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道德的政治:永不过时的马基雅维利主义
  • 非道德的政治:永不过时的马基雅维利主义
  • 非道德的政治:永不过时的马基雅维利主义
  • 非道德的政治:永不过时的马基雅维利主义
  • 非道德的政治:永不过时的马基雅维利主义
  • 非道德的政治:永不过时的马基雅维利主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非道德的政治:永不过时的马基雅维利主义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2.04 4.1折 7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以)本-艾米·沙尔夫斯坦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5250965

出版时间2022-0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78元

货号1202598851

上书时间2024-06-04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韵竹,1991年生于南京,香港中文大学英文系文学硕士,美国俄勒冈大学东亚系博士研究生在读。通晓英语、法语。译著另有《道德之上的政治:永不过时的马基雅维利主义》(即将出版)。

目录
导读 非道德的专制政治能走多远?(徐 贲)

 引言  

第一部分 描述马基雅维利主义

第一章马基雅维利主义者介绍 
第二章 古代中国的马基雅维利主义:法家 
第三章 古代印度的马基雅维利主义政治科学 
第四章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马基雅维利主义 
第五章 马基雅维利主义无处不在? 

第二部分. 探讨马基雅维利主义

第六章 道德的抽象观念与人类现实
第七章 非乌托邦式的观察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内容摘要
沙尔夫斯坦认为,如果把马基雅维利主义与具体的政治生活相分离,政治学和伦理学理论不仅会失去对于人类事务的适用性,其理论本身与现实政治的关联度也会遭人质疑;同时,马基雅维利主义,即为达政治目的而摒弃道德顾虑的非道德性,则必然会赋予政治生活中的欺诈与暴力以正当性。
本书探讨的是,政治为何且如何是非道德的。作者从比较文化的视角,考察了古代中国、古代印度、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现代欧洲,以及部落文明中非道德的政治理论与实践,一方面揭示马基雅维利主义的非道德政治在世界历史上的普遍存在,另一方面着重回答:人们为什么会接受违背“真实”“公正”诸原则的政治行为?历史上主流的哲学思想,是否对马基雅维利主义持一贯的批判态度?在政治生活中采用欺诈手段,是否确实有助于政客们追求最大利益?马基雅维利主义的盛行,是否意味着未来更加美好的政治生活是不可能的?

主编推荐
这是一本论述充分、资料详实的比较文化研究著作,本-艾米•沙尔夫斯坦在书中不仅检视非道德政治的相关理论,还细致考察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非道德政治实践。本书对现实政治状况与政治未来的探讨,并试图阐明马基雅维利主义盛行对其的影响,极具启发性。

作者本-艾米•沙尔夫斯坦先后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取得硕士及博士学位,现为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哲学系荣休教授,亦是该系在20世纪50年代的创系学者之一。沙尔夫斯坦是2005年以色列奖( Israel Prize laureate in philosophy)的获得者,他研究兴趣极为广泛,横跨比较哲学、艺术、心理学、人类学、宗教学等诸多学科,本书即展现了他广阔的知识史视角,以及游走于不同学科间的游刃有余。

知名学者徐贲撰写导读,细述“专制”概念的形成与政体演进,解读权谋之士与专制统治者的互动关系,并邀请读者把目光投向后极权时代的新马基雅维利主义。

中文版封面由屡获“中国好看的书”殊荣的设计师周伟伟操刀,底图选取马基雅维利画像作版画风处理,上印巨型字母M,红黑配色现代稳重,尽显凌厉之风。

精彩内容
本-艾米?沙尔夫斯坦(Ben-AmiScharfstein)在本书里要做的是,“解释政治如何和为何经常是,而且如此自然地是非道德的,也解释政治领袖和普通百姓的道德与非道德的关系”。这种非道德的政治理论和实践被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也被称为“非道德的政治”。沙尔夫斯坦在书的第一部分首先比较了三种古代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表现:中国古代的法家政治家商鞅、韩非、李斯,古印度的考底利耶,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马基雅维利和他的朋友圭恰迪尼。作者得出了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结论:“马基雅维利主义是每一种政治生活的构成部分”,而且“不能认真对待马基雅维利主义的政治或伦理理论,对于人类事务都是不适当的”。沙尔夫斯坦继而在书的第二部分从人类心理、社会生活实质、统治和被统治关系,以及其他因素等方面讨论了无所不在的马基雅维利主义,从而指出马基雅维利主义不会轻易消失。人类的道德传统不足以遏制非道德和不道德的政治权术和诡计,然而,人类可以从过去和现今的被统治经验中总结出识别和抵御这种权术诡计的策略。
沙尔夫斯坦对马基雅维利主义做了一个简单的定义,即“在政治活动中摒弃道德的羁绊。换言之,就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为了达到政治目的而施以任何形式的骗术与手段”。这也就是人们平时从道德角度所说的不道德或不正当权术。非道德的政治把马基雅维利主义权术的道德性搁置起来,当作一个不予考量的因素,这是马基雅维利《君主论》(ThePrince)的基本原则和理论。
马基雅维利主义可以说是从《君主论》抽取出来的一些非道德的政治原则和手段。如何看待这些原则和手段与马基雅维利本人的关系,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首先,正如沙尔夫斯坦的历史比较研究所充分显示的那样,这些原则并不是马基雅维利发明的。古人早就在运用类似的手段并总结类似的原则了。既然如此,这些原则和手段也就并不是非要冠以马基雅维利之名,即便用他的名字来称呼,也不过是为了方便。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历史著作就已经有对类似原则和手段的描述,塔西佗也因此被批评者称为“隐蔽的马基雅维利”。为什么不说马基雅维利是公开的塔西佗呢?这大概是出于方便的联想。同样,把中国古代的韩非、李斯或古印度的考底利耶与马基雅维利联系起来,也是出于方便的联想。
其次,马基雅维利本人不一定是马基雅维利主义者,这就像马克思否认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一样。马基雅维利是所谓马基雅维利主义的倡导者吗?对此,研究者们有不同的看法,一直到今天都没能达成共识,关键当然是如何理解和解释《君主论》了。这本小册子被视为专制君主政府(又称“暴政”)的指导手册,但他的其他著作——如《论李维》(DiscoursesonLivy)和《用兵之道》(TheArtofWar)——的意旨与《君主论》中对专制君主政治的建言大相径庭,甚至背道而驰。例如,在《论李维》里,他认为,“人民的政府优于君主的政府”,他还说,“让人民害怕的君主对自己并没有什么好处”。而他在《君主论》里则说,让人民害怕比让他们爱戴是更有效的统治方式。这两处是自相矛盾的。正如美国政治理论家罗杰?博希(RogerBoesche)在《暴政的理论》(TheoriesofTyranny)一书里所说,“如果说马基雅维利也许是最伟大的暴政理论家,他也是能够打败暴政的共和政府的最伟大的理论家”。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