只嘴,阴间与阳间得以实现对话式的沟通,患者得以知晓病因继而痊愈。(P82-P83)?接着奶奶就上身了。一上身,奶奶就伸手指着我道:“我认个宝贝孙女儿,对不对啊?”一瞬间,我的眼泪就掉了下来。虽然声音不像奶奶,但我仍是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亲切感。(P122-P123)?对我来讲,这是第一次关奶奶的仙,其间我并没有与奶奶有过多少对话,都是小姑与奶奶对答,而当时的我,一直在忙着擦眼泪。此外,面对这样一个奶奶,我有那么一丝陌生感,因此也就不太愿意过多交流。这主要是因为奶奶说话的语气与生前很不一样,此时的她说话更为爽朗利索。就拿要求我结婚留家里一事为例,奶奶生前并未如此着急,态度也并不强硬。而关仙的时候,她却口口声声要我招婿,她甚至还用反问的语气质问我。比如当她问我以后工作回不回来时,我说了句“不晓得”,她便质问道:“奶奶抱你抱到这么大,你怎么会不晓得呢?”这样的话语让我有些难过,我始终认为,不论生前还是死后,奶奶都不会用这种语气与我说话。我就奶奶的语气一事与母亲、姑姑们谈起过,她们也有同感,但这并不妨碍她们相信关仙婆是真的叫来了奶奶。(P128-P130)?作揖,在古代也可用于凶礼,但更多的是用于生者间的礼仪,主要用于主宾之间。在葬礼上,死者新丧,生者并未将之视为完全意义上的死者,因此行的是揖礼。等死者经过一定时间成为祖先之后,就成为祭祀的对象。虽然在动作上,“拜拜阿太”和“作个揖”并无甚区别,但仅从称呼上,就能看到生者对死者态度上的差异。作揖,是以对活人的态度表达尊敬,而拜则有一种敬畏之感。此时的拜,等同于走进庙里拜菩萨的拜,已然有了一种“刻意将自己置于较低地位,并表达尊敬或敬畏”的成分在里面。(P130-P131)?在这次葬礼中,一共有三处跪拜。一次是母亲在灵堂内,一旦有客人前来吊唁并对奶奶作揖,母亲就要回敬跪拜之礼。一次是报庙时,姑姑们跪拜着进入土主老爷殿内,边跪拜还边哭诉。最后一次则是在火葬场,奶奶要被推进去火葬之前,我们集体行了跪拜礼。母亲的跪拜,更多的是表达一种对来者的感谢,在这样的互动中,吊唁者无形中从我们这些至亲身上分担了一部分悲哀。而在另外两次跪拜中,我则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来自死亡的强大力量,不可避免而又无限哀伤。生者对死者的眷恋与不舍,死者对生者的牵挂与嘱咐,虽已阴阳两隔,但在这跪拜之中,生者与死者往昔的情感牵绊一一重现,这既是一种关系的结束,又是另一种关系的开始。(P131)3.为什么他们会相信有鬼神?
?奶奶就这么好了起来。被医院判了死亡,回家后反而逐渐病愈了。当时我一直怀疑是不是医院用错了药。不过回家之后药也带回来用着。对我来说,这是个无解之谜。但对奶奶来说,这是小福菩萨显灵了。(P74)?从火葬场回来,一路上我小心翼翼拿着点燃的香。……一路上,我真的是战战兢兢。我怕这香一旦灭了,奶奶就不能跟着我们回家了。虽说从小接受的是无神论教育,但此时,奶奶的鬼魂是否真的存在一事于我已没有了真假之辨的意义。此刻的我,情感完全战胜了理智。(P131-P132)?在进行这些仪式时,似乎总能给人这样的错觉,村民们都相信人死后是有灵魂的,因此,人们才会谨慎地完成这些仪式,以求亡者安息生者平安。但事实上,村民们并不都这么想。当我问及母亲相不相信世间有鬼,若没有鬼为何还要祭祀时,母亲说道:“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大家都这样做么,就做做好了。拜阿太,也是一种纪念。不然你人是从哪里来的呢?”此外,小伯虽坚称世上没有鬼,但在葬礼上,他亦是努力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甚至帮忙喊着“老太婆,快上车”。而小姑的儿子对鬼神之事嗤之以鼻,认为这都是迷信,但在葬礼上也仍是该拜就拜。可见,信不信,与做不做并无多大关系。信不信,可以是个人的事情,但做不做,是一个群体的事情,由不得个人,否则这个人就极有可能被群体排斥,沦为村落的边缘人。……这些在仪式中通过身体的展演所表现出来的生者与死者、阳间与阴间之间的联系,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出于情感因素而体验到的真实的感觉。不舍、后悔、悲伤、无奈,甚至恐惧,都融合在这些身体动作中,一定程度上是对自己情感的宣泄,也是对死者的一种补偿。(P133-P134)?村民们一边说着“人的命是生好的”,一边努力争取活得比较顺利。不管是借助菩萨的力量、祖先的力量,还是风水的力量,他们只是在努力生活。他们并不知晓也不会去深究那种未知的似乎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力量,只是真实地感觉到“运道”的存在。这“运道”二字,给了村民们解释生死等一切未知问题的原因。从这个层面来说,它所起的正是巫术的作用,处理偶然的个体与命运的问题,解决“为什么偏偏是我”的问题。(P142)?任何一个神灵,要想得到人们虔诚的信奉,必须有一个过程。庙管阿爷们都与小福菩萨有过“生死之交”。他们在信小福菩萨之前,几乎都经历过一次濒死体验。正是在这种体验中,他们亲眼看到或感受到了某种显灵的迹象,从而对小福菩萨的存在和能力深信不疑。(P172)?医生在村民们的心目中是权威的存在,代表着科学,有着知识分子特有的光环,所以,当被医生拒绝治疗或宣判死亡时,家属往往就会开始为病人准备后事。而能将此事扭转过来的,唯有“活菩萨”。只有获得了“活菩萨”的帮助,才有可能“起死回生”。而当这个重生之人回到村民中现身说法时,人们就会逐渐增加对“活菩萨”的敬畏之感。(P179)?我发现,“信”与“灵验”之间,并无纯粹明晰的先后关系,而是一个礼尚往来的动态过程。当病人吃仙丹的时候,也许只是出于一种“死马当活马医”的心理,而只有产生了效果,他才会真的信菩萨。而有的人,在听完这些灵验叙事之后,就真的很信小福菩萨个念佛的老奶奶跟我说:“我长期吃仙丹的。”但她身体并不是很好,现在仍是全身酸痛。所以说,信,未必就会灵验,但只要灵验了,就肯定会信。而且在人神的互动中,比如人为神出钱出力,而神为人消灾解难,彼此之间的信任感与依赖感也就愈加深厚。(P180)?死亡是每个人都必须独自面对的未知物,而代代相传的一些习俗不仅可以告诉你如何活得顺利,更可以告诉你如何死得安心,如何死后还能过得好。于是在信仰实践方面,母亲这辈人已经开始逐渐模仿老一辈人了,比如对儿女婚事的占卜、参与念佛等。(P197)?在各种电视节目的熏陶下,特别是在养生类节目以及一些医药广告的影响下,中老年村民们也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起自己的身体来。他们逐渐有了一种可掌控的主导性,不再只是等到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才开始被动求医。而鬼神类节目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也让他们开始反思起自己的信仰来。在调查中令我震惊的是,“迷信”一词早已深入民心,中老年村民们几乎都认为鬼神之事即为迷信,并对我这个学生去调查这些迷信的东西甚为诧异,但在他们看来,迷信并不意味着愚昧无知,而是代表着一种迷惑不可知的存在。(P221)4.为什么我们那么反感所谓的“迷信”?
?现在,从小接受现代科学教育的年轻人在面对各种疾病时,不管是小病还是大病,不管这病是发生在自己身上还是父母或祖父母身上,他们总习惯去邻近城市的正规医院就医。他们自然也是想把最好的医疗带给长辈,但忽视了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乡土文化。年轻人信的是科学,老年人信的是经验。(P219)?随着小孩的出生,两代人之间的矛盾便爆发了。……其一是小孩抚养过程中的卫生问题。……其二便是在小孩生病时的就医问题上。……在小孩生病严重的时候,小姑总会去问关仙婆,但她从不敢与堂哥说,因为堂哥极度反对小姑弄这些神神道道的事。(P227-P228)?在几十年前,当村里老人还很多时,与鬼神相关的事大都是这批老人们在操持。而当时,父母这一代人作为年轻一代,对老人们的虔诚之心虽不理解,但也不太干涉。如今,随着这批老人一个个逝去,父母们便需要来接手祭祀、拜忏等事宜,再加上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的身体逐渐开始出现了一些问题,于是与鬼神交往的事也就逐渐多了起来,慢慢地,他们便理解了当年那批老人的心态。可惜逝者已矣,有时候想问一些东西也都无从问起了。(P229)?我在小学同学群里提起了我正在做的田野调查。他们的一致反应是:“你怎么调查这个?”“写这个有什么用?”“这不都是迷信吗?”“你真的相信有鬼吗?”我看着对话框里弹出来的各种疑问,忽然就理解了庙管阿爷们对后继无人一事的紧迫感与无奈感,更是理解了我们的爷爷奶奶们甚至父亲母亲们内心深处蜷缩在某个角落里的孤独感。我相信我们这一代人中,极少有人注意到湖墩庙里写着我们名字的小红纸,拜忏登记册上写着我们名字的拜忏记录。说来惭愧,如果不是这次田野调查,我也必定不会看见这些。因为怕被指责迷信,他们极少对儿孙们说起这些事,于是这就真的成了无言的爱。也就是在这种“无言”中,我们这一代人离村落的不可见的世界越来越远。我无法想象,当我们的父母逐渐老去,当我们终于想要回到家乡养老时,我们面对的会是怎样一个家乡。也许这个时候就会有人在群里说:“我们去那个庙里看看吧。记得小时候还在那里烧香呢。”此时的故乡,才真正成了他乡吧。(P246-P247)?无论我们如何划清与祖辈父辈们在疾病观念方面的界限,如何撇清与所谓的“迷信”之间的关系,当面对难以治愈的疾痛、无法预知的死亡时,我们仍然能感知到命运之手的强大,随即发现自己体内有着与祖辈父辈们相同或相似的对未知力量的敬畏。只是这种敬畏对我们来说只能是空中楼阁,因为我们已不知该如何去表达和实践了。(P247-P248)?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城市,不管一个地区或国家如何发达,作为“人”所面临的身体或情感上的问题都是相似的,而民间疾病观念作为某一地域内人们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生存智慧,是值得被正视与认真思考的。(P240)5.作者想说的话?我无意于将村民们的疾病观念上升到艺术的高度,也无意于对之进行判断,我只是想把村民们的疾病观念、生活逻辑展示出来。我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还有一群人是这样生活的——他们的生活兼顾着生者与死者、今生与来世,他们的世界充满着洁净与污秽、神圣与世俗。于是在这里,一代又一代人逝去,却没有随风而逝,他们的声音仍可通过关仙婆的嘴传达出来,他们的身影仍可见于子孙后代的仪式实践中,他们的生活仍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着。他们就是这样“艺术”地生活着。(P249)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