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分钟物理
  • 1分钟物理
  • 1分钟物理
  • 1分钟物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1分钟物理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0.07 3.6折 55 全新

库存49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中科院物理所 编,未读 出品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9602091

出版时间2019-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5元

货号30471969

上书时间2024-06-04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编者权威,自带流量。内容来自中科院物理所官方公众号最受欢迎的问答栏目。该公众号已有65万粉丝,是国内最受欢迎的科普公众号之一。 ★形式有趣,内容丰富。238则脑洞大开的粉丝提问,物理君一一送上幽默又清晰的科学解答,让你1分钟get1个知识点。新增50幅插画穿插其中。
★院士作序,名人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渌作序,张双南、曹则贤、王雪纯、苟利军撰写推荐语。

目录
生活篇
脑洞篇
学习篇
宇宙篇
量子篇
索引
致谢

内容摘要
你是否有一些念念不忘,却又不知道该问谁的问题?其实,还有65万人和你一样,管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于是他们关注了“物理君”。
在这本精彩的科普问答集里,你将看到“物理君”如何机智解答238个来自网友的脑洞趣题,每1分钟,你都能get1个新的知识点,体验科学带来的乐趣。

精彩内容
样章:推荐序好奇是人类的天性,也是科学发现的原动力。各位读者朋友,你们可曾对大自然的现象产生过好奇?比如:浪花为什么是白色的?闪电为什么总是弯弯曲曲的?用手机拍摄电视屏幕为什么会有黑色条纹?……幼时的我们不会想到,一些看似普通的问题其实是我们接触物理学的起点。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拓宽,有些简单的问题很容易解答;但有时候又会衍生出更多更新奇的问题或想法,总也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答案。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接触到的现象越来越多,其中涉及的科学知识越来越广,新事物出现的速度越来越快,科普工作者必须探索更新更有效的手段来满足和进一步启发大家的好奇心。
2016年4月,中科院物理所几位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在物理所微信公众号上创办了“问答”专栏。专栏一经创办,就引起粉丝们的强烈反响,掀起了一股向物理所公众号提问的热潮。专栏收到很多非常有趣的问题,而参与答题的人也从物理所的几位师生,扩展到兄弟院所和其他高等院校的研究人员。很快,“问答”成了众多粉丝每周期待的栏目。“问答”专栏到现在已经持续了一百多期,而本书的内容正是取自该专栏的精华,读者们的问题分别归纳为生活篇、脑洞篇、学习篇、宇宙篇和量子篇五个部分。有的问题很简单,但背后却蕴藏着深刻的物理知识;有的问题角度新奇,阅读答案的过程就像坐上了一辆科学的趣味列车。在这里,有些问题会有确定的答案;有些问题却只能在“答案”的引导下让人产生进一步的想象空间;有些问题甚至连科学家还没有定论。
正如书名《1分钟物理》所言,书中的大部分问题与答案可能只需要一两分钟就可以读完,读者在碎片化的时间中可以汲取科学的养分。然而,在惊叹物理学有多奇妙的同时,我们必须记住,仅仅一两分钟的时间很难彻底搞清楚一个物理问题,答案的提供者也无法确保所有的回答面面俱到。好的问题是一次探索的起点,但好的解答往往并不是探索的终点。这里的回答更像是一把钥匙,帮你开启一扇好奇之门,门内更广阔、更丰富的物理世界,需要读者自己去发掘。希望这本书中的问题和答案可以让你对物理学多一点兴趣,对生活和大自然多一些好奇。
科学知识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探求未知,并与更多的人共享,是科研人员的强烈愿望。物理所微信公众号的红火,依靠的是一批铁杆粉丝,其骨干是一批活跃在科学前沿的青年研究人员和充满活力的研究生,他们的激情是“问答”专栏的坚强支撑。专栏的创立和进一步提升是“大众科普”的最新尝试,它不仅传播科学知识,更着力于培育科学文化:好奇是求知的动力,质疑是创新的起点。我非常赞赏年轻同事和同学的激情和付出,热忱向读者朋友推荐这本非比寻常、大开脑洞的优秀读物。
愿“专栏”越办越好!期待本《1分钟物理》第二辑早日和读者见面!
于渌2019年1月于北京(序言作者系理论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生活篇01.为什么晚上看路灯时会看到光“芒”(就是往外发散的那种线条)?
人眼能看见光芒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关乎衍射,这是任何光学系统都无法避免的问题。利用基尔霍夫衍射公式,我们可以较为精确地计算出不同形状光圈所产生的衍射图案,即光芒线的条数和延伸长度。拍摄很远处的物体时,入射光近似于平行光,对光圈做二维傅里叶变换可以近似得到衍射图案。
当然,要拍出光芒,你并不需要懂得这些复杂的数学。定性来看,光源越亮,光圈越小,由衍射造成的光芒现象也会越明显。
对人眼来说,这里的光圈可以替换成瞳孔。正常情况下瞳孔是圆形的,理论上不应该看见光芒,而应该看见“光晕”。不过,由于眼球或眼镜片表面不洁净,这种不对称的衍射现象仍有可能发生。
我们可以做个实验:在相机镜头前粘上几根头发丝,看看能照出什么现象来。 02.和金属做的碗相比,为什么塑料碗比较容易积聚油渍呢?
高中化学课会讲“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分子和金属离子较易溶于极性溶剂,而非极性分子较易溶于非极性溶剂,即极性相似的分子间一般亲和力更强。这里也有类似的原因。
绝大多数油脂都是非极性分子或弱极性分子,而生活中常见的大多数塑料(聚乙烯、聚丙烯、聚酯等有机高分子材料)亦是如此。因此,油脂和塑料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而与金属材料的相互作用较弱,油脂更容易附在塑料表面。许多陶瓷材料以离子晶体为主,一般来说也会体现一定的极性,因此不容易粘上油脂且易于清洗。此外,某些塑料分子上会有一些易于和油脂亲和的基团,这些基团也会起到一定的“粘”油的作用。
综上所述,一般情况下塑料会更粘油。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聚全氟烯烃等塑料不易“粘”任何东西。
03.人体的安全电压是36V。为什么没听说过有安全电流呢?到底是电压危险还是电流危险?
考虑到人体的情况,高电压不一定会杀掉你,但是强电流一定会杀掉你,而低电压一定不会在人体产生强电流,所以低电压一定是安全的。(哇……真像绕口令。)那为什么不直接写安全电流呢?因为电网的标准里只有电压是恒定不变的,这样有利于电网中的负载正常运转,而电流是随电网中的负载随时变化的。所以综上所述:第一,安全电压不是保障安全的直接原因,却是安全的充分条件;第二,设置安全电压在可操作性上比设置安全电流强得多。
04.下雨时是部分地区下雨,那为什么我们平时看不见或者接触不到下雨与不下雨的交界处?
其实下雨的地方和不下雨的地方是有比较明显的分界的,物理君在开阔的荒野中就经常看到。只是一些原因让我们不太方便看到这个现象。
首先,云层距离地面几百到几千米不等,非常高,雨滴在下落过程中会因为受到风的扰动而随机散开,导致边界模糊;其次,边界区域相对于云朵整体面积而言,占比较小,观察者不容易碰巧处在边界附近;最后,云朵在风力作用下移动,速度可轻松达到几十米每秒,边界快速移动,对观察者而言也是一晃而过。
总之,当天气晴朗、土地干燥时,如果突然遇到阵雨且雨滴较重、风速较小,我们很容易看到云朵下雨区域的干湿交界。这也符合日常生活的经验。
05.为什么自行车车胎充气后骑着轻,没气时骑着重?
理想情况下,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不需要外力驱动。实际情况下,理想的条件不能被满足。当自行车胎没气时,行驶过程中车胎一直处在压扁—释放—压扁—释放的状态,这个过程使大量的机械能转化成内能,能量利用率降低,所以自行车骑起来会变重。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直接去掉车胎?答案很简单,首先,如果去掉车胎,轮毂和地面就形成刚性接触,受力非常不均匀,容易造成轮毂损伤。其次,骑车的人会觉得颠簸很厉害,骑行体验不好。最后,轮胎可以增加车轮和地面的摩擦力,减少打滑。
06.为什么流动的水不易结冰?
这个和结晶过程需要水分子在凝结核周围有序地聚集有关。静水在达到冰点时,如果水中存在凝结核,水就会慢慢在凝结核周围结晶成冰,凝结过程正是从这些凝结核开始扩散到整个水存在的区域的。但是如果水流动起来,造成的扰动就会对水分子在凝结核周围的有序聚集起到一定的破坏作用,从而使得冰冻过程变得困难。
比较有意思的是,水在缺少凝结核的时候会形成过冷水(低于冰点却不冰冻的水)。与之相对应,水在缺少汽化核的情况下会形成过热水(高于沸点却不沸腾的水)。
07.网传冰糖的摩擦荧光是真的吗?如果是,还有哪些晶体存在摩擦荧光?
冰糖是真的有摩擦荧光。
想见证奇迹的朋友可以做一个小实验:找一个透明的、内部干燥(一定要干燥,越干燥现象越明显)的矿泉水瓶,用其1/4的容量装大块冰糖。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拉上窗帘,关上灯,让室内伸手不见五指,然后迅速地摇晃塑料瓶,这时你就会看到瓶中的冰糖一下下地发出蓝紫色的闪光。摇得越快,现象越明显!
你可能不知道,摩擦荧光(Triboluminescence)的研究历史已经有几百年了,早在17世纪就有人发现摩擦糖块会发出亮光。其机理在大卫·哈里德(DavidHalliday)的《基础物理学》(FundamentalsofPhysics)里面有所叙述。由于冰糖晶体的非对称性,冰糖在断裂过程中断面会带上正负电荷,这相当于把振动摩擦的机械能转化为了电势能。而电荷中和的放电过程激发了空气中的氮分子,将能量以荧光形式放出。能以相似机理摩擦发光的晶体还有LiF、NaCl、SiC等。
虽然多种晶体都有相似的发光现象,但是这背后蕴含的机理问题很多。比如,晶体的压电效应、扭曲和位错都能引起发光;还有些晶体不像冰糖这样靠激发氮分子来发光,而是因晶体本身被激发而发光。摩擦荧光也不限于非对称晶体,在某些对称晶体上也能观察到该现象。这些问题都有待人们去研究。这么看来,一个不起眼的小现象说不定蕴含着很多大学问呢!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