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忧乐圆融(中国的人文精神)(精)/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忧乐圆融(中国的人文精神)(精)/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下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9.49 4.3折 6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庞朴|编者:冯建国|责编:储德天

出版社上海教育

ISBN9787544499194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30885342

上书时间2024-06-03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三生万物:中华文化的密码   
  “中庸”平议
  说“参”
  相马之相
  解牛之解
  对立与三分
  中庸与三分
天人合一:中国人的生命智慧
  火历钩沉 ——一个遗失已久的古历之发现
  思孟五行新考
  阴阳五行探源
  初读郭店楚简
  忧乐圆融——中国的人文精神
  三极:中国人的智慧
继往开来:中华文明的传统
  黄帝与混沌——中华文明的起点
  论传统
  传统与现代化
  文化是什么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
  继承“五四” 超越“五四”
  文化冲击与民族意识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精选了庞朴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优秀文化在当下的发展状况以及对未来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展望等方面的文章。书中所选文章除了解读中国传统
文化外,还突显该作者在对传统文化思考领域颇具代表性的作品。书中作者从中国文化的起源开始,到中国文化的发生与形成以及传统文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并展望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下及未来的发展,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本书集中反映了庞朴“一分为三”“忧乐圆融”的儒家思想。

精彩内容
 “中庸”平议提起中庸,人们通常总认为,它是一种伦理学说,一种形而上学的发展观
。这样看是对的,但不够
全面。
仔细研究一下还可发现,中庸不仅是儒家学派的伦理学说,更是他们对待整个世界的一种看法,是他们处理事物的基本原则或方法论。这样的中庸之道,固然有其整体上的形而上学瘤疾,但它于探寻对立面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结方面,却留下了大量的、尚未得到足够注意的资料,在闪烁着辩证思想的光芒。它们以其特有的形式和智慧,诱导人们去深人研究对立同一的原理,去细致发掘祖国的文化宝藏。
如果这样看,或许就比较全面了。
凡涉猎过中国古代文化资料的人都知道,儒家学说偏重伦理和政治,这是千真万确的。可是谁若由此引出结论,说儒家不重视哲学,或认为儒家没有自己的哲学思想,那就未免轻率了。大家知道,儒家始祖孔子,跟同时代的希腊哲人苏格拉底一样,都由于忙着谈论伦理问题而很少用心于整个世界;但他们又都不以伦理本身为限,而企图从伦理入手去探求普遍真理,并得到了自己满意的收获。孔子首倡的中庸,就既是他所
认为的道德真理,又是他由此获得的处理各种社会问题的准则。在继他而起的儒家后学中,这个中庸,便被顺理成章地进一步宣布为主宰自然与社会的根本法则,成了儒家学说的理论基石。
这种意义上的中庸之道(在往后的叙述中将逐步说到),其实是儒家学派关于矛盾的一种观点,是他们关于对立的同一性的一种看法。这样的观点和看法,曾被运用去处理包括道德问题在内的一切矛盾,并成了构造儒学体系的杠杆。因此,称中庸之道为儒家的矛盾观或发展观,比起称它为伦理学说来,更能抓住问题的实质。
矛盾或对立同一,是事物的本质,是事物发展的真实内容和根本动力,是支配着自然与社会的客观
辩证法。一切认真的思想家,无不或多或少、这样那样地接触到它,而摆出自己的看法。即以中庸之道问世前后的中国先秦时期来说,至少便有三种影响甚大而又各不相同的矛盾观,在各自的学派里流
传,在彼此的学派间皆应。因此,在深人剖析中庸之道以前,大略地比较一
下它们的异同得失,以了解当时人们的认识在这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对于我们的课题,不会是无益的。
当时的各种矛盾观中,最能吸引人们注意力的,首推道家学派的矛盾观,它以侈谈转化为特色。翻开道家的代表著作《老子》五千言,触目皆是对立范畴及其无尽转化的描述。这些转化,被说成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的,并且是莫名其妙而无可奈何的。其最为人们熟知的一
段话是这样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岂)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老子》第五十八章)极,准则也;正,纯正也。求“极”而无所知,欲“正”而不可得,这便是莫名其妙和无可奈何。道家人物对于矛盾和发展的这种观点,看来是他们所代表的阶级的状况在理论上的映现。
P3-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