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诗歌转型观察与个案解读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8.79
2.8折
¥
68
全新
库存13件
作者吴昊|责编:张家骝
出版社敦煌文艺
ISBN9787546824215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1203160662
上书时间2024-06-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吴昊,女,山东泰安人,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现任教于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诗歌。近年来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南方文坛》《文艺争鸣》等刊物发表论文近40篇,编有《拯救的诗歌——戈麦研究集》(华文出版社2022年版)。
目录
目录
第一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诗歌观察
试论21世纪诗歌“公共性”的深化与出路
“遗照”式写作:论张曙光诗歌中的历史叙事
朝向未来的“晚期风格”——论西渡诗歌的转型
从“反叛诗学”到“介入诗学”——论周伦佑诗学观念的转变
“梦境”书写与“中国经验”——论顾城海外时期的诗歌写作
“身份”视域中的晴朗李寒诗歌
论1980—2000年大众文化与诗歌的关系
诗歌的“在场”与“在场”的诗歌——从《新世纪诗典》看21世纪诗歌发展的可能性
走向日常的缪斯——从几个节点略谈“诗歌生活”
怎样读现代诗(课堂实录)
第二部分戈麦诗歌研究及文本细读
青年意义危机与精神裂变——戈麦与1980—2000年转型期诗歌
对抗日常生活:论戈麦对语言的探索
让不可能的成为可能——戈麦诗歌语言张力论
诗:寻找知音——《海上,一只漂流的瓶子》细读
戈麦《誓言》细读
二十二岁:一个谜题——戈麦《二十二》细读
“我的天蝎座上一只伏卧的天鹅”——戈麦《天鹅》细读
中国当代诗歌写作中的“工蜂”精神——以戈麦《工蜂》为出发点
内容摘要
本书聚焦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诗歌的公共性建设、诗歌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关联、诗歌与日常生活的接轨、高校新诗教育等理论问题,阐释张曙光、西渡、周伦佑、晴朗李寒等诗人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诗歌发展的关系。为深化诗歌理论的理解与运用,选择戈麦这一在20世纪80年代诗歌转型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诗人个案进行深度研究与文本细读,呈现中国诗歌在精神特质、语言、抒情方式等方面的转换。全书力求以“史论结合”的方式来展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诗歌的综合性发展,以及新世纪诗歌的崭新面貌。
主编推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诗歌从内容、形式、语言、传播方式等各方面都发生了重要转型,这种转型的趋势一直延续到今天。网络媒体激活了新诗“大众化”的传统,诗歌“公共性”的力量得到了更为显著的发挥。从新诗发展的长远图景来看,眼下诗歌的“公共性”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既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更需要社会普遍的参与度。青年学者吴昊博士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诗歌潮流作整体与个案的双重解读,带领大家进入“转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