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6.32 5.3折 ¥ 49.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李燕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
ISBN9787556844142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8元
货号1202100009
上书时间2024-06-02
高跷,没有被时代遗忘
李燕
亲爱的小朋友们,提起“年”,你会联想到什么呢?是那顿丰盛的除夕夜大餐吗?是那件漂亮的新衣服吗?还是窗外咚咚两声飞上天的“二踢脚”呢?
哈哈,可能小朋友们会说:“这些都有呀,而且还有很多很多好玩的呢!”
是呀,在我们的记忆里,“年”从来都是个特别的存在,而每年元宵节的花会展演,则是过年的压轴好戏,老话叫“玩玩意儿”,就是把这些传统的技艺玩起来、闹起来的意思。
在我的小时候,物质生活并不是特别丰富,但是精神生活却别有一番滋味。每年元宵节的
花会展演才会出现的高跷队伍,是我**期待的。花会展演一般是从元宵节晚上开始的。吃罢晚饭,村民们就拥上主街,等待各路队伍的登场。那场面壮观极了!除了绚烂夺目的高跷队伍,还有装饰着荷花灯的旱船、灵活矫健的北方猪头狮子、一眼看不到尾的龙灯、震耳欲聋的威风锣鼓,以及甩着红绸子和绿扇子扭起来的秧歌队伍。人们自发地围在游行队伍周边,孩子们站在人圈圈的*里面,那被冻得通红的小脸上满满的都是欢笑!
随着时代的变化,夜晚的花会游街已经被统一安排到了上午。说起来奇怪,不论地点有多远,人们总会从四面八方奔来相聚,好像约好了一般,簇拥在一起,只为听那一曲曲耳熟能详的高跷老调,只为看那一眼大红大绿的衣袂飘飘。小时候,我坐在爸爸的肩膀上,看着高跷队伍随着鼓点变换出各种队形,直到现在都觉得画着油彩的“大花脸”们真的好像天神下凡,在每年的元宵节来到人间,结束后又回到天上去了……
关于高跷的温馨记忆,总在我脑海中荡漾。而*初的创作机缘是因为一次偶遇。一个寒冬,在老家延庆的广场上,我遇到了已经几年都没有见到的高跷队伍。与一位公子扮相的大姐聊天后得知,以前只在元宵节表演的高跷活动,现在大家开始自发地组织练习了。
我看到队伍里有一个小姑娘,大姐笑着说那是她女儿,才11岁,已经蹬了两年高跷了。听着“隆隆”的鼓点,我心里升腾起阵阵暖流,为这项民间艺术后继有人开心不已。我童年的高跷,并没有被时代遗忘。但我也为很多高跷老调和武跷技艺的失传忧心不已。
绘本行业供职多年的我,为什么不用绘本的形式来表现这一民间艺术的传承呢?萌生这个念头后,我迅速写出了初稿,并和蒲蒲兰的编辑一拍即合。她们为这个故事找到了擅长画 “老北京”题材的绘本大家于大武老师。2018年的元宵节,创作团队曾到长城附近的延庆东灰岭村采风,并且近距离欣赏了延庆的高跷表演……
当我*次看到于大武老师的画稿时,童年的记忆从脑海里蹦跳出来。文中虎头虎脑的小龙、薄雾笼罩的山村、人们说说笑笑的表情、花会游街的盛大场面都被于老师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画风粗犷中带着细腻,含蓄中透着深情。于老师在创作时,会不会也想起了他童年时关于元宵节的记忆呢?
希望这本书可以作为一把钥匙,为小朋友们打开一扇了解民俗文化的大门,去发现你喜欢的老物件,去拥抱你热爱的黄土地。我相信,你儿时独特的“年”味,一定会在未来无数的日子里温暖着你。
高跷是北方众多传统民俗中的一项,因其观赏性强、娱乐性强、技巧性强,深受百姓喜爱。在每年过年的时候,街头巷尾都会出现高跷队伍,尤其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各路花会队伍走街串巷,锣鼓喧天,欢庆节日。本书以北京延庆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跷技艺为蓝本,主要描写了小龙向林老伯学习打高跷拐子的故事。自从拥有了自己的高跷拐子,小龙更加喜爱上了高跷。也从羡慕地仰望高跷上的好戏,变成了敢于蹬上高跷试一试。更多小伙伴的加入,也让这项传统民族焕发出新的生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