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节日里的中国)
  • 春节(节日里的中国)
  • 春节(节日里的中国)
  • 春节(节日里的中国)
  • 春节(节日里的中国)
  • 春节(节日里的中国)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春节(节日里的中国)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2.74 5.1折 64 全新

库存2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萧放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175775

出版时间2023-0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64元

货号31640486

上书时间2024-06-04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1.“为庸常的生活赋予文化的意义”,一部关于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国民知识读本,体悟中国人生生之韵的传统时间美学。
2.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系主任、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萧放,从文化和思想的高度深入解读春节的节俗及其内涵,带你了解专属于中国人的独特生活美学。
3.知识准确,全观描述,融入作者在长期节日研究中获得的视野和深度,带你了解春节文化背后蕴含的感情、愿望、伦理、信仰。
4.雅俗共赏,语言精炼生动,表达细腻传神:4大章节,50幅彩插古画,图文并茂,精心呈现春节蕴含的感情与愿望、伦理和信仰。
5.传统节日是中国人社会时间的重要通过仪式,是传统在时间上周期性的体现,利用节日不断重温家庭与社会的文化历史,中国人的伦理感与历史感也因此而浓厚和突出。
6.“节日里的中国”系列丛书,在传统节日里体悟中式生活的时间之美。
7.随书附赠“二十四番花信风”书签随机一枚。

作者简介
萧放,湖北英山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系主任、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民俗学、民间文化史、岁时节日与礼仪民俗等,对民俗中的时间文化有精深研究。
著有 《<荆楚岁时记> 研究——兼论传统中国民众生活中的时间观念》《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等十八种著作。参与编著《中国民俗史》《民俗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等,发表论文二百余篇。

目录
壹 丰收祭与新岁首
贰 春节的演变
叁 春节习俗深描
肆 海外过春节
后记

内容摘要
《春节》是一部为国人量身打造的传统节日知识读本。春节历史悠久,节俗丰富,是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本书中,作者以一年的轮回为切入点,深度剖析了作为中国节俗中最重要节点的春节所蕴含的时间观念;讲述了春节在其三千多年历史中的演变历程;进而以微观的视角,完整再现了一个传统国人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的完整的过年历程;并在最后综合展示了春节在海外的节日现状。全书精选50幅高清古画,在时间的终极仪式中体会春节蕴含的感情与愿望、伦理和信仰,带你在传统节日里体悟中式生活的时间之美。

主编推荐
1. “为庸常的生活赋予文化的意义”,一部关于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国民知识读本,体悟中国人生生之韵的传统时间美学。
2.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系主任、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萧放,从文化和思想的高度深入解读春节的节俗及其内涵,带你了解专属于中国人的独特生活美学。
3. 知识准确,全观描述,融入作者在长期节日研究中获得的视野和深度,带你了解春节文化背后蕴含的感情、愿望、伦理、信仰。
4. 雅俗共赏,语言精炼生动,表达细腻传神:4大章节,50幅彩插古画,图文并茂,精心呈现春节蕴含的感情与愿望、伦理和信仰。
5. 传统节日是中国人社会时间的重要通过仪式,是传统在时间上周期性的体现,利用节日不断重温家庭与社会的文化历史,中国人的伦理感与历史感也因此而浓厚和突出。
6. “节日里的中国”系列丛书,在传统节日里体悟中式生活的时间之美。
7. 随书附赠“二十四番花信风”书签随机一枚。

精彩内容
《春节》文摘正月里来是新春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它一般在公历2月3日、4日或5日,是正月前后的一个重要节日。
周天子在立春之前三天斋戒,立春之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郊迎春。汉朝继承周制,在立春日,皇帝率大臣到东郊迎接春气,祭祀青帝句芒。这天,人们穿青色的衣服,唱《青阳》之歌,舞《云翘》之舞。六朝时期,人们在立春日,剪彩为燕,戴在头上,作为迎春的彩饰。还要在门上贴“宜春”二字。立春剪彩中蕴含着对情人的深深祝福。唐人更以立春剪彩为时尚,诗人李远的《剪彩》诗云:剪彩赠相亲,银钗缀凤真。
双双衔绶鸟,两两度桥人。
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
愿君千万岁,无岁不逢春。
鞭春宋朝开始有鞭春的习俗。《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北宋开封府,在立春前一天,“进春牛入禁中鞭春”。
明代北京立春时节要举行盛大的迎春、鞭春仪式。
仪式由官府主持。东直门外设有春场,场内有春亭。每年先春一日,大京兆迎春,旗帜前导,次田家乐,次芒神亭,次春牛台,次县正佐、耆老、学师儒,府衙上下皆骑马,只有县丞府尹坐轿,官员一律着红色衣服,簪花迎春。将春牛由春场迎入府内。这天,塑小春牛芒神,送入宫中,依次进皇上春、中宫春、皇子春。然后,百官朝贺。立春当日,府县官吏,各穿官服,礼句芒神,用彩色的鞭子鞭打春牛三次,以示劝农之意。立春日,北京人无论贵贱都嚼萝卜,称为“咬春”。民间互相请客宴会。
明代江南地方也重视立春仪式。以浙江杭州为例,立春的仪式,由附郭[附郭,也称附廓,一般指大城的郊外或属县。]二县,轮年值办。仁和县于仙林寺,钱塘县于灵芝寺,前期十日,县官督促基层坊市里甲,备办各种仪仗物件,选拔召集优人、戏子、小妓,装扮社伙,装扮的故事有:昭君出塞、学士登瀛、张仙打弹、西施采莲之类,各种扮相,竞巧争华,排演练习数日,谓之“演春”。立春日,郡守亲率僚属前往迎春,前面是社火表演,后面跟着春牛,人们聚集沿路围观,竞相用麻、麦、米、豆抛打春牛。社火表演的社首,身着
冠带,骑驴跳跃,大呼小叫,并以人扮皂隶士卒簇拥前行,称为“街道士”。街道士等经过官府豪门时,都用赞扬的语词祝福主人。最后来到州府厅堂,以彩鞭鞭碎纸春牛,随后鞭土牛,分送各级官员与地方贤达。而民间妇女,才“各以春幡春胜,镂金簇彩,为燕蝶之属,问遗亲戚,缀之钗头”(《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明代苏州迎春的情形记载在袁宏道的《迎春歌》中: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

媒体评论
中国的节日,都比人家的清雅,每个节日都附有温柔、高洁的故事。——冰心
我们对于岁时土俗为什么很感兴趣,这原因很简单,就为的是我们这平凡生活里的小小变化。——周作人
传统风俗中,有不少礼数,多少都有一点迷信、神秘、朦胧的色彩,但又不纯粹是迷信的东西,而往往形成千百年来人们生活中一点有情趣的点缀,有热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在里面。——臧克家
年初一上午忙着招待拜年的客人。街上挤满了穿新衣服的农民,男女老幼,熙熙攘攘,吃烧卖,上酒馆,买花纸(即年画),看戏法,到处拥挤。——丰子恺
从腊月二十三之后到年卅的日子里,每一天都不能够闲着,都安排好了关于年夜饭的密密麻麻的节目单。各家都忙忙乎乎,红红火火。——肖复兴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