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故事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0.4
4.4折
¥
69.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美)约翰·梅西
出版社新世界
ISBN9787510476730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9.8元
货号31953296
上书时间2024-06-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约翰·梅西(1877—1932)美国学者、文学批评家。长期担任《波士顿邮报》及《国民杂志》文学专栏主编,并一度在哈佛大学及康奈尔大学任教。晚年隐居伦敦。本书由作者历时四年写就,曾一度风靡欧美,对大众读者有着持久的影响力。
目录
第一部分 古代文学
第一章 书籍的制作
第二章 文学的起源
第三章 神秘的东方文学
第四章 犹太文学
第五章 希腊历史与历史学家
第六章 希腊史诗
第七章 希腊抒情诗
第八章 希腊戏剧
第九章 希腊哲学、演讲术与其他散文
第十章 罗马历史与历史学家
第十一章 拉丁史诗
第十二章 拉丁戏剧、哲学和抒情诗
第十三章 拉丁散文
第二部分 中世纪文学
第十四章 德语、凯尔特语和传奇小说的起源
第十五章 中世纪法国文学
第十六章 早期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文学
第十七章 但丁
第三部分 19世纪之前的欧洲文学
第十八章 意大利文艺复兴
第十九章 19世纪之前的法国散文
第二十章 19世纪之前的法国诗歌和戏剧
第二十一章 古典主义时期之前的德国文学
第二十二章 19世纪之前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文学
第二十三章 伊丽莎白时代之前的英国文学
第二十四章 伊丽莎白时代的非戏剧文学作品
第二十五章 莎士比亚之前的英国戏剧
第二十六章 莎士比亚
第二十七章 伊丽莎白时代的其他戏剧家
第二十八章 17世纪的英语抒情诗
第二十九章 弥尔顿
第三十章 17世纪的英国散文
第三十一章 复辟时期的英国文学
第三十二章 18世纪的英国散文
第三十三章 18世纪的英国诗歌
第四部分 19世纪和当代文学
第三十四章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复兴
第三十五章 19世纪的英国小说
第三十六章 19世纪的英国散文家和哲学家
第三十七章 维多利亚时代的诗歌
第三十八章 19世纪的法国散文
第三十九章 19世纪的法国诗歌
第四十章 德国古典时期的文学
第四十一章 歌德之后的德国文学
第四十二章 19世纪的俄国文学
第四十三章 文艺复兴后的意大利文学
第四十四章 西班牙现代文学
第四十五章 荷兰文学与佛兰德文学
第四十六章 斯堪的纳维亚文学
第四十七章 美国小说
第四十八章 美国散文及其历史
第四十九章 美国诗歌
内容摘要
本书是美国学者、文学评论家约翰·梅西历时四年完成的文学史巨著,自20世纪20年代出版后曾一度风靡欧美,梅西因此享誉文坛。本书以时间为主轴,以故事的形式,分别从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19世纪之前的欧洲文学、19世纪和当代文学这四个部分进行讲述,对几千年来影响世界的伟大文学家、重要的文学著作及其时代背景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描述。作者用生动流畅的文笔,将文学史描绘得如诗如画。这是一部非常适合普通读者入门的文学史纲。
精彩内容
第三章神秘的东方文学让东方和西方的微弱光辉,如同生与死一般瞬间交融,扩展成无边无际的白昼。
——丁尼生
人类有超过五分之三、接近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亚洲,而且这个比例在古时候可能更高。亚洲拥有文献记载中最古老但已经消亡的文明,当然还拥有占据大片领地并一直延续到今日的最古老文明。美国哲学家杜雷先生曾夸张地形容道:“当中国人的祖先写下后辈都能看懂的智慧箴言时,我们的祖先还在树林里互相扔石斧呢。”毋庸置疑,这些可敬的民族有很多值得传授给我们的知识。但是,古代亚洲的各大民族中,只有居住在西亚的人曾经深刻地影响过我们的思想。他们将《旧约全书》传给我们的犹太人,还居住在非常靠近欧洲的地区,几乎可以被视为欧洲人了。直到近代之前,东亚和南亚的民族在我们的认知中还犹如另一个星球上的居民。18世纪前,旅行者和商人会将中国和印度的异域传说带到欧洲,但他们对布料、香料的兴趣更大于对文学思想的兴趣。至于日本,直19世纪中期,它在西方人的眼中仍然是一本未被翻阅的书。 远东这本古老的典籍至今未向我们开启,原因很简单:我们看不懂。翻译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我们更热衷于派士兵过去劫掠城市,而不是派学者过去借鉴思想。然而,我们也不能过度苛求自己。事实证明,那些肩负“白种人的使命”——教化异教徒的传教士们,随身携带着笔记本和字典。东亚的人民也向我们派遣博学多才的使者——他们精通政治、宗教和文学,并且掌握我们的语言,帮助我们了解他们的民族。几乎每一所欧洲和美国的大学里都有东方语言学教授。近年来,我们的诗人和文学家兴起一股潮流:到亚洲寻找灵感,通过翻译和改编的方式丰富我们的文学。 然而在这本书里,我们必须对一个荒唐的不公平现象感到愧疚:只用一个短短的篇章概括那四五个比我们更古老,可能也更睿智的民族。造成这种不公平的其中一个理由是缺乏了解,另一个理由则是与我们骨血相连的文学作品实在太多了。西方世界的思想变化如此迅速,以至于我们无暇顾及永恒的东方世界。结果,我们只能怀着坦率的求学心和虔诚的好奇心,对中亚、南亚和东亚进行一次浮光掠影式的探访,才不会违背中国古语中的一句教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古语出自中国的圣人孔子。他生活在一个比耶稣基督早五百多年的时代,留下了许多智慧箴言。从很多方面来看,孔子与耶稣很相似。他是一位老师,向普罗大众传授知识。他用否定的句式陈述为人处世的黄金法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崇尚中庸,信奉冷静自省的力量,这两点与苏格拉底等希腊哲学家的想很相似。他为人谦虚,对自己倡导的谦逊之道身体力行,很少宣扬自己的功绩。后世对他推崇备至,更将他推上神坛。很多归在他名下的教化典籍都是他的学生和门徒写的,里面记录的内容当然都源自他的思想。 除了贤明温和的个人影响力,孔子的主要贡献还有收集和保存中国古代文献,包括历史传说、诗歌和道德信条。孔子的道德格言非常实用,相对于老子宣扬的那种与无穷的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玄妙之“道”,是一种通俗常识上的补充。这两位圣人及其弟子们,加上孔子的追随者孟子和老子的追随者庄子,主导了中国的教育,持续数千年之久。他们的思想至今仍然是无数人共同的思想核心。然而,除了孔子的少数格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很少被翻译成西方语言。但最近这段时间,人们对翻译中国抒情诗诗人作品的热情渐渐高涨。李白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他生活在8世纪。若要用西方熟悉的诗人与他类比,他似乎是弗朗索瓦·维庸、奥马尔·海亚姆和海涅的合体:一位快乐而豪放的叛逆者。下面是小畑薰良翻译的一首李白的诗作:AlovelywomanrollsupThedelicatebambooblind.Shesitsdeepwithin,Twitchinghermotheyebrows.WhomayitbeThatgrievesherheart?
OnherfaceoneseesOnlythewettracesoftears.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这首小诗仅仅表露了些许李白的仁爱与优雅风范。感兴趣的读者去看小畑薰良先生的译本吧,那是一本精致的小书,里面有很多亚瑟·威利写的注解,书名叫《寺庙》。任何人,只要去过博物馆,只要看过东方商品专卖店的橱窗,都会对中国的绘画和雕刻略有了解。西方人欣赏中国花瓶,如果只是用眼睛看就会产生欣赏障碍,而这种障碍不是由语言产生的。专家告诉我们,所有中国诗人所体现出来的精神,与那些精美绝伦的象牙雕刻、瓷器和丝绸非常相似(正如不同艺术之间的相连相通)。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的媒介有许多,文学只不过是其中之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