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的温度(5那些博弈较量与人性)
  • 历史的温度(5那些博弈较量与人性)
  • 历史的温度(5那些博弈较量与人性)
  • 历史的温度(5那些博弈较量与人性)
  • 历史的温度(5那些博弈较量与人性)
  • 历史的温度(5那些博弈较量与人性)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历史的温度(5那些博弈较量与人性)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9.69 6.1折 65 全新

库存15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玮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23724

出版时间2020-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65元

货号31009525

上书时间2024-06-04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玮(网名馒头大师),毕业于复旦大学文科基地班。复旦中文系文学学士,新闻系新闻学硕士。曾就职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有16年主流媒体从业经验,采访过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和百余项世界赛事,并先后担任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数字传播中心主任,解放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总经理、主任,解放日报社运营、技术中心总监。微信公众号“馒头说”创办人,2017年8月起开始出版《历史的温度》系列。先后获得亚马逊中国 “2017年度新锐作家”、2020年度“当当影响力人文社科作家”等不同奖项,作品也获得2019广东省中小学生“很喜欢阅读的十大图书”等奖项。

目录

第一部分  筹码的较量
1930年,美国发动的那场贸易战
开罗会议:“四大强国”的幕后博弈
再聚德黑兰:“三巨头” 的台前与幕后
第一颗原 子 弹**背后的四个人
1973年,人类世界重新认识石油
三个东亚国家,三天,一场政变 
长崎事件:大清对日外交的最后荣光 
《排华法案》:一部应让美国人至今羞愧的法案 
麦卡锡主义:一个从未远去的幽灵
1971年,“乒乓外交”背后的六个人 
那一年,中国在联合国连投16轮反对票 

第二部分  *火的怒吼
帝国的覆灭:600万人为何会被168个侵略者摧垮? 
日俄战争,一场中国土地上的权力游戏 
美墨战争:一场“老大”对“老二” 发动的掠食战
弩*悲歌:昔日盟友之间的残忍对杀
帝国斜阳:一场跨越半个地球的战争
争霸亚洲:400多年前那场中日之战
1598年,中朝日决战露梁海
决战料罗湾:中西文明的海上大搏杀
1949,*轰“紫石英”
科威特战争:“敝国虽小,硬骨头还是有两根的”

第三部分  个人的抉择
县令之死 
中国最后一个状元 
朝鲜最后一个国王 
 “民国第一奇人”和他的“朋友圈”
山高水长,勿忘陈嘉庚 
 “国士”邓稼先 
那个叫余纯顺的上海人
拉瓦锡之死 
贝当:62岁的“民族英雄”,84岁的***
奥本海默:“原 子 弹之父”的成功与悲剧 
奥黛丽·赫本:天使的侧面 

第四部分 自然的抗争
1910年,那场在东北暴发的鼠疫
死神狂欢:1918年大流感
天花的灭绝之路
他不是药神,但他的发现改变了世界

附  录  读者评论

内容摘要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美墨战争、石油大战……不管是二战史上那些看似各方团结一致的会议,还是放在明面上的争端,其幕后是否还有我们不了解的故事?
邓稼先、陈嘉庚、奥本海默……那些不曾屈服于时代和环境的人,在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是否也有各自的独特之处?
翻看历史的长卷,回顾这一个个人与一件件事,你会发现,博弈和抗争,可以算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不管是利益的博弈,还是人性的抗争。
在谈判桌上,是筹码的较量;在谈判桌外,很可能就是*火的怒吼。国家与国家之间有较量,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有博弈。即便是归结到某一个具体的人,包括你、我、他,也有“天人交战”:和自己的私欲,和自己的信念,和自己的理想。
2020年,我们又一次清醒地认识到:在这个星球上,所谓的“较量”和“博弈”,并不是只在于人类彼此之间。
而越是在这样的时刻,我觉得,可能我们越需要读一些历史。

主编推荐
从个人,到集团,到国家,从筹码博弈,到生死搏杀,面对抉择,如何决断?是否真的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畅销百万册的大众历史科普读物《历史的温度》系列第5本,有颜、有料、有趣。
喜闻乐见的故事写法,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意思的历史故事,落笔客观、有温度。     
脱离常规历史的宏大叙事,走向细节,寻找时代的真实故事,讲述我们所不了解的人物和事件。饱含丰富的历史知识,读完可以多一些典故,涨一些知识,变成有趣、有见识的人。
复旦大学博导严锋教授、社科院研究院马勇教授、六神磊磊、二混子、张伟、徐达内等推荐。

精彩内容
在一个狂奔的年代,我们有时候也要停一下,看看走过的路,整理一下自己的行囊,然后重新出发。张玮把他在新媒体中热门的文章用传统的方式出版,也有这种冷却与回归的意义。
——严锋(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馒头大师曾是一个体育记者,但聊起历史来也很吸引人。他有一支独特的“新闻笔”,不论多么久远的事情,说来总像是当下的故事,还带着温度。读着他的文字,会让人想到唐诗里的意境,天晚欲雪,围坐火炉,他手持一盏,眉飞色舞,正向你娓娓道来。
——六神磊磊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对他们的评价和分析,脱离了当时的环境,就会想当然。张玮尽量客观地还原当时的情形,无论是对人物的分析,还是事件的细节描述,都力求公正中立。更可贵的是,他赋予了这些历史以情感,历史不再是教科书里冷冰冰的文字,而是有温度的。
——马勇(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院研究员)没有温度,历史不过教科书,即便已然雨打风吹去,故纸堆里终有冷暖几许。《历史的温度》赠人暖意。
——徐达内(新榜创始人)对一个男人的评价,我推崇“深厚温柔”,这其实也是人们对深海的印象。用这句话评价馒头大师和他的馒头说很恰当:他展现对历史的精通,以及基于历史对时代和人情世故的了然;同时他不挑拨不炫耀,展现出巨大的温柔力。
——张伟(新世相创始人)我们现在遇到的很多问题,历史上也有很多人遇到过。所以我们读历史,不仅仅只是看他们的故事。张玮抓住历史上一个事件一个名字背后的东西,分析为什么当时的人会做出那样的选择,把文字的东西场景化,把乏味的东西有趣化,你不仅得到知识,还得到见识。
——罗振宇(罗辑思维创始人)自序一转眼,居然已经是2020年的年末了。
过去这一年,感觉过得太快了,但转念一想,似乎又过得太慢了。
我想这背后的一大原因,是这一年我们经历了太多的变化,那些变化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乃至我们所身处的这个世界。
所以,当出版社和我一起商量这一册书的主题时,我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个词:博弈。
博弈和较量,其实是贯穿在整个人类历史中的。
在谈判桌上,是筹码的较量;在谈判桌外,很可能就是*火的怒吼。国家与国家之间有较量,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有博弈。即便是归结到某一个具体的人,包括你、我、他,也有“天人交战”:和自己的私欲,和自己的信念,和自己的理想。
而过去的这一年,我们又一次清醒地认识到:在这个星球上,所谓的“较量”和“博弈”,并不是只存在于人类彼此之间。虽然我们自封为“万物之灵长”,但在这个星球营造的自然生态中,还有大量我们已知和未知的生物,可以随时向我们发起挑战—有时候它们对人类造成的伤害,可能会远远超过人类历史上任何一场残酷的战争。
而越是在这样的时刻,我觉得,可能我们越需要读一些历史。
我曾经在不少线下签售的场合,和读者分享过微信公众号后台的一条读者留言。
那是一位读理工科的大学生,很喜欢读历史,但寝室里其他同学都对历史没什么兴趣,甚至还揶揄他:“你看的这些东西,起因、经过、结果都已经讲得明明白白,读这些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有什么用吗?”他问我,我也想了很久。本来想回答他很多,但后来想了想,还是只回答了他一句话:“如果能够多读懂一些过去的故事,现在就可能会更积极地面对生活,然后会有一种更坦然的心态去面对未来。”不管回答得对不对,但这确实是我自己读历史的真实感受。
我们正身处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一个信息**的环境,有时难免迷茫、彷徨乃至焦虑,或者,在喧嚣之中,感觉无法静心。而在这样的时候,多读一些历史,恐怕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四年了,这是第五本《历史的温度》,有幸依旧有你们,有幸我们依旧为“历史”之缘而聚。
“为什么要读一些历史?”我把当初说给那位男生的话,归纳总结为十二个字:“读懂过去,活好当下,坦面未来。”感恩。
共勉。
一起前行。
2020年11月3日于上海书房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