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补心理学的第一本书(第2版)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4.51
3.4折
¥
42.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吴梦诗|责编:郭会娟//刘悦
出版社中国法制
ISBN9787521614947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2.8元
货号31057308
上书时间2024-06-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第一部分 心理学无处不在
第一课 用心理学去认识世界
知觉为你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
是物质决定了我们的意识
对比之后产生的感觉,都是真实的吗
剖析人性的本质,体察人性的弱点
打开通往精神世界的大门,发现内心世界的秘密
第二课 生活离不开心理学
与世界沟通的,是你的情绪
好态度就能够带来好行为吗
认识不曾了解的真实自我
坚守还是放弃
第三课 心理的迷局,总会左右你的行为
从众心理:跟风就容易迷失自我
自我知觉:做最适合自己的事情
鸟笼效应:惯性思维总会拖你后腿
比伦定律:失败是新的机会
第四课 从心理入手,驱除不良情绪的困扰
焦虑心理:你总是感觉不到快乐
抑郁心理:被逐渐瓦解的精神世界
报复心理:别让“海格力斯效应”毁了你
愤怒心理:何必用别人的错来惩罚自己
悲观心理:你的生活原本可以丰富多彩
冲动心理:毁灭的魔鬼
第二部分 心理学是随身法宝
第五课 用心理学来描述发生的事情
看得清却记不住的原因是什么
单面传播和双面传播各有什么利与弊
环境的影响作用不可忽视
以客观的态度看待行为
不良嗜好都是心理原因在作怪
第三部分 心理学的方方面面
第六课 人格心理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人格心理学,是从思想到行动的路径
九种人格划分
让人格特质发挥最大的价值
认识自我,看透人性中的另一面
揭开人格面具的真相,彻底解剖自己和他人
第七课 性格心理学:性格是命运的调剂师
四种气质,代表着四种不同的性格
性格中的缺陷,会让生活变得糟糕
撕碎心灵的完美主义者
何必墨守成规,突破才能获得成功
外向性格与内向性格,拥有不同的世界
第八课 行为心理学:欲罢不能的心理障碍
树立内部动机,才能建立持久行动
解读行为密码,变身行动达人
在思考中行动,不如在行动中思考
用心理学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行为标准
价值观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第九课 意识与潜意识,古老而神秘的感受
每个人都是自己思想的产物
潜意识决定命运,相信自己无所不能
突破思维的墙,引爆内心强大的正能量
运用意识转换技巧,用心态控制情绪
激活潜能,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第四部分 无往不利,做得好不如看得透
第十课 认清内心的自我
自我意识:给自己一个客观评价
认知取向:老眼光会束缚前进的脚步
认知失调:心理状态可以自我调整
认知偏差:生活不会只给你好的东西
第十一课 不要让感觉骗了你
认真观察身边的人,你也可以成为福尔摩斯
内心情绪总是会被身体语言暴露出来
敏锐的洞察力,可以为你解答很多问题
表象和虚假信息会影响你的判断
拒绝知觉定式,众人皆醉我独醒
瞬间读懂他人小动作中隐藏的秘密
第十二课 注重社会交往,用心铺就坦途
善用“心理名片”
心理学让你从认识TA,到了解TA
从何处着手,打造良好的第一印象
心理学中藏着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广泛交际固然好,但是切莫陷入“社交强迫症”
第十三课 想要赢,先要弄懂对方的心理
不同年龄有不同的心理特点
细节暴露性格,心理学让你看清一个人
每个人的心理特点都难以被绝对地掩藏起来
那些为你好的人,常常是为了他们自己
好人也会做坏事,都是认知带来的错误
第十四课 遵从心理学,以不变应万变
这也可以是个千篇一律的世界
不同的语言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果
超越人性的弱点,不战而屈人之兵
心理学助你提高成功的概率
如果不能改变世界,就改变世界观
内容摘要
为了让读者更快、更好地掌握心理学知识,本书将心理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心理学无处不在”“心理学是随身法宝”“心理学的方方面面”和“无往不利,做得好不如看得透”。各个部分又分为不同的课时,共16课,讲解了不同方向的心理学知识的应用,其中有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心理与需
求理论、心理与性格、心理与人格、交际心理、自我认知等,对心理学在了解自我、情绪管理、行为把握、职场生涯等人生各个方面的具体应用都做了详细的阐释。
精彩内容
第一课用心理学去认识世界知觉为你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有一位印度国王饲养了许多只大象。有一天,他闲来无聊,骑着大象在马路上游玩,在游玩的过程中,看见有一群瞎子坐在大树下乘凉,国王下令让他们走过来,瞎子们走到国王面前,国王问他们:“你们之前见过大象长什么样子吗?”瞎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没有见过。
国王笑了笑,对他们说道:“那今天你们就用手亲自摸一摸我的大象,然后告诉我,大象长得什么样子。”于是,这群瞎子就围着大象摸了起来。摸完之后,他们就向国王汇报。刚才摸到大象耳朵的瞎子说:“大象就像我曾经用的簸箕。”摸到大象腿的瞎子说:“大象长得应该和柱子一样。”摸到大象背的瞎子说:“大象应该长得和一张床一样。”摸到大象尾巴的瞎子说:“大象就像一条绳子。”听到瞎子们这样描述自己感觉到的大象,国王大笑,因为他们都把自己摸到的某一部分误认为是大象的整体。
上面这个故事就是经典的《盲人摸象》,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光可以悟出很多道理来,还可以对“知觉”一词略知一二。因为盲人以前从未看见过大象,所以他们摸到大象的一个部位之后,便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描述大象是什么模样。毫无疑问,他们描述的都是错误的,继而我们可以说,他们都产生了错误的知觉。
什么是知觉?知觉是一
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说到知觉我们不得不说到“感觉”,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就是感觉,就像盲人摸象中,盲人触摸大象身体的一部分时就是“感觉”,感觉后根据自己的经历、见解去解释大象模样的过程就是知觉。知觉就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物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一位妈妈同孩子玩耍。
妈妈在地上放了一些水果,孩子坐在妈妈对面,妈妈拿着其中一个水果对孩子说:“宝贝,这是苹果,你看它圆圆的,有红颜色的皮,你闻一下,”妈妈把苹果凑近孩子的鼻子,“是不是可以闻到香香的味道?”接着,妈妈在苹果上咬了一口。也
让孩子咬了一口,对孩子说:“苹果真好吃,酸酸甜甜的!”妈妈又拿了一个柠檬对孩子说道:“这是柠檬,它有黄颜色的外皮,摸上去不算光滑。”妈妈把柠檬切开一小片,让孩子闻了一下,也让孩子轻轻舔了一下,结果孩子撇了一下嘴,随之哭了起来,妈妈赶紧安抚道:“宝贝,它也是一种可以吃的水果,只是比较酸罢了,你是不是也觉得它很酸?
”过了一些日子,这位母亲又从外面买了一些苹果和柠檬回来,它们被放在透明的手提袋里,孩子透过手提袋看到其中有圆圆的形状、红红的颜色,还可以闻到里面有芳香的气味,于是问妈妈:“你是不是买了苹果?”妈妈点头说:“是的,还买了一些柠檬。”听到柠檬孩子明显撇了撇嘴,说了句:“太酸了,不好吃。”故事中,孩子看到手提袋中的东西有圆圆的形状、
红红的颜色,闻到里面有芳香的气味,从而判断里面有苹果。然后,他听到柠檬就撇了撇嘴,虽然没有真的吃柠檬,却似乎感觉到口腔里已经有酸酸的味道,这就是知觉。
肯基从小生活在非洲的村落里,那里是一片热带雨林。有一天,人类科学家科林·托恩布尔和他一起乘车来到一个开阔的平原上。
在车里,肯基远远就看到有一群东西在动,于是他好奇地问科林·托恩布尔:“远处那是什么昆虫啊?”科林·托恩布尔回答他说:“那是牛。”肯基表示不信,觉得科林·托恩布尔在开玩笑逗他,它们看上去那么小,怎么可能是牛呢?于是他一
直追问科林·托恩布尔那到底是一种什么昆虫。
当他们开车离这些野牛越来越近时,肯基发现这些他认为是“昆虫”的东西在逐渐地变大,内心一阵发毛。
终于,他们把车开到距离野牛几米处,肯基才知道那些真的是牛,但是心里却一直疑惑着:“为什么原来它们那么小,而现在变得那么大,是魔术吗?”故事中,人类学家远远地就知道那些看起来“小小”的东西是野牛而不是昆虫,这也是知觉,因为生活的经验告诉了他。而肯基缺乏这样的经验,从而以为那是昆虫。
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