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吴昊,博士,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阿拉伯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重庆市社会科学普及专家,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高等学校品质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重庆靠前战略研究院阿拉伯国家研究所所长,中国中东学会理事,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理事,伊斯坦布尔《阿拉伯研究》顾问委员,第三十二届韩素音靠前翻译大赛阿拉伯语组评委,出版专著3部,教材3部,主持省部级科研、教改项目10余项,发表2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汉阿隐喻认知对比的理论基础
1.1 隐喻研究历程:“替代”到“互动”
1.2 隐喻认知的普遍性
1.3 隐喻认知的跨文化变异性
第二章 汉阿“近取诸身”隐喻认知对比
2.1 人体部位、器官隐喻
2.1.1 目标域分析
2.1.1.1 以“身”为目标域
2.1.1.2 以“物”为目标域
2.1.2 映射模式分析
2.1.3 认知模式分析
2.1.3.1 遵循人类认知的一般规律
2.1.3.2 以相似性为映射基础
2.1.3.3 均对文字产生影响
2.1.3.4 均对人体词汇产生影响
2.2 感觉隐喻
2.2.1 软、硬
2.2.2 冷、热
2.2.3 轻、重
2.3 亲属称谓隐喻
2.4 拟人隐喻
第三章 汉阿“远取诸物”隐喻认知对比
3.1 空间隐喻
3.1.1 上、下(高、低)
3.1.2 前、后
3.1.3 左、右、中
3.1.4 东、西、南、北
3.1.5 宽、窄
3.2 时间隐喻
3.3 动植物隐喻
3.3.1 动物隐喻
3.3.2 植物隐喻
3.4 颜色隐喻
第四章 汉阿隐喻认知的思维方式差异
4.1 整体思维能力的不同表现
4.2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偏重
第五章 汉阿隐喻认知的文化差异
5.1 价值观差异
5.2 生活方式差异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阿拉伯语“软”“硬”隐喻义项
2.阿拉伯语“上(高)”“下(低)”隐喻义项
3.阿拉伯语“上(高)”“下(低)”空间隐喻例句
4.汉语反义空间词并举示例
5.阿拉伯语部分动物隐喻举例
6.阿拉伯语“干”“湿”隐喻义项
7.阿拉伯语“火”隐喻义项
致谢
内容摘要
基于汉阿隐喻认知对比的重要性和现有研究的不足,本书在充分吸收中外隐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认识角度对汉语、阿拉伯语中“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隐喻方式进行多维度、综合性对比研究。“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作为一种认识世界和阐述世界的方式,在汉语和阿拉伯语中存在共性。但语言是一种世界观,操不同语言的民族经过语言的过滤看待世界的方式会有所
不同,由于中阿两个民族不同的历史、地理、文化等背景,反映在其语言中的隐喻认知也存在差异。
本书具体选取了人体、空间、时间、动植物、颜色几个域,探析两种语言隐喻认知的异同及其原因,并借此分析两个民族的思维认知差异、文化差异,以期对两种语言中的隐喻及其民族心理、思维方式、文化等方面的关系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