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生家庭心理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原生家庭心理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29 0.8折 42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搏|责编:黄菲菲

出版社古吴轩

ISBN9787554615904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2元

货号30988081

上书时间2024-06-03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1.生动、有趣的专业心理学知识,通俗、直白,又耐人回味。
2.一本书告诉你,姜文、董卿都在关注的原生家庭背后隐藏的心理学。
3.10年心理咨询经验汇总,干货满满,轻松实操,心理改变看得见。
4.50余条针对性方案,超级有效的自愈方法,让你敞开心扉,拥抱全世界。
5.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心理学知识,零基础阅读的心理入门书。
6.直击原生家庭造成的伤害,揭示成长中遇到的种种麻烦,带你开启全新的家庭模式。
7.自卑、焦虑、憎恨、刻薄、暴躁、自我、控制欲强……童年的阴影正在影响你。从心理层面“按摩”和疏导,原生家庭不再是噩梦。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迥异的家:原生家庭给心理造成的影响
  重男轻女思想对成长的危害
  等级观念造成的心理压迫
  依恋行为:母婴关系对成年后的影响
  溺爱造成的内心阴影
  无条件服从:家庭中不可逾越的规则
  原生家庭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遭受创伤后的典型表现
第二章  养育环境:原生家庭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原生家庭的4种心理需求
  被遗弃、送养造成的自我否定
  离异家庭的伤害——缺失的父母角色
  不同秉性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越“融合”,子女越叛逆
  体罚是极为糟糕的家庭教育法
  期望过高,让孩子更想逃避和反抗
第三章  别用恶语伤人,孩子的心理更健康
  恶毒的言语,是对孩子心灵的虐待
  “这都是为你好”所暗藏的伤害
  追求完美,也别进行言辞攻击
  在成功之前,你需要更多努力
  残酷讽刺,烙在心里的深深伤痕
  三番五次说教,怎么就是不听
  越嘱咐,孩子越拖延
第四章  长期施暴行为,带来焦虑与恐惧的噩梦
  棍棒教育于孩子成长无益f)
  戒备心理:暴力下产生的不信任感
  冷暴力,不易察觉的“隐形杀手”
  心理创伤带来了应激障碍
  施暴与爱——矛盾的结合体
  暴力行为:受虐后的怒火宣泄
第五章  过度的控制欲,束缚与压制下的挣扎
  从“孩子服从一切”说起
  控制欲源自“不再被需要”心理
  “我来帮你”的动机——间接操控
  过于听话=缺乏主见
  专制下被扼杀的天性
  管束过度,剥夺孩子的选择权
第六章  抵御家庭伤害,构建自我保护的外壳
  取悦父母,以求换来家庭和谐
  减少伤害,不给孩子离家出走的理由
  用投射扭曲感知,转移内心感受
  在伪装和隐藏下获得心理突围16f
  用攻击性的愤怒,保持安全界限
  摆正心态,上瘾无助于消除痛苦
第七章  修补内心创伤,在重建中完善性格缺陷
  接纳内心阴影,重新开始成长
  实现自我分化,完成蜕变
  告别原生家庭之伤,拒做永恒的受害者
  和自己谈谈,纾解不良情绪
  寻求专业帮助,走出创伤阴影
  做愤怒的主人,而非奴隶
  原谅家人,修补内心创伤
第八章  打破魔咒,开启新的家庭模式
  认识家庭中的“三角关系”
  爱的最好方式: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父母关系不和,做好家庭保养很重要
  真正倾听,展开心与心的交流
  父母离异,应减少对孩子的心理影响
  做真实的自己,维持亲密关系
后记  做最好的父母,让童年的错不再延续

内容摘要
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找回来。简单、专业、深刻的心理学原则,再次还原原生家庭带来的“平常”又刺眼的伤痛,让你知道你的三观是如何受到影响的,又是如何影响你的孩子的,以及摆脱原生家庭的人做对了哪些事。

精彩内容
 重男轻女思想对成长的危害菲菲是家里的长女,她还有一个弟弟。父母十
分疼爱弟弟,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先给弟弟
,而且总给弟弟买新衣服、新鞋子。而对菲菲,父母就没有那么关心,总是让菲菲干活。菲菲觉得很不开心,她觉得自己无法得到父母的爱都是因为弟
弟。所以,她常常背着父母偷偷地打弟弟。弟弟告诉父母之后,菲菲不仅会遭到父母的打骂,而且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也越来越低了。
在诸多封建传统思想中,“重男轻女”是流传非常广泛、影响十分深刻的一种。在受到这种观念影响的原生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大多数都深受其害。而且,这种伤害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消弭的,而是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难以化解的消极影响。
在封建社会,对很多父母来说,只有男孩才能担负起传宗接代和光耀门楣的重任,而女孩最终要
嫁作人妇,而且结婚之后就要长期在婆家生活,养老送终的担子自然也要落到男孩身上。正因如此,很多思想腐朽的父母对男孩格外看重,对女孩则冷漠淡然。现今,这样的思想已经较为少见,但仍有少数父母存在这样的思想。
受这种思想和心理的影响,父母往往对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抱有殷殷的期
待,而且更希望第一胎能生个男孩。从父母期待的角度来说,在某些家庭中,孩子的命运在出生之前其实就已经定了。如果是男孩,父母就会对他关爱有加;如果是女孩,父母就可能因期待没能实现而对女孩区别对待。这类父母的做法,实际上就是性别歧视。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更没想到,自己对孩子的态度会让孩子产生认知偏差,情况严重的话,孩子的心理甚至会发生扭曲。
我们说,一个人的性别并不是只有生理性别这一个层面,心理性别和社会性别也是性别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理性别是由我们的生物学特征决定的,心理性别取决于我们对自己生理性别的认同程度,社会性别则是由他人对一
个人的生理性别的认同程度决定的。
通常来说,父母对孩子的性别期待,同时包括对孩子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的期待。孩子发现自己的性别与父母对自己的期
待有所不同时,就会试着
改变自己,以满足父母的某种期待,从而得到父母的某种认可。通常来说,孩子的生理性别无法改变,他们就只能在心理性别和社会性别方面做出改变的尝试。
比如,为了迎合父母喜欢男孩的心理,女孩可能会穿着中性的衣服、理短发、学习男孩的行事方式等。表面上,女孩的这种选择给自己带来了一定的利好,可她内心深处其实并不想这样做,长期处于这样矛盾的心理状态下,女孩的心理会有畸形的可能。更有甚者,由于自己的性别不被接受,有些女孩会认为自己的其他方面也不被接受,这让她们对自己的身高、体重、爱好等都采取否定的态度。
一旦产生这种心理,这些女孩就会嫌弃甚至伤害自己,乃至于产生永远难以抹去的心理阴影。
父母对孩子的性别期
待,是他们心理需求的反映。父母的心理影响了他们的行为,这些行为又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影响,促使孩子做出相应的行为去迎合父母的心理。也就是说,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从小就受到原生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对孩子性别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对自己和外界的认知。
P2-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